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東夷人方
- 出安陽記
- 蕭盡舟
- 5483字
- 2025-02-15 21:28:57
上巳節的狂歡之后,隨著時光流逝,殷商王國的氣氛愈加凝重。東夷的威脅愈發嚴峻,帝辛和眾大臣的決策愈發果斷,征戰的號角已然吹響,殷商的精銳之師準備在即,出征東夷,開拓疆土。
子誠站在府邸的庭院中,眺望著遠方隱約可見的戰鼓聲,內心卻充滿了無盡的無力感。雖然作為貴族子弟,他的身份決定了他沒有參與出征的義務,但他內心始終未能擺脫那種渴望與焦慮。每當看到那些英俊的青年戰士們整裝待發,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絲羞愧與失落。
“你不用擔心。”子虛站在他身旁,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盡管聲音微弱,但仍帶著一絲安慰,“你的命運,不僅僅是戰場上生死與共的爭斗,也在其他地方。”
子誠看著身旁的子虛,內心依舊無法平靜。他知道,自己沒有像子祿那樣的武力,也無法像那些將軍們一樣馳騁沙場,只能靜靜地站在一旁。而子虛,雖因重傷未能出征,卻依然保持著一份淡然和從容,仿佛早已看透了這場爭斗的本質。
然而,盡管如此,子誠依然忍不住感到一陣空虛與迷茫。他明白,自己能為殷商做的,或許僅僅是那份暗藏心底的忠誠和責任,但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東西轉化為實際行動,他卻始終找不到出口。
在這時,突然有一位使者匆匆前來,手中捧著一份由帝辛親自簽發的命令。子誠接過命令,仔細翻閱后,發現其中的重要內容是:子祿被任命為殷商先鋒,統領殷商精銳隊伍,出征東夷,打響這場關乎國家存亡的戰斗。
子誠心中猛然一震,抬頭看向遠方,仿佛能在那片無邊的天空中看到子祿英武的身影。他知道,這不僅僅是榮譽的象征,更是責任與重擔的開始。
“看來,子祿已經承擔起了他應得的使命。”子虛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遺憾。
子誠不由得緊握著拳頭,沉默了片刻。“他…值得這個位置。”他聲音低沉,帶著一種難言的情感。
在這片時刻,子誠的內心掀起了波瀾。媿好的身影再次浮現于腦海,她依偎在子祿懷中的那一刻,仿佛再次觸動了他心底深處的痛楚。他知道,自己與子祿之間的差距,遠不僅僅是武力和榮譽上的差距。
隨著時間的推移,殷商的出征隊伍逐漸成形,許多貴族子弟紛紛披上戰甲,準備隨隊出征。而子誠和子虛,則依舊站在一旁,無法與他們并肩作戰。子祿在訓練時的英姿,已經讓所有人都看到了未來的殷商之星,他的指揮才能與領導氣魄得到了廣泛認可。而子誠,盡管心中有著一股澎湃的熱血,卻無能為力,只能默默地注視這一切。
“誠,你并不比他們差。”子虛突然開口,打破了沉默,“每個人的路不同,終有一日,你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子誠聽到這話,忍不住笑了笑:“我能做的,或許只是站在這里,做些自己的事。”
“那你就做吧。”子虛微微一笑,“有時候,世界不止是戰場,更多的是心中的那片天地。”
子誠靜默片刻,終于點了點頭。他知道,自己不能僅僅停留在痛苦與失落中,殷商的未來依舊需要自己去為之奮斗,盡管那份奮斗或許與戰場無關。
就在這時,另一位使者趕到,帶來了新的消息,帝辛決定派遣更多的精銳之士,子祿不僅要帶領殷商精銳隊伍出征東夷,還將負責前線的指揮和布局,成為此次戰爭的中堅力量。消息傳來,子祿的威望愈加高漲,所有人都已開始準備,期待著他帶領殷商大軍凱旋。而子誠,依舊站在自己的一隅,注視著這一切的發生。“終有一天,我會找到屬于我的位置。”子誠心中暗自發誓,無論那是何種形式,他都不會再停下自己的腳步。
東夷人方,位于殷商王國的東方海濱,相傳為蚩尤和夸父的后裔,地勢平坦,河流縱橫。那里的人們生活粗獷,風俗古老而原始,素以勇猛、善戰著稱。東夷部落有著多個氏族,以血緣和部落間的盟約維系團結,力量強大,不容小覷。
