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兒心臟大血管畸形圖譜
- 夏紅梅
- 9字
- 2021-12-18 00:47:15
附:肺靜脈異位連接
一、概述
正常情況下,胎兒的右上、右下、左上及左下4支肺靜脈全部匯入左心房后壁。肺靜脈異位連接(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APVC)又稱為肺靜脈異位引流,是指所有肺靜脈或部分肺靜脈未直接與左心房連接,而是直接或借道體靜脈回流入右心房。APVC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約占出生后心臟畸形的1%~5%。根據異常連接的肺靜脈數量,通常將其分為完全型和部分型,完全型肺靜脈異位連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是指所有肺靜脈不直接匯入左心房,而與右心房或體靜脈系統連接,約占30%~40%;部分型肺靜脈異位連接(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PAPVC)是指4支肺靜脈中1~3支未與左心房直接連接,而與右心房或體靜脈相連,約占60%~70%。
胚胎3~4周時,肺芽從原始前腸發出,并被原始肺靜脈叢包繞,此時原始肺靜脈叢與內臟靜脈叢(即主靜脈系統、臍靜脈系統、卵黃靜脈系統)相連,與心臟無溝通(圖1-41A)。胚胎4~5周時,原始肺靜脈叢逐步融合形成共同肺靜脈干,并與原始左心房后壁連接。胚胎5~6周時,共同肺靜脈干的肺端靜脈叢匯合形成左、右兩支靜脈,隨即又各自發育形成2支靜脈血管,共4支肺靜脈(圖1-41B)。隨后,原始肺靜脈叢與內臟靜脈叢的連接退化吸收,共同肺靜脈干與原始左心房融合形成左心房主體,4支肺靜脈分別直接與左心房連接(圖1-41C)。關于共同肺靜脈干的起源尚未形成一致的觀點,當共同肺靜脈干發育不全、退化或者閉鎖時,原始肺靜脈叢與內臟靜脈叢的連接殘留,可發育為TAPVC和PAPVC。主要分為4種情況:①肺靜脈與左前主靜脈連接殘留,通過垂直靜脈、冠狀靜脈竇引流至右心房;②肺靜脈與右前主靜脈連接殘留,通過右上腔靜脈引流至右心房;③肺靜脈與右上主靜脈連接殘留,通過奇靜脈引流至右心房;④肺靜脈與臍卵黃靜脈系統連接殘留,通過一條較長的血管,穿過食管裂孔連接至門靜脈、靜脈導管、下腔靜脈及其他屬支并引流至右心房。文獻報道肺靜脈異位連接常見于內臟異位綜合征,尤其常見于右房異構綜合征。
由于檢查者的經驗、儀器條件及聲窗原因等多種因素,產前超聲檢查準確診斷肺靜脈異位連接存在一定難度及挑戰性。TAPVC胎兒,出生后很容易在新生兒期出現肺動脈高壓、右心衰竭等癥狀,尤其當合并肺靜脈回流梗阻時,患兒將出現肺水腫和心衰等難以控制的并發癥,準確的產前診斷可以使出生后的APVC患兒得到及時的救治,大大提高其存活率。

圖1-41 肺靜脈發育示意圖
A.原始肺靜脈叢與內臟靜脈叢相連,與心臟無溝通。B.胚胎4~5周時,原始肺靜脈叢逐步融合形成共同肺靜脈干,并與原始左心房后壁連接;胚胎5~6周時,肺端靜脈叢匯合形成左、右兩支靜脈,隨即又各自發育形成2支靜脈血管,共4支肺靜脈。C.原始肺靜脈叢與內臟靜脈叢的連接退化吸收,共同肺靜脈干與原始左心房融合形成左心房主體,4支肺靜脈分別直接與左心房連接
RCCV:右主靜脈;LCCV:左主靜脈;UV:臍靜脈;PV:原始肺靜脈叢;A:心房;V:心室;RPV:右肺靜脈;LPV:左肺靜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