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勾踐吳國牧馬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艷史
- 陳冠任
- 5247字
- 2021-12-30 15:47:49
沉入在相思海中的西施怎么也沒有想到,她的心上人范蠡在吳、越兩國的戰爭中,因為越國的戰敗,他和越王夫婦被吳王俘虜后,在吳國的馬棚里做著苦役。
這天,吳國宮內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原來,夫差為了慶賀伐越的勝利,在宮內大擺宴席。席間,伍子胥舉杯對吳王說:“吳王,越王戰敗勉強稱臣,為除后患,我建議吳王把勾踐殺了。”
伯(喜否)知道夫差在這普天同慶的時候聽到伍子胥的話會不高興的,為了逢迎吳王,他打斷伍子胥的話頭,說:“伍大夫,舉國歡騰之時,還是少說些長人志氣的話吧。”
伍子胥并不理睬伯(喜否)的勸說,他生氣地說:“終有一日禍起蕭墻,你我都同樣四處奔逃。”
夫差最不喜歡在高興的時候說一些令人沮喪的話,他責怪著伍子胥道:“不要滅了自己的威風!伍卿今日光講痛快的事,一醉方休好不好啊?”
伍子胥見夫差聽不進去,就氣呼呼地連灌了幾大杯,坐在一旁不發一言,生著悶氣,而伯(喜否)卻十分活躍地對諸將連連敬酒。酒到興頭,伯(喜否)抗議:“昔日趙靈王建集靈臺,功赫幾世。如今大王滅楚伐越,四海皆望吳國,吳國集譽于吳王,大王功諸蓋世,何不在姑蘇筑臺銘記,來流芳千古呢?”
“建姑蘇臺?”這正合了好大喜功的夫差心意,他沉吟一下,立即明白過來,點頭大聲稱贊伯(喜否)想得深遠。
“伍大夫,這事你來籌辦如何?”夫差心情高興,在伯(喜否)的奉承話中飄飄然了,他仿佛看到霸業在望,頓時喜從心生。一回頭看見他的愛臣伍子胥默默地喝著悶酒,知道剛才因為與自己在存越滅越上的意見很大,為了緩和他心中的不暢,就決定把這一榮耀的事交給他去辦。伍子胥心中雖然有些不快,明白夫差把建姑蘇臺的重任托交自己的用意,想到吳王還是看重自己的,忙謝了吳王。
為顯示夫差的戰功和吳國的富強,伍子胥立即征界各地,他調集了三萬民夫,興建了高達三百丈,廣八十四丈,能夠遠望二百里的姑蘇臺,作為游耍之所。
幾個月之后,姑蘇臺就竣工了。登上雄偉壯觀的姑蘇臺,夫差豪情萬丈,把酒臨風,大聲吟道:
新臺兮,
有此!
河水兮,
彌彌!
新臺兮,
有酒!
河水兮,
浼浼!
倬彼云漢,
昭回于天!
夫差站在巍峨磅礴的大臺上,從四面八風吹來的風讓他衣袖飄飄,長劍在手,儼然君臨天下,頓時,一副千秋霸主的感覺襲上心頭。受到建姑蘇臺的啟發,不久他又下詔在姑蘇城西郊的靈巖山上,用白玉石蓋起了豪華無比的“館娃宮”來安置大批妃嬪,宮女都是從吳國各地和越國等屬國選來的美女佳人。之后,他又在太湖里造起了吳王舟,舟上有高樓三層,一次能載五百人。夫差白天坐舟游覽,黑夜在宮內與美女歡宴,過著奢華、縱情的生活。
一天,夫差心血來潮,他帶著近臣、美女和諸侯各國派來的使節,去窮隆山游覽。一路上,軍樂陣陣,長弓大刀激起夫差坐擁江南、天下在握的非凡心情,他披著輕裘,戴著花帽,邊喝著美酒,邊唱著采蓮歌,在眾臣和美女的簇擁下,“噠噠”地向山上奔馳而去。在半路上遇到了越國進貢的貨車,滿滿的八百輛,像一條長龍似的排在路邊。令各國的使節們大飽了眼福。到了窮隆山,他們就向伯(喜否)提了個要求:看一看在吳國當臣仆的越王勾踐,因為他們聽說勾踐就在這里身居石室,替吳王夫差養馬。夫差得知后,笑著說:“這有何難?”就把使節們召集到自己的周圍,吩咐伯(喜否)說:“把勾踐傳來!”
