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案9.腹瀉(細菌性痢疾)

[案例]
王某,女,43歲。1966年7月16日初診。
主訴:
腹瀉1天。患者于今晨發病,出現腹痛、腹瀉。大便初為黏液,夾雜少量鮮紅色血液,繼而大便稀如水樣,至下午已腹瀉十三四次,伴有里急后重感,發熱,體溫38.6℃,納呆,身軟乏力。脈數而濡,舌淡,苔白膩。當即收住入院,即刻做血、尿、便常規,并做大便培養。血常規:白細胞12 500/mm 3,中性粒細胞80%,淋巴細胞20%。大便檢查:紅細胞(++),白細胞(++)。
中醫辨證:
寒濕壅滯腸中,腸道傳導失司而致瀉。治以溫化寒濕,行氣止瀉。
擬方:
陳皮 9g,蒼術 9g,厚樸 6g,茯苓 20g,澤瀉 12g,豬苓 9g,白術 15g,桂枝9g,甘草6g,薏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2劑。
7月18日:藥后次日體溫下降至37.5℃,今晨37℃。大便次數減少,2~3次/天,糞便呈糊狀,無血和黏液。腹痛不明顯,精神好轉。脈濡,苔白膩。大便培養結果報告:福氏痢疾桿菌。
照7月16日原方2劑。
7月20日:體溫正常,腹不痛,有食欲。大便基本成形,量少,無血和黏液。復查血常規正常,大便常規正常,再次送檢做大便培養?;颊咭蚧謴土己?,要求出院。
帶7月16日方再服2劑。
兩日后大便培養結果報告:痢疾桿菌陰性。
[解析]
本例有以下特點:①發病急。②主證為腹痛、腹瀉。初為黏液便,夾有血液,便如水樣,伴發熱、里急后重感。③脈濡,舌苔白膩,一派濕盛之象。鑒于正當酷暑季節,其病因首當考慮外感所致,即感受暑濕之邪。而臨床證候既有熱象,而濕象更為突出。暑多兼濕,所以感受濕邪或寒濕引起的痢疾可能性最大。從發病來看,患者發病急速,無慢性腹瀉史,可排除慢性痢疾或休息痢。血常規白細胞較高,化驗大便有紅、白細胞,加之發病急、體溫高、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現,特別是大便培養出福氏痢疾桿菌,最終可以明確診斷為細菌性痢疾。
中醫突出以證為主,本例以濕邪偏盛為特點,而濕最易寒化,故辨證為寒濕壅滯腸中,腸道傳化失司而致瀉。治當溫化寒濕、行氣止瀉之法。方中蒼術、白術健脾燥濕;厚樸行氣燥濕;茯苓、豬苓、澤瀉、桂枝溫化寒濕;陳皮和胃理氣;薏苡仁健脾利濕止瀉。全方即在胃苓湯基礎上加薏苡仁而成。結果服一劑而熱降瀉減;服二劑諸癥明顯好轉,基本正常;服三劑體溫、大便次數及化驗均正常;服四劑患者已好若常人,大便培養陰性。本例未輸液,未用任何西藥,僅服4劑中藥即獲效,說明中醫藥的療效是無可置疑的。
[感悟]
細菌性痢疾為夏秋季節的常見傳染病。中醫學認為其病因多由暑濕或疫毒之邪所致。由于體質的強弱或濕從寒化或濕從熱化,或感受濕熱之邪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傳化失司而發病。濕邪最易傷及脾胃,使脾的運化功能失職,古人有“無濕不成瀉”之說,所以,臨證時應重點觀察舌脈的變化,辨證時應區別寒熱虛實,治療時總離不開祛濕。本例即借鑒于此,應用胃苓湯而取效,即平胃散以燥濕,五苓散以利濕,加薏苡仁健脾利濕以增強療效,不僅迅即控制了癥狀,而且能抑制病原菌而使大便細菌培養轉陰,這再次印證中醫治療特色,它的療效機制不是針對病原菌,亦非一概應用苦寒清熱、消炎解毒之品,而是從整體出發,調整臟腑功能,從而達到祛病的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留县| 达拉特旗| 青冈县| 延长县| 探索| 南宫市| 香河县| 灵石县| 玛多县| 辰溪县| 东阿县| 奉新县| 德惠市| 襄汾县| 峨边| 遵化市| 邻水| 巴彦淖尔市| 汝州市| 扎兰屯市| 武威市| 扶沟县| 珲春市| 吴旗县| 井研县| 米脂县| 固始县| 承德县| 游戏| 上栗县| 山丹县| 荃湾区| 应城市| 同仁县| 额尔古纳市| 博兴县| 岫岩| 辉县市| 合山市| 莱阳市|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