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化妝品原料與配方工藝手冊
- 余麗麗主編 姚琳副主編
- 5003字
- 2021-12-30 15:20:18
2.1.4 皮膚的分類、健康的標準和影響因素
皮膚是人體美的一個重要特征,健康的皮膚體現(xiàn)了人的健康狀況和精神面貌,標志著人的自信和成功。不同國家和民族存在不同的文化和審美,故對健康皮膚的標準也不一致。同一國家、同一民族的不同歷史時期,健康皮膚的標準也不盡相同。但健康皮膚的標準仍可從皮膚的膚色、彈性、滋潤度、光澤、細膩度等方面進行評價。
(1)皮膚分類 人的皮膚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質,這是皮膚保健的依據(jù)和基礎。一般根據(jù)皮膚皮脂腺的分泌、皮膚含水量及pH等狀況,面部皮膚可分為五種類型——中性、干性、油性、混合性和敏感性皮膚。
①中性皮膚。中性皮膚是最健康的皮膚。中性皮膚表面濕潤、光滑細膩、富有彈性、不干燥不油膩。皮膚角質層油脂與水分含量均衡,角質層含水量在20%左右,皮膚pH值位于4.5~6.5。中性皮膚對外界刺激不敏感,不易產生皺紋。
②干性皮膚。干性皮膚膚質細膩、毛孔小。其角質層含水量<10%,角質形成細胞和真皮中的保濕因子及皮脂分泌較少,皮膚的pH>6.5。干性皮膚皮脂分泌不足且缺乏水分,因此皮膚顯干燥,會有脫屑、干裂的現(xiàn)象,皮膚缺乏光澤、敏感且易老化,易出現(xiàn)皺紋、雀斑、黃褐斑等色素沉著。
③油性皮膚。油性皮膚皮脂分泌過多,毛孔粗大,膚質較厚。油性皮膚的角質層含水量>20%,皮脂與水分分泌之間不平衡,皮膚pH<4.5。油性皮膚油膩光亮,對外界刺激抵抗力較強,不易出現(xiàn)皺紋,但過多的皮脂分泌物易堵塞毛孔,易引起痤瘡等脂溢性皮膚病。
④混合性皮膚。混合性皮膚即同時存在干性和油性皮膚的情況。一般表現(xiàn)為,T字部也就是面部中央?yún)^(qū)包括前額、鼻及下頜部為油性皮膚,表現(xiàn)出油脂分泌過多、毛孔粗大的特征;而在雙面頰和雙顳部表現(xiàn)為干性或中性皮膚的特征。
⑤敏感性皮膚。敏感性皮膚又稱為高反應性皮膚或不耐受或易受刺激的皮膚。《中國敏感性皮膚診治專家共識》認為敏感性皮膚特指皮膚在生理或病理條件下發(fā)生的一種高反應狀態(tài),主要發(fā)生于面部,臨床表現(xiàn)為受到物理、化學、精神等因素刺激時皮膚易出現(xiàn)灼熱、刺痛、瘙癢及緊繃感等主觀癥狀,伴或不伴紅斑、鱗屑、毛細血管擴張等客觀體征。敏感性皮膚的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認為其機制主要為皮膚屏障功能降低及感覺神經敏感性增加。
敏感性皮膚是在內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引起的。內因包括遺傳、年齡、性別、種族等。內在因素在敏感性皮膚形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治療較難。外因包括環(huán)境因素,如大氣污染、季節(jié)交替、日曬、溫度變化等;化學因素,如化妝品、清潔用品、消毒產品等;生活方式,如刺激性飲食、酗酒等;醫(yī)源性因素,如外用刺激性藥物、長期外用糖皮質激素藥膏及激光等有創(chuàng)性治療等。
(2)皮膚健康的標準
①膚色。皮膚的顏色主要由基因決定,無論是哪種膚色,健康的皮膚應該膚色均勻且紅潤。皮膚的膚色主要與皮膚中黑色素的數(shù)量及分布、皮膚血流的攜氧量等有關,其中黑色素對膚色起決定性作用。
膚色是由皮膚中的不同載色體按不同方式構成的,載色體是主要的光吸收分子和粒子。表皮內含有三種載色體,分別是優(yōu)黑色素、褐黑色素及類胡蘿卜素。優(yōu)黑色素可吸收可見光到紫外波段的光線,呈深棕色。褐黑色素也可吸收可見光到紫外波段的光線,呈黃色至微紅的棕色。類胡蘿卜素在表皮中數(shù)量很少,一般呈黃色。此外,嘌呤、嘧啶片段、氨基酸、尿酸、類固醇等也屬于皮膚的載色體。
