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減影技術

對于與骨性結構緊密相貼的血管成像,如頸內動脈虹吸部、椎動脈等,無論利用自動還是手動分割方法都很難將血管從骨性管道中提取出來單獨顯示。有學者提出在CT血管成像中利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的原理將增強CT圖像中的骨性結構去除,只留下含對比劑的血管像,這種方式稱為減影。目前,CT血管減影技術包括時間減影和能量減影兩種方式。
一、時間減影法
時間減影法的原理是先行一次平掃作為“蒙片”,注射碘對比劑后再行增強掃描,將前后兩次掃描所得數據匹配后進行數字化減影,從而獲得去除骨性結構的血管影像(圖3-3-1)。CT掃描時,除了為降低患者輻射劑量平掃采用低劑量條件外,前后兩次其余的掃描和重建參數應完全一致,且掃描過程中被檢者體位應保持一致。這種時間減影方法,自動化程度高,去骨效果較好。但也存在輻射劑量增加、患者位移導致匹配失敗等問題。此外,在減影去骨的同時,也減去了鈣化、動脈瘤夾等在平掃就已經存在的鈣化、動脈瘤夾及支架等高密度結構,可能會引起診斷上的誤判。
圖3-3-1 時間減影法原理圖
對于較寬探測器的CT設備,注射碘對比劑后,采用不移床的連續軸掃或檢查床來回穿梭的螺旋掃描,從而可以獲得該探測器 z軸覆蓋范圍內從動脈至靜脈的多期相血管影像,各期圖像分別與平掃減影后,得到去骨的血管動態影像,更類似于DSA時間減影技術中的脈沖方式。這種CTA技術,不僅可以得到純動脈期、純靜脈期的血管形態學信息,而且還可以提供血流動力學和局部組織灌注參數等功能性信息,也就是通常所說的CT血管動態成像或CT容積灌注成像。
二、能量減影法
能量減影是基于物質在不同X線能量下的衰減系數不同的原理,在注射碘對比劑后利用兩種不同管電壓(如低壓80kVp和高壓140kVp)進行掃描,通過探測物質衰減值的變化差異(圖3-3-2),特異地識別出在單能量時同為高密度的碘和鈣,并自動分離含鈣的骨骼與含碘的血管,最終得到去骨的血管影像(圖3-3-3),因此又稱為雙能量減影技術。目前,實現CT雙能量成像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雙X線管分別利用高低電壓同時掃描,另一種單X線管瞬時切換高低電壓掃描。與時間減影法相比,CT血管成像中利用雙能量減影技術的優勢為:患者輻射劑量減少,對患者位移相對不敏感,精確去鈣化斑塊等。但也存在去骨效果相對稍差的問題。
圖3-3-2 碘與鈣的物質衰減曲線圖
圖3-3-3 雙能量減影血管成像
A.含鈣的骨骼與斑塊識別為粉紅色,含碘的血管識別為藍色;B.弓上動脈雙能量減影成像
此前兩節所述血管成像的分割和減影技術,目的是去除不相關的組織結構,凸顯感興趣的靶血管,重點在于如何消除同為高密度的骨性結構對血管顯示的干擾。但實際運用中,并不是去骨越徹底越好,有時也需要保留骨骼,作為空間定位的解剖標志。有時甚至將原始的平面圖像融入立體的血管圖像中,相互作為參考定位。因此,各種分割和減影技術應相互結合,靈活運用。
(陳 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民市| 宝兴县| 呼伦贝尔市| 石狮市| 三江| 长汀县| 陇西县| 溧水县| 安丘市| 镇雄县| 汉沽区| 乌拉特中旗| 文登市| 琼海市| 新疆| 叙永县| 沭阳县| 双牌县| 三台县| 常宁市| 常宁市| 界首市| 南京市| 嫩江县| 南京市| 班玛县| 江城| 安宁市| 万荣县| 临潭县| 明溪县| 吉木乃县| 布尔津县| 甘洛县| 武乡县| 巴东县| 大连市| 康定县| 卢龙县| 蒙城县| 平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