一會兒,使節們看見從夫差人數眾多的鹵簿儀仗里,走出一個清瘦的中年男子,他身穿短衣、緊褲,手執馬鞭,緩緩地走向夫差。他雖然衣著平凡,但是舉止安祥,神色莊重。走近夫差時,他用冷冷的眼光先掃了周圍的使節一眼,然后不緊不慢地跪下頓首,說:“役臣勾踐,叩見大王!”
“飽來。”夫差為了在眾使節面前顯示自己的大王風度,他故意問道:“勾踐,你剛才看到進貢的車輛了嗎?”
“臣看到了。”勾踐站在一邊,他克制著自己心中受辱的感情,淡淡地說:“這是敝邑應盡的天職。”
“嗯。你樂意留在吳國嗎?”吳王用一種譏諷的口氣問。
“能作一名大王的馬前小卒,執鞭引導,實是萬幸!”勾踐陪著小心又說。
“勾踐,”夫差得意地環顧了一下使節們,自我夸耀地說,“寡人得了你的社稷,不但不殺你,而且還保留了你的越國國君的稱號,對你確是仁至義盡了。你知道感恩嗎?”
“勾踐終身感戴大王的深思大德!”勾踐一躬到地,“勾踐對大王的恩惠將沒齒難忘!”夫差聽了勾踐順心的話哈哈大笑,而在一旁的使節們卻感到勾踐的答話冷氣逼人,不覺毛骨悚然。
“去吧去吧。”夫差一揮手,勾踐走了。趁著高興,吳王夫差又領著八方使節到處觀看、游覽去了。
夫差為擴充勢力,不久,他又遠征齊國,齊國遠在吳國的北方,與吳國相距一兩千里,中間隔著魯國、宋國、淮夷等小國。夫差伐齊的目的是想用結盟的辦法來控制魯、宋等小國,以圖政治上爭取多數,在經濟上獲得更多的貢物。他伐越又存越,正是為了向這些弱小的國家顯示他的威力和“仁義”,以便進一步控制這些小國。這是他伐齊前采取的一個重要步驟。
從齊國回來以后,他又命令伯(喜否)帶領三萬精兵攻打弱小的陳國。陳國是大舜的后裔,沒有擴張的野心,長久以來與吳國本無仇怨。陳國得罪夫差,是在先王闔閶伐楚那年。當時,夫差還是吳國太子。父王派他出使陳國,去召陳懷公出兵助戰。陳懷公跟朝中幾位大夫商議之后拒絕了夫差的邀請,沒有發兵助戰。夫差心中感到一股無名的惱火,憤慨而去。吳王夫差登位之后,報了父仇,于是就決定要征伐陳國。
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秋八月,伯(喜否)統領大兵攻打陳國。出發之前,夫差率百官到父王陵墓去奠祈,祭天出兵。這一天,他讓越王勾踐為他牽馬行走在十里長街。沿街擠滿了吳國百姓,萬頭攢動,許多人都來了觀看。有人指著勾踐大聲說:
“哪就是越王勾踐,看那賤樣,不如姑蘇百姓!”
有人喊:“快來看,勾踐為大王牽馬!”