黑素細胞在不同種族人群中的數(shù)量基本一致,而黑素小體的種類、大小、數(shù)量和分布則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因此也是決定膚色的關鍵。黑種人黑色素含量較高,膚色黝黑;黃種人的黑素細胞分布均勻,含量適中,其基本膚色為黃色,若皮膚微循環(huán)較好,則膚色黃中透白;白種人黑色素含量較低,因此普遍膚色較白。
血流中血紅蛋白攜氧量可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血流攜氧量與血管密度、管徑、血液黏稠度等有關。皮膚表面的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可將血紅蛋白運送到皮膚,單位時間內血流越快,血紅蛋白含量越高,皮膚的紅色成分越多,則表現(xiàn)為皮膚紅潤,反之,皮膚則顯蒼白。皮膚表面的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也包含三種載色體:氧合血紅蛋白、還原血紅蛋白及膽紅素。三者的顏色依次呈現(xiàn)亮紅色、帶有稍許藍色的暗紅色、黃色。
光線在皮膚中散射后,薄厚不均的表皮會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變化。光滑且含水量多的角質層反射規(guī)則,皮膚顏色明亮光澤;干燥且有鱗屑的角質層反射不均一,皮膚則顯得灰暗;角質層過厚的皮膚經反射后皮膚顯得粗糙、黯淡。
總體而言,子代的膚色取決于父母的膚色,女性的膚色較男性淺,營養(yǎng)不良使膚色黯淡,貧血患者膚色顯蒼白,妊娠期間個別部位膚色加深,長期吸煙使膚色灰暗。
②彈性。皮膚的彈性主要體現(xiàn)在皮膚的豐滿度、濕度、柔韌性和張力。健康的皮膚應該是豐滿、濕潤且富有彈性的。
皮膚彈性與真皮層膠原纖維含量、彈力纖維的含量、皮下脂肪厚度、皮下脂肪質地、皮膚的含水量等因素息息相關。若皮膚中的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結構和數(shù)量正常,皮下脂肪厚度和皮膚含水量適中,則皮膚富有彈性,皮膚表面光滑亮澤。真皮層中的膠原纖維維持著皮膚的張力,膠原纖維韌性大、抗壓力強,但缺乏彈性。彈力纖維則對皮膚的彈性和順應性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使皮膚富有彈性,可以減少皺紋產生。當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被破壞時(如瘢痕組織),皮膚的皮紋消失,且缺乏柔韌性。紫外線會使真皮纖維變性或斷裂,引起皺紋或使皺紋加深。皮下脂肪具有依托皮膚的功能,使皮膚豐滿,當機體消瘦時,皮膚易松弛。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與皮膚潤澤度有關,皮膚含水量充足,皮膚潤澤。當皮膚皮脂膜被破壞或皮膚含水量不足時,皮膚彈性降低,出現(xiàn)干燥,皺紋增多等現(xiàn)象。
皮膚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老化,老化的皮膚真皮層薄、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退化變性、皮膚含水量降低、皮下脂肪萎縮,皮膚會失去彈性,出現(xiàn)皺紋,皮膚呈現(xiàn)松弛的狀態(tài)。
③滋潤度。健康的皮膚是濕潤的,皮脂分泌適當,水分充足,不干燥且不油膩。皮膚的代謝及分泌排泄功能正常,皮脂腺分泌的脂質和汗腺分泌的水分可乳化形成皮脂膜,皮脂膜覆蓋在皮膚表面,對皮膚起到滋潤作用。皮脂膜與天然保濕因子等物質共同保持皮膚適當?shù)臐穸取Fつw含有適量的水分,能提供營養(yǎng),防止皮膚干燥。皮膚的含水量占機體含水量的15%~20%,角質層含水量超過20%時,皮膚濕潤;皮膚含水量低于10%時,皮膚干燥,出現(xiàn)脫屑和皺紋。真皮是機體中僅次于肌肉組織的第二大“水庫”。皮脂中水分不足易使皮膚干燥、粗糙及老化。劣質化妝品、痤瘡和損容性皮膚病等都可使皮膚脫屑、產生皺紋。
