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總結。閱讀:不計算閱讀紙質書的時間,在微信讀書讀過 174本書,讀完的有28本,全年有284天累計538小時23分鐘的時間在閱讀!其中《微觀經濟學》《認知覺醒》《吃法決定活法》使我收獲最多!在樊登讀書聽書38小時8分鐘,共45本書!有56天在碼字,在某賬號碼字約3萬字!旅游:去過的地方有湖南長沙、張家界,XZLS、羊卓雍措、珠峰大本營、納木措、色林措,重慶園博園等!休假期間,回家看望爺爺奶奶、外婆、爸爸媽媽,姑姑給媽媽過了一個生日!社交:在沈陽醫院,看望十年前一起學習,然后一起cj,之后一直沒見的同學劉有財。和最好的兩個朋友文鑫、李科有過一次聚會,去了金山湖玩耍,然后去了十年前我們認識的的地方:高中學校,不過已經進不去了!然后在鑫哥家里住了一宿,十年未見,其爺爺奶奶還記得我!超預算大額消費:購買大疆無人機!復盤:缺點:貪和懶。沒錯,即使我一直在堅持做一些事,但依舊改變不了這個事實。甚至于我有時一直在思考,這究竟屬于我的弱點還是屬于我的缺點。能改變的是缺點,不能改變的是弱點。貪之于我,在基因上可能不可改變,但在行為上卻是可以改變的!比如讀一本書,雖然我明白讀一遍不可能記住也不可能吸收。要讓里面的內容真正的屬于自己,就得讀很多遍,哪怕不能背下來,也要做到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和邏輯將其表達出來。但是對于我,看一本書的最大動力可能就只是好奇,對里面的內容和知識點充滿好奇,在看過第一遍以后,對里面的內容就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看第二遍的時候可能就沒有那么大那么濃的興趣!在時間是也分的比較散,如果我集中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件事,我想我是可以做好的,而且能做得很好。在小學的時候,接觸的人和事還相當有限,一則故事,一道數學題就能讓我進入心流的狀態,即忘我的境界!而現在,世界之于我,誘惑很大,當然都是些良性的誘惑,使我不能沉下心來去渾然忘我的去做一件事!經常三心二意,考慮的事情也比較多,顧慮也很多,做事情的時候我比較貪心,想一口氣吃成胖子,在跑步的時候想著去看書,看書的時候又想著寫點東西,正準備寫的時候又想著看視頻學點東西!所謂貪多嚼不爛,說的就是我!以至于精力和時間都被眼中分散,什么都沒有做好。在做事情的時候有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喜歡完成一個然后放到一邊,讓后完成下一個。這從我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了,比如寫作業,一些小孩偏向于先玩后寫,一些偏向于一邊玩一邊寫,而我是屬于最后一種,先寫完再玩!如果沒寫完,我心里會一直惦記這個事,一直想著這個事,最后玩的也不開心。所以對于一些任務型工作,我可以完成的很好,但對于一些持續性工作,比如寫作,比如健身,就完成的很差勁。因為你得一直干,一直做,沒有盡頭,一旦停下來就會功虧一簣。而我似乎又沒有那么強的意志力堅持每天去做。而這兩者之間又相互影響,因為想做的事情太多,又不可能堅持著每天都去把這些事都做一遍,至少那需要很強的意志力。自律方面也存在嚴重不足,雖然我可以在單位的時候做到準時準點起床,在家里,如果計劃著要出去玩或者做什么事也會起的很早。但是如果沒什么計劃,就會貪睡,一直睡到八九點鐘。有時候也會玩手機玩到忘了時間!這可能就是為什么明白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不喜歡開口麻煩別人,不喜歡欠人情。乍看之下這好像是優點,但人際關系其實就是在這一個個人情里面建立起來的。人情肯定要還,不還就會鬧矛盾。但是并不急著馬上還。當然,這兩者之間很微妙!工作上怕得罪人!于工作上,乃至于生活上一些不好的現象深惡痛絕,比如有拖延癥的人因為自己工作而影響別人的工作!喜歡制造垃圾又沒有養成隨手打掃的習慣……因為怕陷入爭辯的麻煩而無動于衷,因而陷入無盡內耗!弱點:主要是性格方面,太偏向于i人。不擅長于講話,比如兩個人一起,我還可以正常交流。但是三個人以上,我基本上都是屬于傾聽的那位。從來沒有出現過我在滔滔不絕的講,其他兩個人聽的情況。說到底就是不擅長演講和表演。雖然我喜歡拍照,但是并不上鏡,如果對著鏡頭說話就顯得很別扭,不自然。這一點應該遺傳于父親,父親遺傳于奶奶。