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病防治新技術寶典
- 董世山 許利軍 陳立功主編
- 900字
- 2021-12-24 18:01:33
三、破傷風
破傷風俗稱“強直癥”“鎖口風”“臍帶風”等,是由破傷風梭菌經傷口感染后產生外毒素引起的一種急性、中毒性傳染病,其特征是病豬對外界刺激的反射興奮性增高,肌肉持續性痙攣。在自然感染時,通常是由小而深的創傷傳染而引起,小豬常在去勢后發生。
【病原】破傷風梭菌,又稱強直梭菌,是一種大型、革蘭氏染色陽性、能形成芽孢的專性厭氧菌,芽孢在菌體的一側,似鼓槌狀(圖2?3)。早期培養物革蘭氏染色陽性,48h后多呈革蘭氏陰性反應。
圖2?3 破傷風梭菌。革蘭氏染色×1000(陳立功供圖)
【流行特點】各種動物均有易感性,其中以奇蹄獸最易感,牛、羊和豬次之。易感動物不分年齡、品種和性別,均可發生。破傷風梭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通過各種創傷,如斷臍、閹割、釘傷等感染。本病無季節性,常表現零星散發。
【臨床癥狀】初發病時局部肌肉或全身肌肉呈輕度強直,行動不便,吃食緩慢。接著四肢僵硬,腰部不靈活,兩耳豎立,尾部不靈活,瞬膜露出,牙關緊閉,流口水,肌肉發生痙攣(圖2?4)。當強行驅趕時,痙攣加劇,并嘶叫,臥地不能起立,出現角弓反張,很快死亡。
圖2?4 瀕死病豬四肢強直,肌肉痙攣(抽搐),耳朵和尾巴豎立(陳立功供圖)
【病理特征】本病無明顯的病理變化,僅在黏膜、漿膜及脊髓等處有小出血點,肺臟充血、水腫,骨骼肌變性或具有壞死灶,肌間結締組織水腫等非特異變化。
【診斷要點】根據本病特殊的臨床癥狀,如肌肉強直、神志清醒、應激性增高、體溫正常,并多有創傷史,可進行初步診斷。通過實驗室的細菌學、生物學或血清學檢測進行確診。
【類癥鑒別】本病應與急性肌肉風濕癥、馬錢子中毒、狂犬病等相鑒別。
【防治措施】
1.預防本病發生主要是避免引起創傷,如發生外傷,立即消毒傷口,同時可注射破傷風明礬類毒素或破傷風抗毒素預防。
2.治療破傷風時,首先將病豬放在安靜、光線柔和的室內,以減少刺激。對感染創傷進行有效的防腐消毒,徹底消除膿汁、壞死組織等,并用3%過氧化氫、2%高錳酸鉀或5%碘酊消毒創傷。初期可皮下或靜脈注射破傷風抗毒素5000~20000IU。如病情嚴重,可用同樣劑量重復注射一次或數次。為清除病菌繁殖,初期可注射青霉素或磺胺類藥物。對癥治療時可用硫酸鎂或氯丙嗪等藥物鎮靜、抗驚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