④光澤。人們普遍關注的是面部皮膚及暴露在外的皮膚的光澤度。光澤度是生命活力的體現(xiàn)。自然光線下,健康的皮膚應是容光煥發(fā)、富有光澤的。當機體營養(yǎng)不良或患有系統(tǒng)性疾病等,皮膚蒼白無華、膚色發(fā)黃。
⑤細膩度。皮膚的細膩度主要由皮膚紋理決定。細膩是通過視覺或觸覺感知而來的。健康的皮膚質地細膩,毛孔細小。由真皮中纖維排列和牽拉使皮膚表面形成許多細小規(guī)則而平整的溝和嵴,給人帶來質地細膩的美感。皮膚的紋理隨年齡、性別、職業(yè)等因素改變。皮膚老化、日光等因素會導致真皮纖維變性、斷裂,會使皮膚表面紋理加深、延長或聚集。
⑥耐老性。皮膚的老化同年齡一致,不應過早出現(xiàn)。皮膚老化呈現(xiàn)出明顯的個體差異,年齡、遺傳、營養(yǎng)、環(huán)境等均對皮膚的老化有影響,常年在陽光下工作的人皮膚易蒼老。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避免不良刺激。
⑦反應性。正常的皮膚具有良好的屏障功能,能有效抵抗外界各種有害因素的刺激。健康的皮膚對外界刺激反應合理,不易產生敏感;而反應性高的皮膚對外界刺激敏感,反應過強。如紫外線、藥物等都易使皮膚產生過敏的因素。皮膚屏障功能的損壞,會增加皮膚感染的概率,影響皮膚健康。
⑧清潔度。皮膚表面并不光滑,各種微生物和污垢共同存在,另外汗液和皮脂不斷分泌,不及時清潔則易堵塞毛孔和汗腺口,阻礙皮膚正常的新陳代謝。清潔能提高皮膚的純凈度,但過度清潔也會破壞表皮皮脂膜的完整性,使皮膚皮脂含量降低,減弱皮膚的屏障作用,甚至加速皮膚老化。
(3)皮膚健康的影響因素 機體內外環(huán)境、年齡、營養(yǎng)狀況及皮膚的生理條件等都與皮膚的健康和老化進度有關。皮膚老化可分為皮膚時辰老化和光老化。隨年齡增長而發(fā)生的皮膚生理性衰老稱為皮膚時辰老化,其老化程度受遺傳、內分泌等因素影響。皮膚長期受到光照或紫外線照射易引起皮膚光老化,表現(xiàn)為皮膚松弛、增厚粗糙、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及皺紋增加。
①機體因素。機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皮膚可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態(tài)。機體健康皮膚就會健美潤澤。機體出現(xiàn)功能性障礙時,皮膚必然會發(fā)生變化。例如肝臟功能出現(xiàn)障礙時,皮膚就會出現(xiàn)黃褐斑、蜘蛛痣等;脾臟功能異常時,皮膚營養(yǎng)缺乏,失去光澤;肺功能障礙時皮膚敏感性增加,并且皮膚干燥。
②生理因素。皮膚表面覆蓋著由皮脂、汗液和其他細胞分泌物乳化形成的皮脂膜,構成皮膚屏障。皮脂膜主要由脂肪酸、蠟類、氨基酸、水等構成。皮脂膜具有鎖水和防護作用,可阻止皮膚水分丟失,還可阻礙外界有害物質的侵入,其厚度和性質受性別、年齡、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男性的皮脂膜厚于女性皮脂膜。年齡越大,皮脂膜越薄,老年人的皮脂膜明顯減少。冬季氣候寒冷干燥,皮膚角質層因干燥而脫屑,因此冬季皮脂膜變薄,易引起瘙癢和皸裂。皮脂膜的pH值決定了皮膚的pH值,健康皮膚的pH值為5.0~7.0,呈弱酸性。皮脂分泌旺盛使皮膚pH值降低,因此男性皮脂膜的pH值低于女性,新生兒皮膚的pH值偏堿性。過度使用堿性洗滌劑可破壞皮膚的弱酸性環(huán)境,因此在清潔時應注意水質、洗滌劑等因素的影響。
③年齡因素。皮膚的生理功能和狀態(tài)與年齡息息相關。兒童期,皮膚柔軟嫩滑,皮脂含量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刺激。青春期,性激素分泌改變,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膽固醇和皮脂含量高,皮膚油膩易產生痤瘡。成年后皮膚生長期已過,皮脂分泌逐漸減低,皮膚變得干燥,皮膚的屏障功能削弱,皮膚彈性逐漸喪失,易出現(xiàn)色斑和皺紋。老年人皮膚的酸性脂膜破損,皮膚的再生修復能力降低,皮膚的彈力纖維變性、膠原蛋白減少,皮膚變得松弛、干燥,易產生皺紋。
