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十論
- 石建勛
- 1568字
- 2021-12-10 16:56:25
藍圖繪美景 實干創未來(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除了“6.5%左右”的預期增長速度,如何高質量發展同樣備受關注。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今年是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如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解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政府工作的著眼點。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過去5年,面對極其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開創新局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做好今年工作,要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穩和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一是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二是加大改革開放力度;三是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
推動改革取得新突破。有效化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要靠深化改革,特別是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府工作報告90余次提到“改革”一詞,尤其是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的第一條。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大力簡政減稅減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報告同時強調,要深化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重要契機,推動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貫徹新發展理念有新部署。新發展理念是指揮棒、紅綠燈。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了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健全生態文明體制、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一系列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工作。
改善民生有新亮點。報告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要在發展基礎上多辦利民實事、多解民生難事,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報告中提出的改善民生目標,有指標有重點有驚喜,如城鎮新增就業1 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 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合理調整社會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等等。一系列新舉措,回應了百姓期盼,獲得百姓點贊。
藍圖繪就,剩下就是落實。中國改革發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干出來的。團結凝聚力量,實干創造未來。在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只有快干、實干、會干,才能不負新時代。
(1)該文是《解讀中國經濟發展的密碼》網絡視頻課程中的講課內容。為加快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慕課、進頭腦”,由石建勛教授組織錄制的《解讀中國經濟發展的密碼》網絡視頻公開課程已經在智慧樹、愛課程和超星網絡課程平臺上線。課程立足中國現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總結中國發展輝煌成就,解讀中國經濟發展規律,闡釋中國未來發展新理念、新趨勢和新目標,幫助學生用政治經濟學的思維邏輯,掌握解讀中國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的密碼。課程教材使用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年。
(2)該文發表在2017年12月1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01版“望海樓”專欄。
(3)該文發表在2017年12月22日《文匯報》。
(4)該文發表在2017年12月23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01版“望海樓”專欄。
(5)該文發表在2018年1月2日《解放日報》(理論版)。
(6)該文發表在2018年3月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01版“望海樓”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