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腦卒中綠色通道簡介

綠色通道應努力打造急性腦卒中救治生存鏈的“8D”模式。1D發現(detection):識別卒中的癥狀和體征;2D派遣(dispatch):撥打急救電話,EMS優先派遣;3D轉運(delivery):迅速運輸,院前通知醫院;4D到院(door):立即急診分診;5D數據(data):急診評估,迅速進行實驗室和CT檢查;6D決策(decision):診斷和決定適合的治療;7D用藥(drug):給予適當的藥物和其他干預措施;8D安置(disposition):及時收入卒中單元、重癥監護室或轉診。

筆者所在醫院腦卒中綠色通道在經過多年規劃建設、歷經反復實踐論證,已建成一個高效的卒中救治體系,錘煉出本地最優卒中救治鏈,包括七個方面:將卒中救治關口前移,與120無縫銜接,院前院內打通,急診與病房打通;院內時鐘統一管理、醒目標識及卒中導航圖快速引導急救;神經內科與神經外科、急診科、影像科、介入科、檢驗科等科室通力配合,打破學科壁壘,采用多學科協同作戰的卒中中心診療模式,實現了多學科間的無縫對接,科學地形成合力,各環節流程化;將串聯式救治模式改為并列模式:將各種檢查檢驗、知情同意告知同步進行,患者治療在神經科急診及介入室就開始進行,大大縮短了DNT、就診至動脈穿刺間隔時間(door-to-puncture time,DPT),此優化、暢通的綠色通道,大大減少了急性卒中患者的時間延誤;24小時全天候作戰的高效卒中團隊,能第一時間提供優化、有效率的個體化救治方案,實現高質量的搶救,力爭最佳治療效果,從而最終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實行神經科急診—神經介入病區—神經介入圍手術期及重癥監護病房(NCU)同頻共振管理,打造開放圍手術期及神經重癥平臺,各學組相關疾病共同查房管理;改變以往傳統的交班模式為全綠道多環節合作的PPT交班,每日仔細分析改進,無縫隙合作,高速拯救生命,讓更多卒中患者獲益。

作為卒中綠色通道窗口的神經科急診,能夠全天候24小時接診神經科急診患者,特別是卒中患者優先診治,實行“先救治、后付費”。能夠一站式CT/CTA/CTP進行多模式評估,能夠全天候進行介入治療手術。綠色通道流程高度信息化:建卡、掛號、預檢、分診、綁定手腕帶等預檢系統一氣呵成;NTP時鐘同步系統使各時間節點能夠精準獲取,患者入院后通過不同的站點(急診科、CT室、神經內科、介入科),自動記錄每個站點的時間節點,提高卒中救治效率,縮短DNT和DPT時間。神經科急診一站式完成急診血常規、生化、凝血、心肌酶學、肌鈣蛋白、心電圖、頭顱CT、頭頸部CTA/CTP及溶栓前術前準備。能常規開展抗血小板藥物氯吡格雷的CYP2C19基因檢測及凝血功能檢測,血栓彈力圖檢測。神經科急診獨立配備多名經驗豐富的卒中急救醫師,均為碩士以上學歷,在診治神經內科急危重癥方面有扎實的基本功,熟練掌握卒中的早期診斷評估和處理、溝通技巧、靜脈溶栓、急診血管內治療等方面的知識。神經科急診同時配備多名護理經驗豐富、經過專業神經科卒中救治系統培訓的卒中急救護士,能夠很好地配合卒中急救醫師救治患者。對于急性卒中患者,卒中團隊可以提早啟動接診程序,對于外院轉運或120轉運患者,患者在轉運途中,卒中急救護士即可開始協助患者掛綠色通道號后,做好急救準備,醫護團隊一起等待患者到來。對于到院急性卒中患者,卒中急救護士會設立綠色通道就診定位卡,迅速啟動“卒中綠色通道”,懸掛“卒中優先”標識;卒中急救護士急查手指血糖,建靜脈通道,采血組套(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四項、肌鈣蛋白);完善心電圖檢查;抽血前盡快通知電梯,陪同到二樓完善頭顱CT檢查;需靜脈溶栓患者,醫師口頭醫囑并簽字后在CT室迅速配藥給藥;然后再完善CTA/CTP檢查后送入DSA室或病房。卒中急救醫師24小時值班,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座機綁定手機,及時接聽卒中急救電話,如需提前啟動卒中團隊,及時通知卒中團隊成員;接診發病6小時以內患者后立即詢問病史,明確有無絕對禁忌證,請示溶栓組長,告知家屬靜脈溶栓獲益及風險,簽署溶栓知情同意書;對于NIHSS評分≥9分或影像學檢查提示大血管病變,需手術患者可以先告知手術獲益及相關風險,待神經介入醫師確認。

(單 萍 陳曉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黄县| 色达县| 延寿县| 阿图什市| 蛟河市| 宜都市| 沙田区| 成安县| 三江| 上栗县| 芦溪县| 保亭| 伊宁县| 社会| 科技| 辽阳市| 瑞安市| 绥宁县| 六枝特区| 四子王旗| 图木舒克市| 图片| 阳曲县| 合肥市| 确山县| 呼图壁县| 潜江市| 唐山市| 漯河市| 兴宁市| 巍山| 江陵县| 井冈山市| 大同县| 济源市| 砀山县| 松潘县| 辽阳县| 宜黄县| 汾阳市|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