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jié)
罪惡與內(nèi)亂的解釋

面對這第三種前景,中國居民們可謂障礙重重。比如,上海的犯罪率在20世紀20年代初猛增。1922年,據(jù)報道在公共租界內(nèi)共發(fā)生47起武裝搶劫。2年后,這一數(shù)字增加到4倍多,達到204起;到1926年這種重罪共發(fā)生了448起——在5年中這一數(shù)字增加了9倍半。[1]在這一時期,被捕的搶劫犯的數(shù)目卻只增加到3倍,這與這一時期搶劫案的發(fā)生率大相徑庭(見圖1)。到1927年,官方報告稱,在上海附近的太湖流域“犯罪肆虐”,在那里“武裝搶劫犯”搶劫、拐騙并殺害當?shù)厝恕?a href="#zhu2" id="zw2">[2]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更多地是由于搶劫和報復,租界內(nèi)的暴力殺人案急劇上升。[3]在上海的華界——閘北,搶劫犯如此猖獗,使某些警區(qū)感到他們的警力已無法對付這一犯罪狂潮。[4](見圖2)

圖1:上海公共租界武裝搶劫報案

資料來源:《密勒氏評論報》,1927年5月11日,第226頁。

圖2:華界罪案記錄

資料來源:《中國年鑒》,1934年。

統(tǒng)計證實的內(nèi)亂與犯罪(兩者經(jīng)常被混淆,尤其是為中國執(zhí)法機關(guān)所混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5],西方記者對此有一種強硬的傲慢,認為“上海已經(jīng)成了東方的犯罪中心”,并常常將此歸咎于在中國盛行的軍閥制度。[6]

軍隊是訓練罪犯的最好的學校。在中國,好男不當兵,當兵的是無業(yè)游民,或沒有正當職業(yè)的人。在軍隊中,他學會了使用武器,并將這些知識為自己所用。他不愿殺敵報國,而是開了小差,用他在軍隊中所受的訓練打家劫舍,用槍從他的同胞手中掠奪財富。[7]

另一方面,在上海重要的外國“大班”卻將這些犯罪過于簡單地和1925年五卅運動前后爆發(fā)的激進罷工風潮相聯(lián)系,當時中國民眾試圖收回列強在華特權(quán),未能成功。[8]這些歐美的新僑民相信,正是“布爾什維克的宣傳”鼓動起了“無產(chǎn)階級的貪欲”,破壞了一切對“財產(chǎn)和其他權(quán)利”的尊重,公共租界警務(wù)處(俗稱工部局巡捕房)[9]對此亦抱同感。這樣,革命、政治運動都被視為城市犯罪的一種形式。[10]

與上海的外國“大班”們相反,華界官員對這個城市無法無天的狀態(tài)持有更為復雜的見解,他們認為,犯罪與城市商業(yè)、工業(yè)發(fā)展相關(guān)的社會秩序的普遍缺乏,或者與上海半殖民地條約口岸的地位有關(guān)系。[11]上海難于維持治安,有8個原因:(1)作為巨大的貿(mào)易中心的城市地位[12];(2)交通的開放;(3)城市中復雜的人事;(4)工業(yè)的擴張;(5)工人的激增;(6)公共租界在城市中心的擴張狀態(tài);(7)共產(chǎn)分子的存在;(8)托庇在租界中的反動分子。[13]

準確地說,正因為上海作為全國最重要的條約口岸的地位,對新成立的國民政府來說,上海到1927年時已經(jīng)成為那些占據(jù)中國沿海進行國際貿(mào)易的西方世界的一種象征。上海的犯罪問題根源在于帝國主義者的壓迫。這個城市的法制不健全,歸根到底與外國租界中的治外法權(quán)直接相關(guān),在租界中,那些在市內(nèi)華界作案的罪犯得以逃避中國當局緝捕而逍遙法外。[14]但這也與城市面積的相對有限和市區(qū)人口的膨脹有關(guān),他們生活在4種不同的統(tǒng)治制度下,分布于5個不同的城區(qū)。至于犯罪與動亂顯然并不是從1927年后新的中國革命政府的統(tǒng)治后才著稱的,它們與上海轉(zhuǎn)型為一個擁有現(xiàn)代設(shè)施和娛樂業(yè)(電影、酒店、妓院和娛樂中心)的城市形影相隨,這些設(shè)施和娛樂業(yè)在外國租界的庇護下,使大眾文化面目全非。

