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細胞培養技術
- 史利軍 李英俊 孫立旦主編
- 700字
- 2021-12-24 12:38:52
第一節 動物細胞培養發展簡史
所謂動物細胞培養是指離散的動物活細胞在體外人工條件下的生長、增殖過程。在此過程中,細胞不再形成組織。
動物細胞培養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末,據可考證的資料記載,Welhelm Roux是第一個進行動物組織培養實驗的人,他于1885年將雞胚髓板放置于溫熱鹽水中使之維持存活了數天。隨后,Arnold、Jolly、Beebe和Ewing也用類似的方法,分別用不同的試驗材料,將收集到的白細胞或淋巴肉瘤細胞進行了培養。這些培養都和Welhelm一樣,只能維持離體細胞的短期存活,而沒有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直到1907年Ross Harrison將蛙胚神經管區的一片組織植入蛙的淋巴液凝塊中,使這片組織不但存活了幾個星期,而且從培養的細胞中長出了軸突,從而證明了動物組織(細胞)在離體條件下培養是完全可行的。在此基礎上,1912年Carrel則更加豐富和完善了此項技術,他將無菌操作技術引入動物細胞培養,在沒有使用抗生素的條件下使雞胚心臟細胞在人工培養條件下生存了34年,先后傳代3400次。并發現,動物體液中存在著對動物細胞生長有強烈促進作用的生長因子。這早已被現在的研究所證實,并成為無血清培養基研究的基礎。由于這兩位科學家的卓越成就,細胞培養從此開始了迅猛的發展,并成為生物工程特別是細胞工程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技術。
隨著細胞培養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20世紀50年代進入繁盛階段,細胞培養逐漸在基礎研究與應用領域所應用,特別是在醫學領域得到迅速的發展。目前,細胞培養技術已經涉及生物學、醫學、農業、環境保護等領域。近30年來,由于大規模細胞培養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以及一些有分泌能力的細胞所表現出的獨有的優越性,使動物細胞培養技術在生化藥品、遺傳病治療,以及癌癥的研究和治療上備受人們的重視,并已開始走上產業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