④生活因素。睡眠、運動和飲食等生活習慣對皮膚的健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充足睡眠是皮膚健康的保障,有利于促進皮膚自我更新。當機體處于睡眠狀態(tài)時,大腦皮層的活動受到抑制,利于機體恢復精力、消除疲勞。過度勞累或失眠使皮膚不能正常進行修復,皮膚黯淡無光澤,嚴重時會出現(xiàn)色斑。成年人每天至少應保持7h左右的睡眠時間。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快全身及真皮的血液循環(huán)和更新,可加快二氧化碳等廢物的排泄,增加皮膚血液攜氧量,使皮膚保持健康,延緩其衰老。水分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能幫助機體排出廢物,因此多飲水是保持皮膚彈性和光澤的有效方法。
⑤環(huán)境因素。溫度、濕度、氣候和日光等環(huán)境因素會對皮膚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在潮濕、高溫的環(huán)境中,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旺盛,使皮膚表面微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脂質、灰塵等污染物增加。而干燥、低溫的環(huán)境會破壞皮膚表面的屏障功能,使皮膚表皮大量失水,皮膚變得干燥且緊繃。陽光可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但長期陽光下暴露,紫外線會使皮膚失水,加快皮膚老化的進程。光老化是皮膚老化的重要因素,UVB和UVA均參與皮膚光老化的過程,日光過量照射引起不同部位的表皮萎縮或增生,角質形成細胞及黑素細胞出現(xiàn)核異形,真皮中的彈力纖維增粗、膠原纖維降解。此外,空氣中的各種污染物會附著在皮膚表面,阻礙皮膚正常的代謝和排泄功能。
⑥精神與情緒。穩(wěn)定良好的情緒是皮膚健康的保證。人的七種感情的改變會引起機體失去平衡,影響皮膚健康狀況。人心情舒暢時,調控皮膚的交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tài),皮膚血流量隨輸出量的增加而增大,皮膚紅潤;當人處于焦慮或憂思的狀態(tài)時,副交感神經興奮,使促黑素細胞生成素的活性增強,黑色素增多,皮膚則顯得憔悴。
⑦飲食與營養(yǎng)。飲食可以為機體提供各種營養(yǎng)物質,健康的皮膚離不開科學的飲食。攝入適量的脂肪、蛋白質及糖類等是皮膚健康所必需的。飲食中所含營養(yǎng)成分各不相同,要盡可能避免偏食,使營養(yǎng)均衡。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維持皮膚正常代謝和皮膚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量元素銅和鋅具有促進黑色素生成的作用,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使色素減少,維生素B和葉酸也能促進色素的合成。色素偏多的人應盡量避免食用含銅和鋅的食物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而色素偏少的人則應多攝入此類食物。另外,維生素A缺乏易引起皮膚干燥、脫屑,維生素B缺乏引起口炎和陰囊炎,維生素C缺乏增加了血管的脆性,引起瘀斑。
水果、蔬菜、富含微量元素鐵和鋅的食物(魚、豆類、瘦肉等)均可促進皮膚的彈性和光澤度,具有預防皮膚老化的作用;油性皮膚應控制糖、脂肪及辛辣食物的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