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質量事故案例分析與處理
- 汪緋主編
- 3456字
- 2021-12-24 20:30:58
第三節 建筑工程質量事故的特點及處理
一、工程質量的特點
建筑工程質量的特點是由建設工程本身和建筑生產的特點決定的。建筑工程(產品)及其生產的特點:一是產品的固定性,生產的流動性;二是產品多樣性,生產的單件性:三是產品形體龐大、投入高、生產周期長,具有風險性;四是產品的社會性,生產的外部約束性。正是由于上述建筑工程的特點而形成了工程質量本身的以下特點。
1.影響因素多
建筑工程質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決策、設計、材料、機具設備、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技術措施、人員素質、工期、工程造價等,這些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工程項目質量。
2.質量波動大
由于建筑生產的單件性、流動性,不像一般工業產品的生產,有固定的生產流水線,有規范化的生產工藝和完善的檢測技術,有成套的生產設備和穩定的生產環境,所以工程質量容易產生波動且波動大。同時由于影響工程質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統性因素比較多,其中任一因素發生變動,都會使工程質量產生波動。
3.質量隱蔽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分項工程交接多、中間產品多、隱蔽工程多,因此質量存在隱蔽性。若在施工中不及時進行質量檢查,事后只能從表面檢查,就很難發現內在的質量問題,這樣容易產生判斷錯誤,即將不合格品誤認為合格品。
4.終檢的局限性
工程項目建成后不可能像一般工業產品那樣依靠終檢來判斷產品質量,或將產品拆卸、解體來檢查其內在質量,或對不合格零部件進行更換。而工程項目的終檢(竣工驗收)無法進行工程內在質量的檢驗,從而發現隱蔽的質量缺陷。因此,工程項目的終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就要求工程質量控制應以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
5.評價方法的特殊性
工程質量的檢查評定及驗收是按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的。隱蔽工程在隱蔽前要檢查合格后驗收,涉及結構安全的試塊、試件以及有關材料,應按規定進行取樣檢測,涉及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進行抽樣檢測。工程質量是在施工單位按合格質量標準自行檢查評定的基礎上,由項目監理機構組織有關單位、人員進行檢驗確認驗收,這種評價方法體現了“驗評分離、強化驗收、完善手段、過程控制”的指導思想。
二、事故的特點
1.工程質量事故的復雜性
為滿足各種特定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工程的種類繁多。同種類型的建筑工程,由于所處地區不同、施工條件不同,也可形成諸多復雜的技術問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的原因往往錯綜復雜,同一形態的事故,其原因也可能截然不同,因此對其處理的原則和方法也不相同。此外,建筑物在使用中也存在各種問題,所有這些復雜的影響因素,必然導致工程質量事故的性質、危害和處理等均比較復雜。例如,建筑物的開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設計構造不良,或計算出現錯誤,或地基沉降過大,或出現不均勻沉降,或溫度變形,或干縮過大,或材料質量低劣,或施工質量較差,或使用不當,或周圍環境變化等。也可以是諸多原因中的一個或幾個。
2.工程質量事故的嚴重性
發生工程質量事故,往往會帶來很多不利因素。有的會影響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有的會給工程留下隱患,有的會縮短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會使建筑物成為危房,影響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甚至不能使用,最為嚴重的是使建筑物發生倒塌,造成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如2009年6月27日,上海某小區7號樓發生整體傾倒,造成1人被壓死亡和直接經濟損失1946萬余元的特大事故。
所以,已發現的工程質量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務必及時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以確保建筑物的安全。
3.工程質量事故的可變性
建筑工程的質量問題,多數隨時間、環境、施工條件等變化而發展變化。例如,鋼筋混凝土大梁上出現的裂縫,其數量、寬度和長度會隨著周圍環境溫度、濕度的變化而變化,或隨著荷載大小和持荷時間而變化,甚至有的細微裂縫也可能逐步發展成構件的斷裂,以致造成構筑物的倒塌。