這些東夷部落雖然原本與殷商維持了一定的貿易和外交關系,但近年來隨著殷商國力日益強盛,東夷部落的逐步擴張與日益增加的邊境摩擦讓兩者之間的關系日漸緊張。尤其是在帝辛開始加強王國中央集權后,東夷部落的不滿情緒逐漸加劇,不僅不滿殷商的侵略性擴張,還因殷商在沿海建立的防線壓迫到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此次東夷部落的行動,原本只是一些小規模的突襲與騷擾,卻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愈加兇猛。在東夷部落中,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傳說:若能打破殷商的防線,東夷就能一舉推翻這座強大王國,重現蚩尤的榮光,恢復他們失去的榮耀。而帝辛早就覬覦東夷肥沃的平原和沿海的鹽場、漁場。殷商與東夷的矛盾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出征的消息傳來時,殷商的軍隊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備戰。帝辛深知,此次出征不僅僅關乎疆域的安全,更關乎王朝的聲威。如果殷商大軍未能擊退東夷,恐怕整個東南地區都將陷入東夷的掌控,而這對殷商來說,將是一個無法承受的打擊。這場戰爭,既是對殷商國力的一次嚴峻考驗,也是對整個國家未來的一次重大決策。東夷兵力雖然不如殷商強大,但東夷部落驍勇善戰,他們的勇猛可比任何一支精銳的戰隊。東夷部落的領土廣闊,森林茂密,山谷眾多,戰斗一旦進入這些復雜的地形,殷商軍隊的優勢便難以體現。
子祿被任命為先鋒,帶領大軍沖鋒在前,正是帝辛對他的無比信任。此次出征,除了常規的軍隊調配外,還決定派遣殷商精銳的甲士、弓手和戰車。甲士擅長快速機動,能夠迅速穿越東夷的森林,進行游擊戰,弓手則負責遠距離打擊,而戰車則負責正面突破,為大軍開路。
然而,最為兇險的,莫過于東夷部落的獨特戰術。這是一種利用地形的游擊戰術,東夷人善于隱匿,利用山谷和樹林設下伏擊,甚至能在大軍進入某些特定的地帶時發動致命的突襲。殷商大軍即使進得了東夷的腹地,但一旦陷入這些陷阱之中,戰局就很可能會急轉直下。
“這將是一場硬仗。”子祿在出征前的祭祀上,目光堅定地看向他的隊伍。他的聲音如同戰鼓般響亮,“我們不僅僅是在為殷商而戰,更是在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榮耀!東夷的武士有著強大的力量,但我們有團結、有信念!這場戰爭,必須勝利!”
子祿的話語激勵了身邊的每一個人。盡管有著無法忽視的危險和挑戰,殷商精銳們的士氣卻高漲得如火如荼。出征的前夜,幾乎所有的戰士都已整裝待發,酒宴間,年輕的貴族們相互鼓勵,言談間滿是激昂和決心。
子誠雖然沒有被派往戰場,但他心中依舊為子祿祈禱。他知道,子祿作為先鋒,必將面對最嚴峻的挑戰,最危險的地方,往往就是戰斗的最前線。每一次出征,都有可能是生死一線。
“你沒有武力,但你依然為殷商做著你的事。”子虛的聲音再次響起,打破了子誠的沉思,“你將來的路,會有你自己的戰斗。”
子誠靜靜地望著遠方的星空,心中充滿了復雜的情感。他深知,這場戰爭,或許并非僅僅是刀槍之間的較量,也許對于他來說,這將是一場心靈的試煉。
西伯昌與微子再次會面,地點依舊是在微子的府邸,一間布置簡樸卻氣氛凝重的書房內。窗外夜色漸深,映照著室內溫暖的燭光,微弱的火焰跳動著,仿佛象征著兩位老者心中的憂慮與不安。
子誠隨著父親微子一同進了書房,靜默地站在一旁。微子和西伯昌互相問候后,隨即展開了話題。西伯昌并不像往常那樣言辭溫和,此時,他的面容更加凝重,話語間流露出一種久違的決然。
“微子大人,東夷的局勢愈加嚴峻。”西伯昌首先打破沉默,“我聽說,東夷聯合了周邊的各個部落,兵力已經足以和殷商正面抗衡。如果我們不加快出征的步伐,恐怕遲早會被壓垮。”
微子微微頷首,眼神卻有些游離。他沉吟片刻,才緩緩開口:“我們知道東夷兇猛,但你也清楚,殷商的內部問題多如牛毛。若是貿然出征,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內亂。國中有多少勢力不滿,想必你也察覺到了。”
西伯昌的眉頭一皺,聲音低沉:“這些內憂外患難以調和,但殷商的威脅不可小覷。倘若東夷能突破防線,后果不堪設想。若真是那樣,王朝恐怕要面臨分崩離析。”
微子抬頭看了他一眼,眼神深邃,“可殷商若繼續擴張,必然會激怒更多部族。你以為他們只是在與東夷交鋒嗎?事實上,朝中諸多貴族心中早有不滿。你也在王朝中見得多了,朝堂上的風云變幻,哪一場不是爾虞我詐?”