因為爺爺是一個特別擅長聊天和演講的人,而奶奶在人多的場合幾乎是一言不發!而我父親,母親,還有我姑姑都不擅長于對鏡頭,比如對著鏡頭對口型或者說話,都顯得格格不入。相比之下,我的幺舅、姑爺和表妹就很擅長這方面。情感方面:有過一次并不成功的相親。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主要有三個方面的需求。一個是生理需求,一個是心理需求,然后是其他物質需求。我并不排斥相親本身,但我排斥浪費時間的相親。我覺得作為中間媒人至少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成功的概率才會大:作為中間人,媒人對于男女雙方都很熟悉,很了解,首先從外觀上看兩個人很般配,然后是對于雙方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需求有所了解,再就是家庭基本情況,否則就是亂點鴛鴦譜。現在市面上很多介紹相親對象的都是單方面的介紹,就是了解其中一方而不了解另一方,甚至雙方都不了解,以至于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男女雙方彼此都滿足這三個需求,那他們大概率會很幸福很快樂很穩定。只滿足于其中兩個,應該也可以走到最后,只滿足于其中一個,且又沒有投入太多的沉默成本,估計可能暫時能成但是走不長遠。但是具體事情具體分析,這都必須建立在男女雙方都不渣的情況下!但是這三者:生理需求是中國人羞于啟齒的話題,但那也沒什么,其乃人之天性也!只要其身心健康,就不可能逃避,只是不能放到臺面上來講,來討論!心理需求又是一個難以具體描述的話題,特別是父母輩存在認知代溝,對于彼此的認知、看法、邏輯不甚理解!所討論者,只能是其他物質需求。為什么電視里或者現實中兩大家族之間經常有聯姻,而男主或女主卻選擇和一個平凡的人在一起。無非是兩者之間的側重點不一樣,家長側重的是家族利益而忽視子女的心生理需求,而當事人又不可能不考慮自己的感受,說到底在他們自己已經財富名利都具備的情況下,不可能將其他物質需求看的太重甚至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比如我小學的時候暗戀的一個姑娘,說不出為啥喜歡,可能單純的是覺得人家漂亮吧!但是如果僅僅只是漂亮,其她也有一些漂亮的女孩就未能使我動心。我嘗試著去和她說話,但是發現我們竟然是兩個世界的人,根本沒有相同的話題,對于我熱愛感興趣的事物她一點興趣沒有,對于她熱衷的事物我也沒有興趣!所以沒有任共同話題!那應該只是一個青春期的男孩本能的在尋求情感寄托吧!如果她這個人不存在,或者我當時不在那個地方而在其他地方讀書也會遇到一個使我動心的人!有時候我在想,兩個互相都不喜歡都沒有好感的人,或者原則上根本不可能發生故事的兩個人,若是不小心流落荒島十數年會不會對彼此動心,會不會接受對方。在我小時候的認知里是不會的,而我現在的認知告訴我,那是有可能的,因為人總得給自己的情感找到一個寄托的對象!就像《倚天屠龍記》里的張翠山和殷素素,《三體3》里的云天明和艾aa,程心和關一帆,若是沒有特定的遭遇將他們弄到一起,肯定也是不會有故事的!而在高中時期使我心動的那個女孩,分明第一次認識的時候并沒有使我心動,甚至還有些許的嫌棄。記得她當時找我借一個英語單詞隨身記我還不愿意借給她,被她一把搶過去了,我看她是個女孩子就沒有與之計較便由她去了!后面又找我幫一些小忙,聊天,或主動分享一些事物。然后我才慢慢敞開的心扉。但這都不是我主動選擇的結果,是一個不由自主的過程。所以喜歡一個人從生理上來講到底是因為什么?荷爾蒙?那么假設A女孩和喜歡B女孩都使我心動,那么產生的荷爾蒙是完全一樣的還是不一樣的!如果不一樣,那么說明對某人產生的荷爾蒙同基因一樣是唯一不可替代的物質!那么將其提取出來注射到另一個男孩子身上,也會使他同樣對那個女孩動心!那如果是完全一樣的荷爾蒙,則荷爾蒙的分泌只是一個過程,分泌完那一瞬間就被分解!否則完全沒有理由解釋這一切!因為荷爾蒙都是一樣的,那么,為啥你只對這個女孩動心了,而對另外的沒有動心呢!不過從這一點看我應該是一個慢熱的人。包括小學時暗戀的那個姑娘,其實我從幼兒園就認識,但是在三年級的時候才動心。所以這也證明我個人對于父母他們的婚戀觀很不適應,比如今天早上相親剛認識,下午就問我行不行,要不要得,開明一點的就是感覺合適就先談著,然后幾個月以后就結婚。我覺得這很草率,即對自己不負責,也是對對方不負責,如果結婚以后發現不合適,暴露出之前沒有發現的矛盾,那么同時毀掉的是兩個人的幸福!