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值模擬的幾種典型建筑火災撲救研究
- 李馳原
- 1058字
- 2021-12-24 13:48:25
2.2.5 地鐵站火災撲救難點
2.2.5.1 人員疏散難
(1)客流量大,疏散通道狹長 地鐵作為現代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每天的客運量非常大。例如,2015年北京地鐵年乘客量達到32.5億人次,其中12月31日北京地鐵創下單日客運量最高值,達到1194.69萬人次,這么大的客流量要確保乘客安全有序疏散很難。
地鐵站的垂直高度一般為13~15m,有的更深;一般設有2~6個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大多數的站廳層到達地面出入口還要經過較長的通道,并且站廳層有閘機等,火災事故時會阻礙疏散。如果地鐵站發生火災,站臺層人員疏散需要經過站臺層樓梯、站廳層、閘機、地鐵站出入口,火災時大量的人員向樓梯、通道和出入口處匯集,極易擁擠堵塞。
(2)高溫濃煙影響疏散 地鐵站的照明完全依靠人工照明,當發生火災時,正常照明會被切斷,只有應急照明。并且火災產生的濃煙會削減應急照明燈光的強度,淹沒疏散指示標志和安全通道,使乘客迷失方向。根據日本的疏散測試,人戴上墨鏡在陌生的地下空間行走,水平部分的速度為0.33m/s,比正常速度降低了75%,樓梯段的速度為0.29m/s,比正常速度降低了55%。同時人員是從站臺層向上疏散,和煙氣的擴散方向一致,嚴重影響疏散速度。
(3)允許逃生的時間短 根據日本所做的關于地鐵站火災的試驗,盡管車廂是不易燃燒的材料,但起火后,快則1.5min,慢則8min之后就會出現對人體有害的氣體,2~5min內,車廂內煙霧淹沒看不清安全指示標志,試驗證明允許乘客逃生的時間只有5min,如果乘客的衣物等著火,允許逃生的時間會更短。
2.2.5.2 火情偵察難
首先,地鐵站火災現場的能見度低,使得偵察員無法迅速確定起火點;其次,偵察員對地鐵站復雜的環境不熟悉;最后,高溫濃煙及嘈雜的環境會使得偵察人員的判斷能力和反應靈敏度都會下降,因此火情偵察難度大。
2.2.5.3 內攻滅火難
(1)內攻線路少 地鐵站發生火災,只能以車站出入口作為滅火進攻路線,但地鐵站一般只有2~6個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并且火災時每個出入口都是逆向疏散的人群;進入地鐵車站的出入口狹小,用于滅火的大型設備無法直接進入地鐵站內,因此只能靠消防員從出入口逆向人群進入地鐵站內進行內攻滅火。
(2)能見度低,進入困難 地鐵站火災產生大量煙氣無法排出,導致地鐵站內能見度降低,消防員進入時可能會迷失方向,產生恐懼心理,降低行進速度,甚至找不到火源位置;地鐵站火災可能導致站內照明系統失靈,消防員只能靠移動照明系統照明進行內攻滅火。
(3)熱輻射強,無法靠近著火點 地鐵站火災熱量無法排出,消防員著防護服,采取交叉掩護的戰術滅火,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熱輻射和高溫對消防員的影響,但無法在火災發展階段或者很長時間接近火點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