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丹毒

《備急千金要方》所謂之“雞冠丹”,《諸病源候論》所謂之“赤丹”“火丹”等,均為丹毒之別稱,本病因患處膚色赤,如涂以丹者,故名之曰丹毒。
病原體常自皮膚及黏膜之小創傷侵入,最易見于顏面,俗謂大頭瘟,其見于頭部及四肢局部者,俗謂流丹,潛伏期頗短,前驅癥狀為食欲不振,四肢倦怠,發病時以惡寒戰栗而發熱,皮膚發赤腫脹疼痛,患處表面多滑而有光澤,且有不規則之邊緣境界,往往并發嘔吐下利諸癥。
丹毒分游走性、黏膜性、水皰性、膿胞性及壞疽性,但治法則統用退熱、清血、解毒、消炎法,兼注射丹毒血清,其效愈速。
醫案
張左,年四十余歲,發熱惡寒已兩日,顏面種赤而痛,呻吟不絕,食欲減少,大便不暢,小便短赤,渴不思飲,擬用退熱、解毒、清血、消炎止痛法。
鮮茅根五錢,鮮葦根一尺,桑葉二錢,紫草茸一錢半,紫花地丁三錢,赤芍三錢,赤茯苓三錢,忍冬藤三錢,金銀花三錢,連翹三錢,黑芥穗二錢,板藍根二錢,淡豆豉四錢,蟬蛻一錢半,山梔衣二錢,甘中黃二錢,蒲公英三錢,牡丹皮二錢,鮮生地五錢,牛蒡子二錢。
方義
鮮葦根、淡豆豉、山梔衣、桑葉、蟬蛻為祛表邪退熱藥,茅根、生地、黑芥穗、赤芍、赤茯苓、忍冬藤、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紫草、牡丹皮、甘中黃、板藍根、蒲公英、牛蒡子均為清血解毒、止痛、退熱藥。
二診
熱漸退,紅腫處未見消,痛微止。
原方加犀角粉五分分兩次沖服(現用水牛角代),再服兩劑。
三診
熱退,腫消,痛止,毒清,唯大便不暢,小便赤黃,食欲不振,體力覺弱,再進通調腸胃,消減余焰之善后方。
大生地三錢,鮮生地三錢,赤芍藥三錢,赤茯苓三錢,連翹三錢,忍冬藤二錢,金銀花二錢,大黃炭一錢半,全瓜蔞六錢(風化硝二錢同搗),牡丹皮二錢,佩蘭葉三錢,代代花一錢半,厚樸花一錢半,生內金三錢,稻芽五錢,甘中黃一錢半。
方義
生地、赤芍、赤茯苓、連翹、忍冬藤、金銀花、牡丹皮、甘中黃清血熱,消余毒,佩蘭、稻芽、厚樸花、代代花、生內金生發胃氣。
此方又連服三劑,即已大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商南县| 合川市| 运城市| 黑河市| 兴业县| 青铜峡市| 海盐县| 张家界市| 施秉县| 凤凰县| 田林县| 颍上县| 永年县| 紫云| 阿克陶县| 礼泉县| 晴隆县| 渝北区| 万载县| 黄浦区| 岐山县| 舞阳县| 黄大仙区| 个旧市| 铜陵市| 尼勒克县| 汶上县| 东方市| 泌阳县| 定南县| 永和县| 峨眉山市| 梅州市| 纳雍县| 榆社县| 肥西县| 湘乡市| 循化| 白河县| 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