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配式建筑構件及施工質量控制
- 孫家坤 司偉
- 2218字
- 2021-12-17 18:32:08
1.2
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
1.2.1 裝配式建筑發展沿革
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而成的建筑。裝配式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德國建筑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提出的建筑工業化[10],后來建筑工業化經過百余年的發展,歷經了住宅工業化、住宅產業化、建筑產業化[11~14]等變遷。我國在建國初期就開始了對裝配式建筑的研究,并于1956年發布了《關于加強和發展建筑工業化的決定》,提出了“三化”(設計標準化、構件生產工業化、施工機械化)[15]。隨后,大量的預制構件,如預制空心樓板、預制梁、預制屋面板等,應用于建筑工程中。到20世紀80年代,大規模的住宅小區采用了裝配式建筑技術,但是由于技術體系不成熟、工業化水平不高等原因,裝配式建筑大部分采用空心樓板,構件水平方向基本沒有拉結,構件質量也出現了較多問題,防水、冷橋、隔聲等技術不成熟,使得20世紀90年代裝配式建筑逐漸被現澆式建筑取代。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家對綠色環保的倡導,裝配式建筑市場逐漸回暖,國內各研究所、高等院校、企業等汲取歷史教訓,結合工程實踐對裝配式建筑進行了大量研究,許多適合我國國情的結構技術體系被提出,與裝配式建筑相配套的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發展。盡管如此,我國裝配式建筑在技術體系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技術體系復雜,各地區標準不統一,難以大規模推廣,抗震減災、材料技術工藝不成熟,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
1.2.2 裝配式建筑現狀及發展前景
在2013年底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首次提出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概念:“建筑產業現代化是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以住宅建設為重點,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為核心,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以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對建筑全產業鏈進行更新、改造和升級,實現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轉變,從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質量”。2014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1—2014)。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在“加快綠色城市建設”一節中提及“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強力推進建筑工業化”,并將“積極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標準化,提高住宅工業化比例”作為重點之一。2014年5月,《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中提出要以住宅為重點,以建筑工業化為核心,加大對建筑部品生產的扶持力度,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2014年6月,中國首個國家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在沈陽正式掛牌,這是沈陽自2011年獲批國家現代化建筑產業化試點城市之后,在發展現代建筑產業之路上的又一次重要“升級”。2014年7月,住建部正式出臺《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在“促進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的第一條中就明確提出應大力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2014年9月,住建部發布《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方案》,提出住建部擬制定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明確本地區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近遠期目標,協調出臺減免相應稅費、給予財政補貼、拓展市場空間等激勵政策,并盡快將推動引導措施落到實處[14,16]。
國務院、住建部以及全國各省(直轄市)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推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具體如表1.1、表1.2所示。
表1.1 國務院、住建部推進裝配式建筑主要政策匯總表

表1.2 全國部分省(直轄市)關于推進裝配式建筑主要政策匯總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裝配式建筑規模在不斷擴大(圖1.3)。相關數據顯示,2011~2017年間,我國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從43.2億元逐步增長至462.3億元,七年里我國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同比增幅高達970.14%,年均增速超過30%[17]。最近幾年來,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潮”。2018年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達到1.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4.7%[18],同期我國房地產新建房屋面積為20.93億平方米,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僅為9%。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裝配式建筑發展情況相比,我國的裝配式建筑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較快的城市有深圳、濟南、沈陽、上海和北京等,以示范、試點工程為切入點,在出臺政策、技術創新、標準規范制定等方面大膽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建筑工業化的健康、持續、穩定、有序發展。很多省(自治區、直轄市)相關規劃中將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列為重要指標之一:到2020年,北京、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省(直轄市)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河北、遼寧、福建等省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20%以上;到2025年,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劃轄內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至少達到30%以上[19]。

圖1.3 2011~2018年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總產值趨勢
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大力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裝配式建筑產業代表新一輪建筑產業現代化變革的方向,是建筑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產業競爭優勢的關鍵領域,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已成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2018年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約1.9億平方米,市場空間約為4750億,很多地區的政策目標是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達15%以上,2025年達到30%。可以預見,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技術的完善與發展、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裝配式建筑行業將繼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