- 人為本:中國制造下半場全球突圍的密鑰
- 曹順妮
- 562字
- 2021-12-29 15:54:48
戰勝危機,唯有負責任的長遠戰略
負責任是我們的立足之本、富強之基,是企業長期穩健發展的源泉。
——劉一川,2000年
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近十幾年來全球禁伐行動此起彼伏,不知這些變化是否能讓一味追求規模、速度的企業主們冷靜下來,對過去的發展模式有所反思,也不知他們是否有足夠的策略來應對中國制造的“下半場”,能夠在云譎波詭的市場風云中屹立不倒。
沒有一家企業的創始人,不夢想著將企業做成百年企業。經營者對基業長青的美好愿望,就像人們對長壽的期待,強烈卻又時刻幻想著尋找到“仙丹”之類的妙藥,即捷徑和秘籍,而忘記了經營的目的所在。
“怎樣的公司可能成為‘百年老字號’?古今中外,一家公司不論崛起的速度如何迅猛,最終決定它是否長期存續的因素,首先是公司的決策視野是否具有長期性。”經濟學家汪丁丁在《嵌入在社會里的公司:重溫德魯克》一文中,把德魯克界定的具有嵌入在社會之內、承擔相應社會職能的長期性決策視野,看作企業能夠長期發展的首要因素。[1]
不論是從德魯克《公司的概念》里對“公司必須承擔社會職能”看,還是汪丁丁的長期性決策視野的觀點,劉一川在創業前,秉持的企業價值創造、融入社會、回饋社會的長期主義,和很多“摸著石頭過河”的民營企業主的機會主義相比,注定了結局的不同,注定了在經濟危機面前抗風險能力的差異。
[1] 《經濟的限度》,汪丁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