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智慧物流概述

2.1.1 智慧物流的概念

智慧物流是一種先進的物流運作模式,它集成應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傳感技術、控制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于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和主體,在有效感知和高效學習的基礎上實現整個物流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運作和高效率優化管理,從而降低成本,減少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消耗。

具體來講就是,智慧物流綜合利用射頻識別、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的物聯網技術,通過信息處理和網絡通信技術平臺廣泛應用于物流業運輸、倉儲、配送、包裝、裝卸等基本活動環節,結合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硬件等智慧化技術與手段,提高物流系統的思維、感知、學習、分析決策和智能執行能力,實現整個物流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運作和高效率優化管理,降低成本,減少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消耗。物流過程數據智慧化、網絡協同化和決策智慧化是智慧物流區別于傳統物流的基本特征。

物聯網是智慧物流的基礎,其核心理念是將各種感知技術、現代網絡技術、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聚合與集成應用,使人與物智慧對話,創造一個智慧的世界。物聯網先進技術的興起和發展顯著推進了物流業的信息化進程,支持物流系統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透明化、系統化的運作模式,初步實現了物流的網絡化和智能化,為其向“智慧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2008年,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設想。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無錫提出了“感知中國”的概念。不論“智慧地球”還是“感知中國”都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在這一大背景下,2009年12月,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聯合華夏物聯網、《物流技術與應用》編輯部率先提出“智慧物流”的概念。這一概念一經提出便引起業內專家、學者及從業人員的普遍關注。2012年7月,寧波市將智慧物流作為智慧城市建設首批啟動的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也被列入“智慧浙江”的13個示范試點項目。《2016年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指南》中首次將“智能物流與倉儲系統”作為五大核心智能制造裝備之一。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使我國成為全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重要中心。由此,有關智慧供應鏈的政策風口正式形成。

當前,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正推動著我國智慧物流的變革。可以說,智慧物流將是信息化物流的下一站。

2.1.2 智慧物流的特征

智慧物流的產生是物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智慧物流理念的出現順應歷史潮流,也符合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自動化、網絡化、可視化、實時化跟蹤和智能監控的發展新需求,符合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和云計算等發展的趨勢。智慧物流是在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和云計算等的發展背景下,滿足物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而產生的物流智慧化結果。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物流產品網CEO王繼祥認為:鏈接進化是推動智慧物流變革的根本原因,鏈接從智慧的人類和虛擬的網絡延伸到線下物品,就讓貨物覺醒,讓物流世界產生了智慧。因此,智慧物流不單單是智能設備的簡單應用,不等于物流自動化,從運作形態上看,它必須具有如下特征。

(1)互聯互通,數據驅動。所有物流要素實現互聯互通,一切業務數字化,實現物流系統全過程透明可追溯;一切數據業務化,以“數據”驅動決策與執行,為物流生態系統賦能。

(2)深度協同,高效執行。跨集團、跨企業、跨組織之間深度協同,基于物流系統全局優化的智能算法,調度整個物流系統中各參與方高效分工協作。

(3)自主決策,學習提升。軟件驅動物流過程實現自主決策,推動物流系統程控化和自動化發展;通過大數據、云計算與人工智能構建物流大腦,在感知中決策,在執行中學習,在學習中優化,在物流實際運作中不斷升級,學習提升。

基于以上的運作方式,智慧物流系統在服務水平上必然表現出與傳統物流系統完全不同的服務特征,包括:

(1)柔性化。這本來是為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而在生產領域提出的,即真正地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來靈活調節生產工藝。物流的發展也是如此,必須按照客戶的需要提供高度可靠的、特殊的、額外的服務,“以顧客為中心”服務的內容將不斷增多,服務的重要性也將越來越大,如果沒有智慧物流系統,那么柔性化的目的是不可能達到的。

(2)社會化。隨著物流設施的國際化、物流技術的全球化和物流服務的全面化,物流活動并不僅僅局限于一個企業、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為實現貨物在國際間的流動和交換,以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世界資源優化配置,一個社會化的智慧物流體系正在逐漸形成。構建智慧物流體系對于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并成為智能型社會發展的基礎。