子誠聽著兩位長者的對話,心情復雜。他低垂著頭,思緒萬千。父親微子的言辭總是溫和卻極具深意,而西伯昌則更多從王朝的宏觀層面考慮問題。他自己也清楚,東夷之亂并非單純的邊疆問題,而是殷商王朝的動蕩和矛盾的集中體現。
“這場戰爭,不僅僅是血與火的較量。”微子緩緩說道,“更是王朝命運的決戰。你心里明白,誠。”他停頓了一下,看向站在一旁的兒子,眼中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期許,“無論如何,我們都得為未來考慮,不能讓無謂的內亂和動蕩消耗掉一切。”
子誠默然不語,心中卻充滿了困惑和痛苦。他深知,作為殷商王朝的年輕一代,他和父親微子肩負著無可回避的責任,但他對眼前的局勢卻感到無力。尤其是看到父親和西伯昌之間微妙的矛盾,他心中更是難以平衡。
西伯昌的眼神突然變得銳利,他凝視著微子,語氣漸漸加重:“微子大人,難道你不認為現在是變革的時機嗎?殷商內部的問題早已埋下禍根,繼續壓抑下去,遲早會爆發出更嚴重的后果。你我都知道,子祿如今已是先鋒,東夷之亂若不壓下,殷商的力量恐怕會大打折扣,甚至連百姓也會動搖。”
微子的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神情,抿了抿唇,卻沒有立刻回應。西伯昌見狀,似乎有些急切,“你難道不相信殷商的王朝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嗎?必須采取果敢的行動!”
子誠終于忍不住開口了,打破了兩位長者間日益緊張的氣氛:“父親、西伯大人,你們討論的都是大局,但我們身邊的人怎么辦?我看到子祿,看到那種眼中燃燒的火焰,他似乎早已準備好與東夷生死搏斗。可是我們呢?我從未見過如此紛亂的局面,難道這些血腥的戰爭真的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嗎?”
