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2章 國之重器

跑了兩個多小時,師徒二人到達船塢。

太陽剛好落山,楊曉找到竇彥,問情況如何。

竇彥甚是歡喜道:“楊大人可算回來了!戰艦已試制成功,兩日前,下官在長江水道內測,速度非常之快!”

“能到達日行八百里的標準么?”楊曉問,日行八百,是他和蕭皇后吹下的牛比,屬于“保守估計”,而日行千里,則是他自己的目標。

竇彥重重點頭:“絕對可以!請兩位大人隨我來!”

竇彥知道這種船是國之重器,很注重保密,把建造好的戰艦,藏在一座大型的露天船塢中,四面都加了高大圍擋,只有從空中才能俯瞰到戰艦的身影——這個年代,沒有飛行器,不需要防空。

進入船塢,一條長達三十米,高七、八米的“樓船”映入楊曉眼簾,和他的設計圖對比,略微有些差異,竇彥本身就是工程師,對一些楊曉設計的不太合理(其實是隋朝工藝,無法達到)的地方進行了修改,還在船頭加上了一個姿態高昂的虎頭裝飾,所呈現出來的造型,顯得更加威猛。

外觀楊曉不太看重,他看重的是動力系統,繞至船尾,先看水下的螺旋槳,與傳動軸結合的嚴絲合縫,看起來就很結實的樣子,再進入船艙,查看毛驢動力裝置,艙室內部很大,一共裝載了64頭驢,分為兩組,每組32頭,對應32個拉力位。

竇彥下令,套上“乾組”驢,蒙上眼睛,“驢長”一聲令下,所有驢開始費力地拉動“磨盤”,這么大的船,啟動費勁,但只要動起來,再加速就會好很多。

隨著毛驢轉圈加快,戰艦開出船塢,進入長江水域,逆流而上,速度逐漸提高,張知舞甚至有些站不穩,緊緊拉著楊曉的胳膊:“這、這怎么回事!怎么這么快!”

楊曉一個坐過高鐵的人,自然不會把這種速度放在眼里,他一直在觀察傳動齒輪、傳動軸的運轉,竇彥很懂機械原理,楊曉在設計圖中沒有體現的“潤滑”,竇彥在實際操作中也想到了,使用的是植物油,雖然效果不如現代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機械潤滑油,但放在這種笨拙的大型機械上也足夠用。

很快,戰船到達了最高速度,楊曉確定傳動系統無異常之后,登上甲板,又觀察轉向系統的運作,戰艦轉向用舵,是一塊鑄造的大鐵板,左右轉動靈活,轉向動力是從船的總動力那里分過來的,30米的大船,轉彎半徑大概是100米左右,在這么高速的情況下,已屬不錯。

整片區域,都是朝廷水軍的試驗區域,水面上有在江底用鐵砧固定的浮標,用來計算里程,至于時間,隋朝的計時系統,無法精確到分鐘,楊曉只能心里默默讀秒自己來,誤差也不會太大。

楊曉讓戰艦在試驗水域內往返三次,分別記錄,去掉長江流速的影響,最終計算出的結果,戰艦的平均船速為35公里每小時,已經超過了“日行八百”的標準,但距離日行千里,還稍微差點,想再提速,也很簡單,只要再加上16個士兵的輔助即可,因為每個轉子,都留下了兩個人工輔助的位置。

可以再提速,但沒有必要,這個速度,已經足夠用,騰出人手用來作戰豈不更好?

試驗結束,天也黑的差不多了,楊曉和張知舞下船,去船塢食堂和工程師、匠人們一起吃個晚飯,張知舞還給大家獻上歌舞表演,權當犒賞。

等到慶功宴結束,眾人散去之后,楊曉才向竇彥問及“鑄炮”的事情。

竇彥說早就鑄好了,就在那兒放著呢,一個大鐵管,也沒什么人注意它,楊曉讓竇彥找人將大炮運上戰艦,明日一同押運回江都。

相比之于毛驢戰艦,這“竇侍郎炮”,才是楊曉更加看中的東西!