(3)一體化。智慧物流活動既包括企業內部生產過程中的全部物流活動,也包括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之間的全部物流活動。智慧物流的一體化是指智慧物流活動的整體化和系統化,它以智慧物流管理為核心,將物流過程中運輸、存儲、包裝、裝卸等諸環節集合成一體化系統,以最低的成本向客戶提供最滿意的物流服務。

(4)智能化。這是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智慧物流的典型特征,它貫穿于物流活動的全過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其程度將不斷提高。它不僅僅限于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道路的選擇、自動跟蹤的控制、自動分揀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等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將不斷地被賦予新的內容。

而作為基本保證,從技術應用角度來看,智慧物流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運用現代信息和傳感等技術,利用物聯網進行信息交換與通信,實現對貨物倉儲、配送等流程的有效控制,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優化服務;

(2)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和完善的配送網絡,構建面向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消費者的社會化共同配送體系;

(3)將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統化、網絡化、電子化的發展成果運用到物流系統。

顯然,智慧物流與智能物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智能物流強調構建一個虛擬的物流動態信息化的互聯網管理體系,而智慧物流更重視將物聯網、傳感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通過精細、動態、科學的管理,構建一個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統化、網絡化的社會物流配送體系,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顯然,智慧物流具有更豐富的社會內涵。

2.1.3 發展智慧物流的意義

智慧物流能得到快速發展歸因于兩方面:一方面主要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完備和互聯網時代的生活背景為智慧物流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物流過程的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可視化使得物流系統的完善不斷升級改進,為智慧物流創立了高水平的平臺。因此,物流信息化成長的下一個階段就是智慧物流。發展智慧物流具有以下意義。

(1)智慧物流將促使企業物流成本降低。當前,我國物流企業中已經全面或部分實施信息化的僅占21%,全面實施信息化的僅占10%,這就導致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溝通,流通環節過多致使流通成本過高,一件物品有30%的成本花在物流上,而國際上物流成本只占10%。智慧物流的開發和使用將有助于解決這個瓶頸問題,實現流通、管理與決策的最優化,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2)智慧物流有利于提高物流企業競爭力。智慧物流的實施有利于加快企業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的轉變,提高物流運作效率與產業鏈協同效率。以往低效的物流供應鏈消耗了更多燃料動力,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污染環境,損害產品競爭力,而智慧物流的實施有利于促進供應鏈一體化進程,有利于解決物流領域信息溝通不暢、市場響應慢、專業化水平低、規模效益差、成本高等問題,同時降低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助于提高物流企業和物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構筑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3)智慧物流有助于降低消費成本,提升消費體驗。智慧物流通過提供貨物源頭自助查詢和跟蹤等多種服務,增加消費者的購買信心,促進消費,最終對整體市場產生良性影響。

(4)智慧物流可以帶動整個經濟的轉型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力。物流不僅是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紐帶,而且緊密銜接著進口與出口、原料采購與加工等經濟運行環節,智慧物流可以提供高效、優質、低廉的物流服務,有利于與相關產業聯動發展,與制造業、商貿業進行業務運作上的緊密對接,促進多產業的協同發展,實現物流和信息流快速、高效、通暢地運轉,降低社會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整合社會資源,從而帶動傳統制造業和傳統消費的轉型升級,最終帶動整個經濟的轉型升級。

(5)智慧物流能夠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政治體制改革。以食品加工業為例,智慧物流可全方位、全程監管食品的生產、運輸、銷售,大大節省相關政府部門的工作壓力,同時使監管更徹底、更透明。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的應用,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將大大提高,有助于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精簡政府機構,裁汰冗員,削減政府開支。

