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人員配備及協作機制

為了使壓瘡患者在第一時間內能夠得到規范、專業、科學的系統治療,杭州市老年病醫院慢性創面診治中心采用了如下協作模式和治療流程。

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如硬件設施、規模等級、技術力量、設備條件以及社會影響等,于2011年11月創建了慢性創面診治中心,目前床位80張(其中ICU 10張),遠期預計發展床位150張(ICU預計30張),因為壓瘡患者治療的協作化、綜合化、專業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慢性創面診治中心是一個多專業協作的臨床醫療單位,橫跨許多領域和學科,專業交叉,所以要求組織有序、內外結合、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團結協作。中心設主任、護士長各1名,負責全面的醫療、教學、科研、培訓及行政管理工作;醫生分為兩個小組,每組編配6名醫生(其中內、外科高級職稱各1名,內科中級職稱1名、內科初級職稱2名,外科初級職稱1名)和1名創面治療護士(圖1-4)。外科高級職稱的專業為燒傷整形專業,主要職責是負責本組壓瘡患者的外科治療,為壓瘡患者的創面提供科學、專業、規范的治療,并且外科專家不參與和具體管理壓瘡患者的內科治療;內科專家全面負責和管理本組壓瘡患者的基礎疾病治療;主治醫師主要負責中心ICU患者的內科治療;2個內科住院醫師分別協助內科專家和ICU主治醫師管理患者;初級職稱的外科醫生主要協助外科專家進行手術及日常的外科治療;創面護士主要負責負壓治療的維護及輕度壓瘡的常規換藥。

這樣分工協作的好處和優點如下:

(一)內外結合,相互協作

壓瘡患者往往都有比較復雜的多系統的基礎疾病,無論多優秀的外科專家一般都很難獨自駕馭患者基礎疾病的治療,所以將患者交由內科專家具體管理和日常治療是符合患者康復要求的合理安排。基礎疾病的有效治療是外科治療的必要條件和基礎,有內科專家的保駕護航,外科治療的措施和手段才能有效地發揮和很好地落實。

圖1-4 慢性創面診治中心人員配備及協作機制示意圖
醫療小組中,內、外科專家各1名,內科醫助2名,外科醫助1名。入住ICU的壓瘡患者必須要由一名經驗豐富的內科主治醫師來負責治療,所以配備內科中職1名

與此同時,壓瘡又是專業性很強的外科疾病,雖然它是許多基礎疾病的并發癥,但其臨床表現的復雜性和難治性也被世界公認。所以,沒有淵博的外科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是很難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的。若由內科專家單獨負責患者的所有治療,不說操作性技術性很強的外科手術,就是平日的外科換藥,也因為執業范圍的問題而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杭州市老年病醫院慢性創面診治中心根據壓瘡患者的治療特點,適時引進外科專家,讓外科專家來專門處理患者的壓瘡問題,使壓瘡患者能夠得到專業、科學的外科治療。由此將兩個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聚攏在一個醫療團隊,為患者的最終康復貢獻各自的力量。

(二)取長補短,各盡其能

這種模式避免了各自為政、相互獨立的醫療模式,克服了外科專家管理內科病人、內科醫師參與外科治療而產生的力不從心的弊端,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壓瘡患者的康復要求。

(三)摒棄會診,全程參與
圖1-5 壓瘡患者內科醫師分配示意圖(50張床為一個醫療單元)

不同于一般醫院的會診制度,這種模式(圖1-5,圖1-6)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縮短外科參與壓瘡患者診治的時間,使外科專家能夠在第一時間介入患者的治療,直至壓瘡創面完全愈合。同時避免了許多中間環節,從而提高了診治效率,客觀上保證了壓瘡患者治療的效果。

圖1-6 壓瘡患者外科醫師分配示意圖
輕度壓瘡、普通換藥及負壓維護交由創面護士處理,其余壓瘡治療均由外科專家負責、外科醫助協助,包括平日的負壓治療及手術方案的制定等。創面治療師(護士)及外科醫助應在外科專家的指導下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福州市| 久治县| 甘孜县| 临夏县| 剑阁县| 原阳县| 本溪市| 巩留县| 独山县| 临朐县| 石景山区| 思南县| 舒城县| 高平市| 都匀市| 布尔津县| 阜宁县| 聂拉木县| 葫芦岛市| 高台县| 孙吴县| 陆丰市| 新竹县| 陈巴尔虎旗| 定兴县| 洞头县| 泸溪县| 历史| 于都县| 陆川县| 临清市| 庆安县| 法库县| 亳州市| 鲜城| 潼关县| 凤山县| 云安县| 武宁县| 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