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膳食纖維加工理論與技術
- 羅登林主編
- 1108字
- 2022-01-13 15:02:29
2
菊粉
菊粉(inulin),又名菊糖,是由D-呋喃果糖分子以β-(2→1)-糖苷鍵連接而成的線性直鏈多糖,末端常帶一個葡萄糖殘基,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通常在2~60之間,依據植物的種類、收獲時間、地區來源和加工方法而有所不同,天然植物中的菊粉平均聚合度在10~14之間。菊粉廣泛存在于雙子葉植物中的菊科、桔梗科、龍膽科等及單子葉植物中的百合科和禾本科中,其中以菊芋(Jerusalem artichoke,俗稱洋姜,含量14%~19%)、菊苣(chicory,含量15%~20%)和龍舌蘭(tequila,含量16%)中含量最高,也是目前最具商業開發價值的。
早在十九世紀初,人們就開始對菊粉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德國科學家Rose于1804年首次采用熱水浸提的方法從土木香(Inula helenium)中提取得到一種果聚糖(fructan),隨后Thomson將其命名為菊粉。1864年,德國植物生理學家Julius采用乙醇沉淀的方法從大麗花、菊芋和土木香中分離出菊粉結晶,并利用顯微鏡獲得了菊粉的球狀晶體結構。1995年,Gibson和Roberfroid根據菊粉生理功能的實驗結果首次提出了益生元的概念,并逐漸被大家所接受。近年來,關于益生元與腸道健康的關系更引起了人們的濃厚興趣和廣泛關注。
菊粉在人體小腸內不能被消化吸收,因此被歸結為膳食纖維類。菊粉作為目前全球認知度最高、市場份額最大、應用領域最廣的膳食纖維或益生元,其在膳食纖維市場的占有額(不包含低聚果糖)已達到42.6%,2018年其在全球市場銷售量和銷售額分別達到36.6萬噸和18.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8.7%和11.1%,而在亞太市場的增長最快,尤其是在中國、日本和印度。我國衛生部在2009年3月25日就發布了第5號公告,正式批準菊粉和多聚果糖為新資源食品,其中批準菊粉可應用于除嬰幼兒食品外的所有食品,而多聚果糖只能在嬰幼兒配方食品、兒童奶粉、孕婦及哺乳期奶粉中使用。該文件的發布對促進我國菊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菊粉作為一種優質的膳食纖維,正以其獨特的應用性能和優勢引領益生元市場的快速發展。菊粉已經被許多科學試驗證實具有突出的生理功能,包括促進益生菌增殖、抑制腸道腐敗菌的生長、改善腸道微環境、調節血糖水平、減肥、預防便秘、促進礦物質吸收、降血脂、減少癌癥風險和提高免疫力等。同時,菊粉還表現出優異的食品加工性能:菊粉外表潔白,呈粉末狀,無不良氣味,不會影響食品的外觀色澤和風味;菊粉能使食品內部結構更加均勻細膩、口感滑爽、色澤美觀,可用于取代食品中的脂肪達到降低能量的目的,但又不會顯著影響產品的口感;菊粉能形成質構柔滑、微粒均一而細膩的凝膠,該凝膠具有良好的黏彈體流變學特性,表觀性狀類似于脂肪;菊粉屈服應力低,具有剪切稀釋和觸變特性,在加工過程中,菊粉凝膠逐漸喪失凝膠固體特性,彈性系數降低,而流體特性和黏度系數逐漸增加,即操作性好,因此可應用于各類食品的生產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