“勾踐,是個賤奴!”還有的人狂傲地笑著。
這樣的侮辱,越王勾踐已經忍受了將近半年,他在吳國嘗到了有生以來未曾嘗過肌膚之苦、腸胃之苦、生活之苦,一件件他都嘗過了。
但是,這次吳王夫差這次伐陳沒能取勝。夫差一面讓伍子胥擴充軍隊,加強訓練;一面讓伯喜否搜集民財,大興土木。
有一天,吳王夫差出獵,路過父王陵寢。他騎在馬上遠遠望見越王勾踐夫婦清掃墓道兩旁樹木落下的殘枝敗葉,累了稍停,一會兒又掃,十分認真,像是要安分于此了。他正要上前去取笑勾踐幾句時,去見勾踐夫妻二人清掃完了墓道,坐在旁邊的干牛糞堆上小憩。
夫差見此,頓時來了興致,他要把這對俘虜夫婦當著獵物來觀賞了。于是,他屏退從人,自己躡手躡腳地在樹森叢中隱藏起來。
這時,范蠡走來了。他見了牛糞堆上的越王勾踐夫婦,仍像對待君王寶座上的國王一樣,恭敬地行君臣之禮,然后侍立在一旁說話。吳王夫差躲在樹叢里,本想看看勾踐夫婦的笑話,心里忽然生出許多感慨。他想,自己的兩位最得力的大臣,太宰伯(喜否)和右相伍子胥,對我卻不像范蠡這樣。他想到伍子胥的傲慢和桀驁不訓的性格,不由得心中不是滋味。“我如若不幸有那么一天,也淪落到勾踐這種地步,他絕對不能做到像現在范蠡對待勾踐那樣。至于伯(喜否),他雖善解人意,但也未必能做到這一點。”想到這些,吳王夫差不禁對范蠡產生了好感,甚至嫉妒越王勾踐有這樣好的臣子了,他悵悵然地退出樹叢,打道回府了。
當天晚上,夫差吃飯時,仍然忘不了在父王陵墓前見到的那一幕。他決定明天就召見范蠡他們。
第二天早上,吳王夫差召見越國君臣,伍子胥、伯(喜否)侍立于左右。越王勾踐夫婦跪于前,范蠡跪于后。吳王夫差說:勾踐,你們到姑蘇來盡臣妾之禮,為先王執箕帚,已快一年了吧?
越王勾踐稽首道:“臣等以待罪之身,侍奉于上國先王,誠心誠意以贖罪衍,無冬無夏,不知歲月之流逝,惟大王之言是聽。”
吳王夫差說:“你誠心與否,寡人自知。而更難能可貴的卻是,你身邊有一個忠心的好臣呀。”
說罷,他轉臉對著范蠡說:“范少伯先生,也實在委屈你了,請平身敘話!”
范蠡也不客氣,起身長揖道:“謝大王之恩!”
吳王夫差抬頭舉目細看范蠡,只見他雖然衣衫襤縷,卻是滿臉英氣;目光炯炯如皓月,眉宇間透出睿智,他站在勾踐的背后,顯得越發地少年倜儻,他雖言語不多但為人處事卻顯得穩重老成。比較起來,那錦衣繡袍、年富力強的伍子胥、伯(喜否)也要遜他幾分啊。吳王夫差看著范蠡,禁不住臉上流露出欣喜之情。范蠡是第一次面對面地與吳王夫差和伍子胥打交道。對于喜好金銀的伯(喜否),他已在掌握之中,現在最為棘手的是吳王和夫差,他們兩人是他將來要對付的主要對手,范蠡盡力來掩飾著自己的緊張心態,并表現出卑謙。但是,吳王夫差還是感覺出他身上有一種驕矜之氣。范蠡太年輕,因此,夫差對他表現出的那種氣質不但不反感,反而以為是一種少年自信的表現。他心中更是生出一種強烈的愛才惜才之情,希望能把他網羅到自己的麾下,便對范蠡狂傲地說:“少伯先生,寡人聽說,哲婦不嫁衰敗之家,賢臣不侍亡國之君。如今勾踐這樣的人,也值得先生去輔佐么?”
越王勾踐匍匐在地,聽到夫差這番話,頓時氣得渾身發顫。范蠡聽著,已經明白了吳王的心思,但他不動聲色地聽著。夫差繼續說道:“范先生,寡人愿意赦你無罪。只要你不做越國之臣,歸我大吳,寡人賜你連云甲第,享有伯(喜否)、子胥同等的尊榮!”
越王勾踐聽到這里,心想范蠡若歸了吳,越國也就完了?心中不由得暗暗焦急。這時,范蠡對吳王再拜稽首道:“謝大王的知遇之恩,亡國之臣不談政,敗軍之將不言勇。臣在越國,不忠不信。”
“此話何講?”夫差問。
“范蠡無用,一不能使越王放棄兇器;二不能使越王不做有違天之事,因而獲罪于大王。在越國如此,在吳又豈能使大王為善。天命如此,臣豈可貪圖非分之富貴?”
范蠡這一番話,卑謙之中正義凜然,越王勾踐一聽,懸在心上的巨石垂了下來,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夫差召見越國君臣本是想挖走范蠡,使勾踐再次受辱,見范蠡不愿到吳國做官享受榮華富貴,就無可奈何地揮手讓他們回去。
伍子胥見勾踐夫婦和范蠡走后就對吳王夫差說:“君王,越國君臣一心,以后將對吳國不利,為了滅后患,還是趕快殺了他們吧!”