當夜無事。

次日一早,楊曉師徒和竇彥開著戰船,沿江而下,先走長江,后入運河,回到江都。

因江都宮就在運河邊上,楊曉先讓船工將船開至運河北邊,他和竇彥去皇宮,準備找隋煬帝、蕭皇后復命,請他們坐上皇宮的觀景臺,看戰船表演。

到了宮門前,侍衛卻說,陛下尚未散早朝,得稍晚些才能讓二人進去。

楊曉看了看已經升起老高的太陽:“這都幾點鐘了?還沒下班呢?”

隋煬帝的早朝時間一般是五點鐘,正常來講,六點左右就結束了,所以每次楊廣來小院看楊曉,都是七點鐘之前,可今天卻例外,現在已經是九點鐘,早朝已經持續了四個小時,唯一的解釋就是:朝廷發生了大事件。

成象殿內,君臣們正在討論豫章之戰。

自王薄長白山首義以來,隋朝各地先后出現的農民起義達百次之多,朝廷多方派人平叛、圍剿,雖然有時候也會打敗仗,但卻從來沒有過如此恥辱的失敗,三萬人馬,幾乎全軍覆沒,這就意味著,在長江以南,純粹意義上的朝廷軍,有生力量變成了零!

吳郡倒是還有幾萬人,名義上屬于朝廷軍,實際上確是前陳貴族集團的私兵,現如今,他們的話事人沈法興,已經被王世充按楊曉的計策誘捕到江都,那幾萬人暫時群龍無首,并不會造反,可楊廣若想調他們去隔壁討伐豫章,卻也是調之不動。

豫章一戰,之所以大敗,毫無疑問,是“江都三杰”指揮不力所造成,但因為三杰都是楊廣的親戚,一個孫子、一個侄子、一個外甥,群臣不太敢怪罪他們,討論的重點,很務實地放在如何挽回江南頹勢,重新組織兵力,剿滅操師乞部上面。

問題就在于,如何組織新的兵力。

朝廷的主力,皆在北方,江都這邊,就只有一萬驍果軍和兩萬的江淮軍。

驍果軍是皇帝親軍,不能外調征戰,除非皇帝御駕親征。

打一個小小的操師乞就御駕親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對外戰爭,隋煬帝喜歡御駕親征,對內平叛,如果還需要親征的話,釋放出去的信號將是:大隋真的藥丸了。

驍果軍不能動,江淮軍又和杜伏威保持著對峙狀態,也不敢離開江都太遠。

北方主力部隊正在積極營造洛陽防御圈,無法抽兵回援。

那就只剩下一個辦法:使用水軍。

朝廷的水軍,號稱“十萬”,實際上,水軍狂吃后勤,除了船工等輔助兵種,真正能上岸作戰的,也就三萬人,而從江都到豫章,確實可以走水路,經長江,入鄱陽湖。

這已經是隋廷壓箱底之后備力量,動與不動,大臣們分為兩派,各執其詞,爭論不休。

最終,隋煬帝拍板:出兵!

吃了敗仗,如果不立即剿滅操師乞,會極大影響各路朝廷軍的士氣,助長各路流寇的威風——這是楊曉軍事理論中最關鍵的一條:士氣。

在不存在兵器代際差的前提下,軍隊士氣,遠比武器裝備更重要。

出兵事宜商定,下個問題就是,誰來掛帥?

在這個問題上,群臣沒有任何分歧,候選人,有,且只有一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山市| 东莞市| 调兵山市| 卢湾区| 南昌县| 哈密市| 资溪县| 乌鲁木齐市| 桃江县| 华池县| 乌兰察布市| 北海市| 望谟县| 呈贡县| 龙游县| 遂宁市| 政和县| 连云港市| 诏安县| 黄骅市| 嘉鱼县| 于都县| 绍兴县| 江都市| 柳州市| 万年县| 武夷山市| 尼勒克县| 云南省| 许昌县| 铁岭市| 阿巴嘎旗| 涿鹿县| 安宁市| 公主岭市| 广德县| 博客| 咸丰县| 称多县| 盐城市|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