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于無光處之秘辛】
【公海共島卷·肆】
二十一年前,公海島嶼,萬境宮。
三國協談盛會第十八夜。
萬境宮華序宮苑,明室殿外,楚降撫臥箜篌于空明月華之下,曲調冽冽殺伐,泛波攻城掠地,延傳千耳。
“娘子,苑外異國宮使行跡頻集,仍監視于此。”侍者行至旁,欠身而稟。
楚降指尖撥攏,臥箜篌弦音不止,道:“公卿殞半,白鷺俱死,徒余食腐兀鷲。風波將起,沙石先亂,鷲于何處覓食?”
侍者回道:“白鷺之尸,足填鷲胃。”
陰陽相沖,一人聞道,三境鵩讖。
……
至白晝,燾奡殿三國使賓聚坐,宴間沉悶。
無興八佾,倦聞律呂。
昨夜,華楚秦三方各死五名使臣,依舊長弦擰繩自縊。
數量激增,宛如娛玩時辰將盡,催急行進游戲。
楚國上座,美人神態冷肅。
以監察宮人所言,楚降昨夜于宮苑撫臥箜篌至天明,周身諸近侍,亦未離明室苑半步。
宮廷藏鉤,參與者的確數眾。
三國皆存巨數歹惡。
宴間猜議聲繁,直至楚限命宮侍展輿圖,指出尖銳剖口。
輿圖圈指,但見相鄰緊要之地,絕不會同出死者。
同爭水路之兩地,死其中一方之官。
同爭礦脈之四地,死其中三方之官。
朝堂同爭一位之雙方,死一官。
軍中同爭上職之雙方,死一將。
此番三國協談至公海共島者皆各方重臣,死一人亦將引動蕩縠紋,或地方,或中心,或文官武將,彼此制衡之格局盡被打破。
“此,為臣與楚秦兩國廖、壽二官于近日共議之果。”楚限向蘇栩拱手道。
“對三國內局了知之深至此,非一方可辦到。”廖匡猷道。
楚限轉身,目光帶刺掃視殿內三國群官。
“死眾之外,皆為兇犯!”
此番公海盛會召開至今日,三國各攜二十名使官,三方共六十名官僚,其中已死三十一名。
已逾半數。
壽詙親為秦帝斟滿酒盞,低聲解釋。
秦帝頷首,亦望向殿內之眾。
楚廖壽三官各為三君近臣,同指殿眾,宴間無痕割裂。
三位君主,楚秦兩國雖權握于君,兩君卻皆即位不逾兩載,新舊朝堂交接暫未安定。華序君主,則手中幾無實權。三國皆處內部波蕩時期,是以此番協談三君親至,議三國暫不起烽火,和平直至內境權力平穩過渡、或于蘇栩而言是為皇室爭取一二生機。
偏逢亂更起瀾,寒夜殺機添。
倉皇之時,有人要將局面攪更亂,亂中,便于添勢弄權。
巧妙天時,遇巧思人禍。
殿內群官同望三上座,君臣相較,三國和談以另一類形式達到最初目的———暫不起烽火,三國各理內境。
只是,卻非平穩過渡,而是各自境內將起腥糜廝殺爭奪。
公海共島協談收尾,三國眾使撤歸。
聚訖,但評:白鷺俱死,兀鷲飽食,群賓同至,惟惡類歸。
極惡之宴,封壓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