(6)智慧物流是未來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發展的基石。IBM于2008年提出了“智慧地球”的設想。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要將“智慧的地球”作為美國國家戰略。同年,溫家寶總理在江蘇無錫提出了“感知中國”的概念,即在各行業中充分應用新一代IT技術,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并被普遍鏈接,形成所謂的物聯網,然后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隨后,又有學者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而物聯網技術和智慧物流的發展,為智慧城市與智慧地球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從全球范圍看,物聯網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并在部分領域取得了明顯進展,從技術發展到產業應用已顯現了廣闊的前景。至此,物聯網技術將大力促進物流過程透明化,主要表現在車輛調度、貨物追溯、全程冷鏈、駕駛安全和供應鏈協同五個方面。

不過,就目前來看,智慧物流仍處于快速起步階段。智慧物流面臨的瓶頸包括跨境數據鏈路銜接不足、末端智能程度有待加強、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仍是挑戰。要想讓產業不斷提升和滿足核心競爭力以及產業價值訴求,智慧物流確實是物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2.1.4 智能制造與物流系統智慧化

在智能制造大環境下,作為智慧供應鏈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物流正在成為制造業物流新的發展方向。即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整合物流資源,最終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直連狀態。《2016年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指南》中首次將“智能物流與倉儲系統”作為五大核心智能制造裝備之一,智能物流被賦予了更重要的使命,也對物流系統提出了新要求。

1.高度智能化

智能化是智能物流系統最顯著的特征。與人們常說的自動化物流系統有所不同的是,智能物流系統不局限于存儲、輸送、分揀等單一作業環節的自動化,而是大量應用機器人、激光掃描器、射頻識別、制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ES)、倉儲管理系統等智能化設備與軟件,融入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等,實現整個物流流程的自動化與智能化,進而實現智能制造與智能物流的有效融合。

2.全流程數字化

在智能制造的框架體系內,智能物流系統能夠將制造企業內外部的全部物流流程智能地連接在一起,實現物流網絡全透明的實時控制。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數字化。只有做到全流程數字化,才能使物流系統具有智能化的功能。

北京伍強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尹軍琪對此表示,個性化、高端化、參與感、快速響應是工業4.0背景下物流的重要特點。未來物流的發展方向是智能的、聯通的、透明的、快速的和有效的,而所有物流活動的實現都需要全流程的數字化作支撐。在這個過程中,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將發揮重要作用。

3.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智能制造對物流信息系統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方面,物流信息系統要與更多的設備、更多的系統互聯互通,相互融合,如WMS與MES的無縫對接,這樣才能保障供應鏈的流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系統需要更多依托互聯網、信息-物理系統(CPS)、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實現網絡全透明和實時控制,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準確性,使整個智能物流系統正常運轉。

4.網絡化布局

這里所講的網絡化,主要是強調物流系統中各物流資源的無縫連接,做到從原材料開始直到產品最終交付到客戶的整個過程的智能化。

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國首席科學家房殿軍分析認為,智能物流系統中的各種設備不再是單獨孤立地運行,它們通過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智能地連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全方位的網狀結構,可以快速地進行信息交換和自主決策。這樣的網狀結構不僅保證了整個系統的高效率和透明性,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每臺設備的作用。

5.滿足柔性化生產需要

對于智能制造來說,還有一個極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大規模定制”,即由用戶來決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客戶需求高度個性化,產品創新周期持續縮短,生產節拍不斷加快,這些是智能物流系統必須迎接的挑戰。因此,智能物流系統需要保證生產制造企業的高度柔性化生產,根據市場及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變化來靈活調節生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杨浦区| 宜城市| 海门市| 安陆市| 新乐市| 同心县| 水城县| 增城市| 杭锦旗| 九龙县| 新乡市| 鲜城| 来凤县| 比如县| 达拉特旗| 华阴市| 莱阳市| 内丘县| 宣城市| 当阳市| 陆良县| 葵青区| 昔阳县| 鸡东县| 富宁县| 神木县| 河北省| 五原县| 禄劝| 巴彦淖尔市| 安溪县| 泰和县| 左贡县| 保山市| 定安县| 始兴县| 庆元县| 叶城县| 水富县| 安图县|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