微子輕輕嘆息,眼中滿是復雜的情感,“誠,這些問題你還太年輕,不明白。你所說的和平,或許是理想,但在這個充滿爭斗的世界里,往往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無法逾越的鴻溝。戰爭,并非我們選擇的道路,而是逼迫我們必須走的路。”
西伯昌也沉聲接道:“誠,東夷不容小覷,事關國家存亡,哪里還有選擇的余地?你若真有能力,也應當明白,一場戰斗或許能換來更長遠的和平。你需要做的,是為王朝的勝利做好準備,而非停留在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之中。”
子誠的內心愈加沉重,心中那些未曾言表的情感,如同暗潮洶涌。在這場似乎不可避免的戰爭中,他感到自己已經被拋到了一個極為孤獨的位置上,父親和西伯昌代表著王朝的未來,而自己不過是這歷史洪流中的一粒微塵。
他深吸了一口氣,低下頭,再次沉默了。
夜色更深,書房里充斥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壓抑氛圍。三人之間的對話像是穿越了時間的迷霧,遺留在彼此心中,久久未曾散去。
大軍出征的日子終于來臨,殷商的號角在晨曦中響徹云霄,震動了整個都城。子祿被任命為先鋒,他的名字如雷貫耳,早已成為年輕一代中的英雄象征。朝堂上的諸多貴族,紛紛送上祝福與期待,而子誠則帶著復雜的心情,隨父親微子一起前往城外的征途起點,準備送別即將出征的子祿。
子虛傷勢雖未全愈,但在伯邑考的幫助下,他已經能夠勉強走動。盡管他已經決定不再參與出征,但他依舊決定隨同子誠一同前往送別,給子祿最后的祝福。兩人并肩走在通往營地的小路上,身邊的空氣充滿著緊張與肅穆,仿佛預示著這場征途注定不同尋常。
然而,當他們走到大軍集結地附近時,子誠的步伐突然停滯了。眼前的場景讓他內心的波瀾翻涌——媿好正與一隊貴族少女站在大軍隊伍的前方,站得極為顯眼。她穿著一襲華麗的絳紫色裙袍,姿態優雅,目光中滿是溫柔與深情,而她的眼中唯一的焦點,正是子祿。
子誠頓時心如刀絞,喉嚨間有些發緊,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媿好與子祿站在一起,二人言笑晏晏,似乎已經忘卻了四周的一切。媿好輕聲笑著,低頭看向子祿,而子祿也低下頭,露出了溫暖的笑容,似乎從未有過任何的疑慮和猶豫。他們的關系,子誠已不再陌生。媿好的心意,早在上巳的祓禊之日便已表露無遺,而那時他卻毫無察覺,甚至懷抱著一絲無謂的幻想。
“子誠,我們快去吧。”子虛的聲音從身后傳來,打斷了子誠的思緒。
子誠猛然回過神,看著依然和媿好親密交談的子祿,心中一陣劇痛。他深吸了一口氣,盡量讓自己保持冷靜,轉身向子虛點了點頭。
“走吧。”他聲音有些沉重。
兩人走近大軍,子祿見到子誠與子虛的身影,頓時露出了笑容,邁步走了過來。與他同行的還有一些熟悉的面孔,他們都是此次出征的將領與貴族子弟。子祿的氣場和氣度似乎與他從前有所不同,他身上仿佛籠罩著一層威武的光環,令人不禁肅然起敬。
“誠,虛,你們來了。”子祿的聲音依舊如往常般和煦,只是其中多了一絲莊重與堅毅,“這一路上有你們的祝福,我心安。”
子誠強擠出一絲微笑,心中卻如有千萬只螞蟻在啃噬。他看了看媿好,她仍站在不遠處,目光始終沒有離開子祿。子誠忍不住低下頭,手中的劍柄微微發涼。他知道,自己注定無法與子祿同享這份榮耀。
“愿你們凱旋。”子虛的聲音平靜而含蓄,目送著自己的朋友,心中也有說不盡的復雜。
這時,媿好終于輕移步伐走了過來,她站在子祿身旁,眼神中充滿柔情。“祿,出征一別,不知何時能再見,愿你一路順風,早日凱旋。”
子祿點了點頭,目光溫柔地注視著媿好,“媿好,你放心,我一定會帶著勝利歸來。”
子誠站在一旁,感覺自己仿佛是一個局外人,心中一陣苦澀。看著媿好與子祿親密的樣子,自己的心幾乎要碎裂。那個曾經并肩戰斗的朋友,如今卻與他漸行漸遠。甚至,在媿好的目光中,他始終看不見任何屬于自己的光芒。
“子誠,別傷心。”子虛悄聲說道,似乎能感受到他的情緒,“你會找到自己的道路的,記住,子祿的選擇未必代表著你的命運。”
子誠抬起頭,望著大軍即將出征的隊伍,心中復雜萬分。他深知,自己的路與子祿的路已不再相同。每一個選擇背后,承載的都是無數的犧牲與責任。而他,或許永遠無法站在那些英雄的光環之下。
隨著大軍的出征號角再次響起,子祿與眾將領騎上馬,漸漸消失在遠方的視野中。子誠站在那里,目送著他們的背影,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悲傷和失落。
戰爭已不可避免,而這條路,也終將是屬于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