城市控制問題顯然是由于都市化發(fā)展和外國租界兩者的共生影響。上海的發(fā)展是有目共睹的。1910年到1930年間,上海的人口增加了3倍。截至1930年10月,上海在冊人口已達2,980,650人。其中,公共租界華人有971,397人,外僑36,471人;法租界華人434,885人,外僑12,335人;華界華人1,516,092人,外僑9,470人。[15]在人口迅速增長的這30年間,上海的設(shè)施也經(jīng)歷了深刻的變革。

也許可以這樣說,混凝土與發(fā)電廠已經(jīng)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嶄新的上海。與1893年時納稅人繳納的地方稅僅80,000兩相比,發(fā)電廠已經(jīng)成了個巨人,甚至超過了格拉斯哥與曼徹斯特的,它把光明與溫暖帶給1,500,000人口,驅(qū)動著有軌電車和上百家的工廠。[16]而混凝土則給建筑商們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手段以解決住房的缺乏……但是也有人將蓋成不到10年的房屋拆除,代之以一幢幢高大的多層公寓。在外灘附近3~4英里的地方,每畝土地價格達到8,000~10,000兩,真可謂寸土寸金。[17]

公共租界是座不夜城,“像一個巨大的發(fā)出電光的坩堝”,它嶄新的20層高的摩天大廈仿佛停泊在漂浮的混凝土上,下面是深埋在沖積土層中的長長的水泥柱。[18]南京路上的紅色霓虹燈裝點著一座座豪華賓館與大型商廈(外灘的匯豐銀行是當時世界上第二大銀行),展現(xiàn)出一派新的都市景象,改變了當?shù)鼐用竦奈幕睢?a href="#zhu19" id="zw19">[19]1926年,一位久居上海的外國人這樣寫道:

甚至在20年前……生活還是從容而悠閑的,春賽時節(jié),我們收拾毯子迎接夏天;秋賽時節(jié),我們鋪好毯子準備過冬。午宴總在上午11時開始,除了偶爾舉行舞會之外,既無夜宵店,也無夜生活,三流劇團的巡回演出,幾乎也都是些古裝老戲。[20]

注釋

[1]《字林西報》,1927年5月11日,第226頁。

[2]參見《工部局公報》,1927年10月28日,第335頁。

[3]《工部局公報》,1927年9月16日,第318—319頁。

[4]《上海特別市公安局業(yè)務(wù)紀要》,民國十六年八月至十七年七月,紀事,第31、36、48頁。

[5]上海市公共租界警務(wù)處及后來的特別市公安局都有對犯罪率的詳細統(tǒng)計。尤其后者為此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哪怕是日報表和過于詳盡的示意圖,都作為降低犯罪、維護這個近乎失控的城市秩序的一種措施。

[6]《字林西報》,1928年10月27日,第278頁。

[7]馮齊:《軍火走私:上海的一種有組織貿(mào)易》,第112頁。犯罪潮似乎與當時的軍隊復員潮有關(guān),復員士兵涌入上海,無業(yè)謀生,就吃老百姓的?!斑@幾乎成了常規(guī):當上海附近打仗時,搶劫很少,因為這批作案者都被招募到軍隊中去了。而一旦戰(zhàn)爭停止,宣布‘和平’,犯罪就開始猖獗。此后,罪案頻仍,并持續(xù)一段時間。”

