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CT血管成像技術
- 雷子喬 李真林 牛延濤
- 10字
- 2021-12-18 01:06:33
第六章 頸部CT血管成像
第一節 頸部血管解剖
一、頸動脈系統
1.正常解剖
頸部動脈始發于主動脈弓,左頸總動脈及左鎖骨下動脈為直接起源,右頸總動脈及右鎖骨下動脈則通過頭臂干和主動脈弓相連。左頸總動脈在主動脈弓的起源較頭臂動脈稍遠,雙側頸總動脈約在甲狀軟骨上緣處分為頸內動脈與頸外動脈,該分叉處管徑稍膨大,解剖學上稱為頸動脈竇。頸外動脈在頸動脈鞘內上行時,先位于頸內動脈的前內,而后轉到后外,位于頸內靜脈的前方。頸外動脈的分支有甲狀腺上動脈、咽升動脈、舌動脈、面動脈、枕動脈、耳后動脈、顳淺動脈和上頜動脈。
2.解剖變異
主要是起源變異,包括左頸總動脈起源于頭臂干或與左鎖骨下動脈共干起于主動脈弓;右側頸總動脈及右側鎖骨下動脈自主動脈弓分別發出;頸內動脈及頸外動脈自主動脈弓單獨發出,這種變異可伴有頸內動脈巖骨段異位變異;迷走右鎖骨下動脈;右位主動脈弓伴迷走左鎖骨下動脈;先天性單側頸內動脈缺如;頸動脈-基底動脈吻合,永存原始三叉動脈、永存耳動脈、永存舌下動脈及寰前節間動脈。
二、椎動脈系統
1.正常解剖
椎動脈起源于鎖骨下動脈第一段,頸段走行于前斜角肌內側,椎段自下而上穿行6個頸椎橫突孔,在枕骨大孔處進入顱腔。在腦橋下端,左、右椎動脈匯合成基底動脈。
2.解剖變異
雙側椎動脈的相對大小常有變異,左側椎動脈較粗者多見;椎動脈直接起自主動脈弓;椎動脈起源變異,呈雙叉型、重復型及有孔型,重復型指一支血管有兩個起點,二者平行走行一段距離,有孔型指起點和位置正常,但其部分行程具有雙腔。
三、頸靜脈系統
1.正常解剖
頸部靜脈分為淺靜脈、深靜脈兩個系統。淺靜脈血流回流至頸外靜脈,頸外靜脈位置表淺,是頸部最大的淺靜脈,沿胸鎖乳突肌淺表下行至該肌起始端外緣處匯入鎖骨下靜脈。頸內靜脈是頸部最粗的靜脈,顱內的矢狀竇與其他靜脈竇匯合后向兩側形成乙狀竇(雙側頸內靜脈借助乙狀竇相互溝通),經顱底頸靜脈孔與頸內靜脈延續,收集頸總及椎動脈供血區的靜脈回流血液。頸內靜脈位于頸內動脈和頸總動脈的外側,向下與鎖骨下靜脈匯合成頭臂靜脈,然后注入上腔靜脈,兩側頸內靜脈與鎖骨下靜脈的匯合處稱作靜脈角,是左、右淋巴導管注入的部位。頸外靜脈是頸部最大的淺靜脈,在耳垂下方,由下頜后靜脈后支、耳后靜脈和枕靜脈匯合而成。主要收集頭皮、面部及部分深層組織的靜脈血液,垂直注入鎖骨下靜脈。
2.解剖變異
雙側頸靜脈不對稱較為常見,解剖變異有兩側頸靜脈粗細不等、雙頸外靜脈、頸靜脈球高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