因此,一旦發現工程存在質量問題,就應當及時進行調查分析,作出正確的判斷:對那些不斷發生變化,而可能發展成為斷裂倒塌的部位,要及時采取應急補救措施;對表面的質量問題,要進一步查清內部情況,確定質量問題的性質是否會轉化;對隨著時間和溫度、濕度條件變化的變形、裂縫,要認真做好觀測記錄,尋找事故變化的特征與規律,供分析與處理參考,如發現惡化,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4.工程質量事故的多發性
工程質量事故的多發性有兩層含義:一是有些工程質量事故像“常見病”“多發病”一樣經常發生,被稱為工程質量通病,例如混凝土、砂漿強度不足、預制構件裂縫等;二是有些同類工程質量事故重復發生,例如2010年前三季度全國建筑生產安全事故統計,發生坍塌事故63起,占事故總數的15.29%。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三、事故處理的一般程序
事故發生后,尤其是大事故、倒塌事故發生后,必須要進行調查、處理。對于事故處理,因為涉及單位信譽、經濟賠償及法律責任,為各方所關注。事故有關單位或個人常常企圖影響調查人員,甚至干擾調查工作。所以,參加事故調查分析,一定要排除各種干擾,以規范、標準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按正確、公正的原則進行。下面就幾個主要步驟加以說明。
1.基本情況調查
基本情況調查包括對建筑的勘察、設計和施工有關資料的收集,對事故現場的調查及對有關人員的訪問。為了提高調查效率,避免發生遺漏,在調查前應列出提綱,并盡可能地做好調查表格,按所列項目一一落實。事故情況的收集和調查內容列于表1-1。
表1-1 調查項目

當然,調查時要根據事故情況和工程特點確定重要調查項目,如對砌體結構應重點查看砌筑質量。對混凝土結構則應重點檢查混凝土的質量,鋼筋配置的數量及位置,對構件缺陷應列為重點調查項目。對鋼結構應側重檢查連接處,如埋接質量、螺栓質量及桿件加工的平直度等。有時,調查可分兩步進行。在初步調查以后,先做分析判斷,確定事故最可能發生的一種或幾種原因。然后,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做深入細致的調查和檢測工作。
2.結構及材料檢測
在初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往往需要進一步做必要的檢驗和測試工作,甚至要做模擬試驗。測試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對沒有直接鉆孔的地層剖面而又有懷疑的地基應進行補充勘察。基礎如果用了樁基,則要進行測試,檢測是否有斷樁、孔洞等不良缺陷。
②測定建筑物中所用材料的實際性能,對構件所用的原材料(如水泥、鋼材、焊條、砌塊等)可抽樣復查;對無產品合格證明或持假證明的材料,更應從嚴檢測;考慮施工中采用混凝土強度等級及預留的試塊未必能真實反映結構中混凝土的實際強度,可用回彈法、聲波法、取芯法等非破損或微破損的方法測定構件中混凝土的實際強度。對于鋼筋,可從構件中截取少量樣品進行必要的化學成分分析和強度試驗。對砌體結構要測定磚或砌塊及砂漿的實際強度。
③建筑物表面缺陷的觀測。對結構表面裂縫,要測量裂縫寬度、長度及深度,并繪制裂縫分布圖。
④對結構內部缺陷的檢查。可用錘、超聲探傷儀、聲發射儀等檢查構件內部的孔洞、裂紋等缺陷。可用鋼筋探測儀測定鋼筋的位置、直徑和數量。對砌體結構應檢查砂漿飽滿程度、砌體的搭接錯縫情況,遇到磚柱的包芯砌法及砌體、混凝土組合構件,尤應重點檢查其芯部及混凝土部分的缺陷。
⑤必要時應做模型試驗或現場加載試驗,通過試驗檢查結構或構件的實際承載力。
3.復核分析
在一般調查及實際測試的基礎上,選擇有代表性的、或初步判斷有問題的構件進行復核計算。這時應注意按工程實際情況選取合理的計算簡圖,按構件材料的實際強度等級,斷面的實際尺寸和結構實際所受荷載或外加變形作用,按有關規范、規程進行復核計算。這是評判事故的重要根據,必須認真進行。
4.專家會商
在調查、測試和分析的基礎上,為避免偏差,可組織專家會商,對事故發生原因進行認真分析、討論,然后得出結論。會商過程中專家應聽取與事故有關單位人員的申訴與答辯,綜合各方面意見后得出最后結論。
5.調查報告
事故調查必須真實地反映事故的全部情況,要以事實為根據,以規范、規程為準繩,以科學分析為基礎,實事求是地寫好調查報告。報告內容一定要準確可靠,重點突出,抓住要害,讓各方面專家信服。調查報告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①工程概況 重點介紹與事故有關的工程情況。
②事故情況 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現場情況及所采取的應急措施;與事故有關的人員、單位情況。
③事故調查記錄。
④現場檢測報告(如有模擬試驗,還應有試驗報告)。
⑤復核分析,事故原因推斷,明確事故責任。
⑥對工程事故的處理建議。
⑦必要的附錄(如事故現場照片、錄像資料、實測記錄、專家會商記錄、復核計算書、測試記錄、試驗原始數據及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