伯(喜否)說:“相國過慮了,亡國之君談何能耐?勾踐少年意氣,能誠懇服罪,也是難得的。”吳王聽了伯(喜否)的話后,贊許地點了點頭,隨即下令退朝。
范蠡和越王夫婦離開吳國王宮后,他就陪伴越王勾踐夫婦一回到闔閶陵石室,勾踐和夫人一起跪倒在范蠡跟前,說:“范大夫對我們恩同再造,請受我們一拜!”
范蠡見此,也急忙跪下,說:“君王何必如此!國家有難,君臣一體,和衷共濟,就能度過難關啊!君王、夫人請起吧!”
君臣三人都起來,他們在幽暗的石室里潮濕的床榻上坐下來。越王勾踐說:“范大夫,你的年齡比寡人小,就讓我們以兄弟相稱吧!”
“我家里沒有親人,愿意把君王視為兄長,但你只可以把這份情義放在心里。君臣之義,上下之禮不可廢,君臣關系是維系國家的綱紀。我們要以此號召國人,報仇雪恥,恢復往昔的榮光。”
這時勾踐夫人已撮土為香,拉了勾踐、范蠡對天地跪拜,兩人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結為了金蘭兄弟。兩人剛剛對天喝下盟酒,這時養馬官吆喝起來了:“鍘草,還不鍘草,要待到何時?!”勾踐和范蠡不敢怠慢,立即起身去干活兒。三十匹烈馬的喂養并不是件輕松的事,白天要刈青草,得堆滿一屋才夠它們吃飽,晚上鍘草,一天五次喂食料,其中晚間兩次,單單是鍘草,三個人滿頭大汗一刻不歇也得忙上兩個時辰。他們常常累得筋疲力竭,腰酸背疼。勾踐和范蠡來到草房麻利地干起來了,一個握刀,一個往下送草,然后“嚓”地青草一分為二,兩人配合默契,熟練的動作一下一下,好像是經過專門訓練過的,迅速而不紊亂。勾踐夫人在外面涮洗著馬毛,這些馬還都是夫差的坐騎,飼養起來忒講究,除了喂食料要求外,每天還得洗身涮身,保持全身清潔,骯不行,臟不行。三十匹烈馬比太子公主還難伺侯,勾踐他們像伺侯著皇上一樣侍候著這三十匹烈馬,生怕一不小心,這些烈馬就要耍暴君的脾氣了。“嚓嚓,嚓嚓”草房勾踐和范蠡揮汗如雨,麻利地把青草側成食料,“唰唰,唰唰”勾踐夫人站在木凳上使勁擦洗馬身。
直到夜深人靜,天上的浩月已掛在中天,他們才喂完晚間第一頓食,全身像散了架似的回到石室歇息。石室是名副其實的石室,一穴陰暗潮濕的山洞。洞的四壁長滿了青苔,頭頂上偶爾還滴下水來。東邊角的一大堆稻草,那是勾踐夫婦的臥處,西邊角的一小堆稻草,是范蠡的睡“床”。他們不脫衣衫,襤褸的衣服已是補丁重疊,破被是以前的囚犯遺留在石室里的。這時天還冷,這些破被爛衣還能抵御些晚上的涼意。但是,稀粥霉飯飽一頓饑一頓,使瘦骨伶仃的身體有時還難耐五更寒。
歲月如晦,勞辛如斯,然而,盡管離愁難消,憂思難解,勾踐和范蠡并不長吁短嘆,不改初衷地忍受著艱苦的勞作,饑寒的折磨,精神的痛苦;君臣堅信只要現在能忍受一切困苦和恥辱,一旦回到越地,奮力自強,最后必能伐暴誅殘,戰勝吳國。“只要越國君臣心不死,韜晦不變,如今的危困,一定潛藏著異日的暢達。”他們在每個疲憊的晚上這樣相互激勵著。勾踐夫人在對待困苦的態度上與勾踐他們是一致的,她說:“觀在我們好像虎嘴邊上的弱食,盡管生命絲毫沒有保障,但是比起昔日成湯幽禁在夏臺,文王被囚在牢里,可能要好多了。希望是存在的,夫差一定會變成夏之桀、商之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