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基本掃描方法

通過CT掃描獲得用于血管成像的橫斷圖像,是CTA檢查首要的任務。這些橫斷圖像,通常被稱為三維成像的源圖像,源圖像質量的優劣決定了后續血管后處理時三維成像質量的好壞。CT掃描不成功,采集到的源圖像不合格,就是CTA檢查的失敗。
CTA掃描方法的選用,原則上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能精確跟蹤靶血管碘對比劑濃度,并在其高峰時相完成掃描;二是可獲得偽影少干擾少的薄層容積源圖像用于重組優質三維圖像。臨床上,CTA檢查常用的掃描方法有:普通CTA掃描、時間減影CTA掃描、能量減影CTA掃描、動態CTA掃描及心電門控CTA掃描。
一、普通CTA掃描
經靜脈注射碘對比劑后,在靶血管對比劑濃度高峰時相對靶血管行徑范圍進行薄層快速的單次CT螺旋掃描。多用于胸腹部和下肢的CTA檢查。
二、時間減影CTA掃描
在碘對比劑充盈靶血管之前進行一次薄層快速的CT螺旋掃描,獲得圖像作為“蒙片”,在靶血管對比劑通過高峰時相再進行一次螺旋掃描,獲得圖像作為“充盈相”,將前后兩次圖像進行匹配后減影,得到類似于DSA的去骨血管成像。“蒙片”掃描可以在碘對比劑注射之前進行,也可以在碘對比劑注射之后立即進行,此時對比劑尚未到達靶血管。后種方法縮短了前后兩次掃描的時間間隔,有利于降低兩次掃描間隔期患者體位移動的可能性。時間減影CTA掃描多用于頭頸部血管成像,可去除顱底與椎骨對血管顯示的干擾。但相對普通CTA檢查的單次掃描,患者接受的輻射劑量成倍增加,因此,作為“蒙片”的平掃,一般采用較低的曝光條件。
三、能量減影CTA掃描
在經靜脈注射碘對比劑后,在靶血管對比劑濃度高峰時相,利用80kVp和140kVp高低兩種不同管電壓對靶血管行徑范圍進行薄層快速的單次CT螺旋掃描,獲得圖像經過專門的能量減影軟件進行計算處理,得到去骨的血管影像。多用于頭頸部和四肢CTA檢查,可達到去骨干擾的效果。也可用于肺動脈和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同時還可獲得局部組織的血流灌注信息。
四、動態CTA掃描
在經靜脈注射碘對比劑后,以一定周期時間對靶血管進行連續的多次掃描,可以獲得從動脈開始充盈至靜脈流出廓清的動態血管影像。對于較寬探測器的CT設備(如320層CT),一般采用不移床的非螺旋掃描方式;對探測器寬度不夠覆蓋靶血管行徑范圍的CT設備(如雙源CT),一般采用檢查床來回穿梭的快速螺旋掃描方式。可用于動態觀察靶血管的血流情況,提取純動脈或純靜脈的CTA圖像以及獲得局部組織灌注功能參數。
五、心電門控CTA掃描
多用于搏動明顯的心臟、冠狀動脈以及升主動脈成像。在經靜脈注射碘對比劑后,使用與心電圖信號同步的CT掃描裝置,對心血管進行快速的螺旋或非螺旋掃描,可以在搏動幅度相對較小的時相進行掃描或在搏動幅度較小的時相進行重建,從而獲得無或較輕運動偽影的心血管影像。根據掃描模式的不同,心電門控CTA掃描又可分為回顧性心電門控螺旋掃描、前瞻性心電門控非螺旋掃描和前瞻性心電門控大螺距螺旋掃描。相對于回顧性心電門控技術,采用前瞻性心電門控技術進行的心臟CTA,患者接受的輻射劑量要低得多,但對適宜檢查患者的選擇也相對要嚴格些。
具體在CTA掃描方案中,各種技術參數的優選原則難以一言概之。要獲得滿意的血管強化效果,首先是了解檢查預期目的、目標血管的生理及病理狀況以及患者個體的心功能等情況,還要結合使用設備的檔次和性能,全面分析、綜合考量,最終在掃描速度、延遲時間及對比劑注射方案上合理抉擇。僅就掃描速度來看,它是由探測器 z軸有效通道排數、采集層厚、螺距、機架旋轉時間等多個技術參數共同決定。但掃描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根據欲觀察的靶血管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譬如腦動脈成像要求掃描速度較快,應盡量5~10秒內完成掃描,而下肢動脈成像的掃描速度則不能太快,應在30~40秒內完成掃描。因此,上述各種因素的關系錯綜復雜,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這就要求操作者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才能保證每一例CTA掃描的成功。
除捕捉血管強化最佳時相外,CTA掃描還要求獲得的原始橫斷圖像能用于生成優質的三維血管圖像。因此,CTA掃描的技術參數應滿足以下條件:①層厚薄,盡可能達到各向同性空間分辨力;②層間距等于或小于層厚,即無間距或最好是相互重疊的重建;③卷積核選擇恰當,源圖像沒有明顯偽像;④源圖像的技術參數一致,且在同一容積掃描范圍內。
(陳 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阿克苏市| 台东市| 英吉沙县| 句容市| 外汇| 交口县| 阳东县| 巴林右旗| 华阴市| 上虞市| 曲靖市| 涟水县| 上林县| 尖扎县| 丰镇市| 双峰县| 汕头市| 贵德县| 玉树县| 洛川县| 马鞍山市| 寻乌县| 江西省| 陆河县| 信阳市| 临武县| 焦作市| 龙泉市| 运城市| 高陵县| 渝北区| 陆川县| 保康县| 大石桥市| 香港| 汝阳县| 邵武市| 娱乐| 轮台县| 沾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