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與應用(第2版)
- 牛百齊 化雪薈主編
- 1506字
- 2021-12-17 17:33:03
2.5 技能訓練
2.5.1 技能訓練1 驗證疊加原理
1.訓練目的
1)驗證疊加原理的正確性,加深對疊加原理的理解。
2)掌握支路電流、電壓的測量方法。
2.訓練器材
直流穩壓電源(0~30V)兩組,直流電流表(150mA,1.0級)一塊,直流電壓表(0~15V,1.0級)一塊,電阻1kΩ、510Ω、300Ω各一只,開關兩只,導線若干。
3.訓練步驟
1)根據實驗原理,設計驗證疊加原理電路如圖2-34所示。
2)按圖連接電路。
3)調節US1和US2分別為6V和12V。
4)當US1單獨作用時,測量并記錄數據。
5)當US2單獨作用時,測量并記錄數據。

圖2-34 驗證疊加原理電路
6)當US1和US2共同作用時,測量并記錄數據。
4.數據記錄與計算
將測量數據填入表2-1所示疊加原理實驗測量數據記錄中,并進行分析計算。
表2-1 疊加原理實驗測量數據記錄

5.問題思考
按電路元器件參數計算各支路電流,并與實驗結果比較,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
2.5.2 技能訓練2 驗證戴維南定理
1.訓練目的
1)學會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有源二端網絡的等效電阻和開路電壓。
2)利用實驗了解兩個網絡等效的驗證方法,從而加深對戴維南定理的理解。
2.訓練器材
可調直流穩壓電源(0~30V)一臺,直流電流表(150mA,1.0級)一塊,直流電壓表(0~15V,1.0級)一塊,電阻3kΩ、6kΩ、10kΩ 以及可變電阻各兩只,導線若干。
3.訓練步驟
(1)連接線性有源二端網絡
按圖2-35電路圖連好線性有源二端網絡。其中a、b是二端網絡的兩個端鈕,而US1=10V、US2=15V、R1=R3=3kΩ、R2=R4=6kΩ。

圖2-35 線性有源二端網絡
(2)測量線性有源二端網絡的電路參數
1)測量開路電壓UOC。
用直流電壓表,選擇合適的量程測量開路電壓UOC,測量開路電壓如圖2-36所示,并將測量結果填入表2-2所示電路參數測量數據中。
2)測量短路電流ISC。
選擇合適的量程,用直流電流表測出有源二端網絡端口的短路電流ISC,測量短路電流如圖2-37所示,并將測量結果填入表2-2中。

圖2-36 測量開路電壓

圖2-37 測量短路電流
(3)計算等效電阻R0
利用測得的短路電流ISC和第(1)步中測得的開路電壓UOC,根據公式R0=UOC/ISC,求出等效電阻并將結果填入表2-2中。
(4)外加電源法測等效電阻R0
將有源二端網絡的電源去掉,使之成為無源網絡,然后在a、b兩端另外加一個給定的電壓U=15V,測得此時端口的電流I,則等效電阻R0=U/I。外加電源法測量等效電阻如圖2-38所示,測量并將結果記入表2-2中。
用兩種方法測得的等效電阻應該相等,若誤差太大,應找出原因,排除干擾,重新測量,并將兩次測量結果求平均值,填入表2-2中。
表2-2 電路參數測量數據

(5)等效電路
根據測得的開路電壓和等效電阻值,選擇合適的電阻和電壓源組成戴維南等效電路。戴維南等效電路如圖2-39所示,此等效電路與圖2-35的二端網絡對外電路來說效果相同。

圖2-38 外加電源法測量等效電阻

圖2-39 戴維南等效電路
(6)驗證兩個網絡的等效性
將兩個網絡接相同的滑動變阻器作為負載,并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其端口電壓和電流,驗證兩個網絡的等效性如圖2-40所示。改變滑動變阻器阻值使兩圖中的端口電流相同,觀察電壓表的示數是否相同,并將結果記錄在表2-3所示等效性數據比較中。若每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數值,測量結果都相同,則說明兩個網絡等效。

圖2-40 驗證兩個網絡的等效性
4.數據記錄
表2-3 等效性數據比較

5.操作注意事項
1)在實驗過程中,要明確二端網絡的兩個端鈕位置。
2)測量端口電壓時,電壓表要與被測電路并聯,即電壓表的兩個接線柱要分別與網絡的兩個端鈕相連。
3)測量短路電流時,電流表要與被測支路串聯。由于電流表要測的是端口短路電流,故需將電流表兩個接線柱分別與電路的兩個端鈕相連。因電流表內阻很小,所以流過電流表的電流就是網絡端口的短路電流。
4)在驗證等效性電路連接中,注意電壓表的位置要連接正確。
6.問題思考
對每一步的結果進行理論計算,并將理論計算結果與實驗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