[8]有關(guān)上海工部局警務(wù)處在1925年2月9日日商內(nèi)外棉紡織廠罷工中所扮演的角色,詳見上海公共租界警務(wù)處檔案,D-6010,1925年2月10日和D-6023,1925年2月11日。有關(guān)工部局警務(wù)處情報室的作用,參見上海公共租界警務(wù)處檔案,D-6065,1925年7月6日和D-6027,1925年2月18日;亦見華志堅:《第一次紅色恐怖?北伐時期的“反赤”宣傳和“親共”反應(yīng)》,第32—51頁。

[9]《工部局公報》,1927年10月18日,第335頁。1924年,工部局警務(wù)處犯罪技術(shù)科負責人受命提交一份計劃,以實施對那些出版過激作品的出版商的懲罰,繼續(xù)給予線人獎賞,取消公開鼓吹布爾什維克主義者的居留權(quán),并要建立起一個旨在壓制布爾什維克主義和排外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組織。上海公共租界警務(wù)處檔案,D-5942,1924年11月29日。

[10]陳衛(wèi)民:《中共成立初期上海工人運動述評》,第11頁。犯罪潮被冠以“赤色”標志,并非上海所獨有?!胺缸锍薄边@一術(shù)語,在英文出版物,尤其是美國人在上海所編的出版物中,出現(xiàn)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新聞學辭典中。1919年春,許多地方的美國報紙都首次出現(xiàn)有關(guān)“犯罪潮”的報道。多斯特:《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的職業(yè)警察和打擊犯罪的戰(zhàn)爭》,第319—321頁。

[11]社會失序的加重與訴訟案件的增長形影相隨。許:《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上海的法律與社會態(tài)度》,第313—314頁。凱瑟琳·班哈特(Kathryn Bernhardt)和蘇珊·格勞澤(Susan Glosser)所進行的研究證明,1931年的民法明顯使婦女們易于提出離婚。

[12]截至20世紀20年代,上海已成為世界上第五大海港,僅次于紐約、倫敦、鹿特丹和漢堡,據(jù)派爾:《上海傳奇》,第9頁。

[13]《上海市公安局業(yè)務(wù)報告》,第三卷,第76頁。

[14]“中國警察在追緝搶劫犯時不得不在公共租界邊止步。當他們從公共租界當局處得到逮捕的許可令時,罪犯早已逃往法租界。合作是不可能的?!泵希骸峨p城記》,第420頁。

[15]這個數(shù)字不包括4,083名駐防上海的部隊。徐公肅、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第12頁。參見賀蕭:《上海娼妓(1919—1949)》,第13頁;賀蕭:《1920—1949年間上海娼妓的等級結(jié)構(gòu)》,第464—465頁。

[16]上海電力公司,1929年時由美國投資者以3,200萬美元購得,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電廠之一,霍塞:《出賣上海灘》,第236頁。

[17]格林編:《今日上海:“模范租界”的38幅鐵棕畫紀念冊》,第9頁。1900年到1935年間,在公共租界僅8.94平方英里的地盤上,人口從345,000增至1,120,000。但在同一時期,中國人的住宅卻僅從52,000間增至82,000間。在那里平均每英畝土地有200人,但由于這一總數(shù)中包括外國人口,所以在華人工業(yè)區(qū)內(nèi)的人口密度還要大得多?!毒l(wèi)報》,1937年8月4日,第34頁。(譯者注:1英里約合1.609千米。)

[18]《上海概貌》,第76頁,參見馮齊:《上海與外界》,第5頁。

[19]潘翎:《尋找舊上海》,第39頁。

[20]馮齊:《上海與外界》,第13頁;參見霍塞:《出賣上海灘》,第3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康市| 双桥区| 双柏县| 电白县| 武义县| 博湖县| 湖州市| 江北区| 台中市| 兴安盟| 望奎县| 汝城县| 昭平县| 佛冈县| 吴川市| 张家界市| 宽城| 荥阳市| 临朐县| 大田县| 清徐县| 宜良县| 栾川县| 井陉县| 南溪县| 安图县| 聂荣县| 曲阜市| 修水县| 宽甸| 若羌县| 西充县| 门头沟区| 渭南市| 盖州市| 铜梁县| 金坛市| 璧山县| 镇安县| 同仁县| 崇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