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質結合位點預測及輔助分子對接
- 邱智軍
- 347字
- 2022-01-14 22:03:04
1.3.1 受體-配體結合的關鍵點
受體與配體相互作用可以表示為式(1.1):
[R]+[L][RL] (1.1)
式中,[R]表示受體;[L]表示配體;[RL]表示受體-配體復合物。
由熱力學理論可知,結合自由能的變化(ΔGbind)決定了受體與配體的結合強度,受體和配體的結合常數與結合自由能的變化可以用式(1.2)定量表示。
ΔGbind=-RT ln K=ΔH-TΔS, K= (1.2)
式中,R是摩爾氣體常數[8.3144J/(K·mol)];T是熱力學溫度;K是平衡常數;ΔH是焓變;ΔS是熵變。
現在已經有大量的關于蛋白質-配體復合體三維結構以及結合親和力的實驗數據,這些數據清楚地表明有以下特征存在于蛋白質-配體結合過程中。
(1)蛋白質和配體間空間上高度的互補性。
(2)蛋白質和配體表面性質上高度的互補性,比如靜電互補匹配,即正負電荷相對應,相互作用界面包含盡可能多的氫鍵、鹽橋;疏水相互作用互補匹配。
(3)配體一般以低能構象與蛋白質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