一件衣服只穿幾個月我們都會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去考慮和選擇;買車的話,可能會開幾年十幾年,我們大慨得花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去選擇和考慮;買房的話,得住幾十年,我們會花幾個星期乃至幾個月的時間去選擇和考慮!而選擇伴侶是需要相伴終身的,卻顯得如此草率是沒有理由的!既要考慮兩個人在一起的主觀感受,即是否相互喜歡,也要考慮兩個人的性格、興趣愛好、家庭條件等客觀條件!即是否相互合適!很多時候其實是別人符合自己的擇偶標準,而自己又不符合人家的擇偶標準!有時候卻剛好相反!但那有什么辦法呢?感情也從來不是我們能左右的,這不怪別人,也不怪自己!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是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讓自己配的上自己所喜歡的一切,當然,這得付出代價,很大的代價!而我母親又將結婚這件事當成一件任務來看待,使得我本能的很排斥這件事。似乎同誰結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結了。以至于在其他事情方面我們都可以心平氣和的聊天,但是在這個話題上就免不了吵吵。當然這并不是她的錯,也不是我的錯。她也是出于好心,這我是理解的,也許到了她這個年紀,我也會變得這樣,這我是不敢保證的,先天基因和后天的環境會將我塑造成怎樣的一個人,從來不是完全由我自己決定的!我們也不想吵吵,這都是時代烙下的印記,我們都局限于自己的認知,以及對于情緒的控制力。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聊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操持沉默,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吵吵,但是我會不自覺皺眉,媽媽看見以后會提醒我不要皺眉,但是卻不會選擇終止這個話題!與父母他們那個年代的低欲望社會不同,當今社會是一個物質豐富的高欲望社會,如今滿大街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玲瑯滿目,使人目不暇接,讓現在住習慣了樓房的人一下子回到鄉下住泥土房,住窯洞多少會有些不適應,應該來說是很不適應!或許那個年代和誰結婚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結了,畢竟飯都吃不飽,生存都成問題,哪還有那么多心思去想其他的!但是就欲望本身而言,也不能怪現在的年輕人矯情,想的多,挑剔得多,畢竟也都是環境和時代的產物。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要保持父母那個年代的低欲望,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場非不尋常的經歷,使人看穿一切,放下一切,而至那時,離出家也不遠了,卻完全又沒有結婚之必要!“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可是那個年代多少人是可以有機會走出大山去看所謂的“滄海”和“巫山”呢?或許很多人并不是彼此的最優選擇,或許那會兒大家對于自己的情感也都沒有具體的概念,只是感覺差不多,還行然后就在一起了!可能也說不上多么喜歡,而思想也比較純粹,所以也能于柴米油鹽里攜手走完一生。若按照此模式復刻至今天我們這代人身上,估計離異者多于相守一生者,而能走到最后的人,其中也有一部分是不快樂不幸福的,家庭矛盾突出,相互不理解,奈何投入的沉默成本太大,投入的時間,金錢不允許他們重新選擇人生,更重要的是架不住親戚朋友背后的閑言碎語,指指點點,這里又是一個面子問題,多少人因為面子而變得不理智呢?所以那會你該怎么辦呢?在一起又不幸福,離又離不起,不是害人害己嗎?若是有了孩子,又將其置于何地呢?而且讓我不能接受的一點是相親的時候母親會跟著去,這使得我對比沒有一點興趣。對于大部分i人來講,戀愛的過程是一個隱私,不想讓其他人過問和知曉,直到他們決定準備結婚才會考慮見家長。如果在還沒有戀愛的時候,就被人所知曉,這個過程就不可能繼續下去而使之成為一個帶有商業性質談判。即使我根本我見過對方!即使對方有可能是我心儀之人,但成功的可能性不會很大。而且同前所述,若是三個人以上的人,除非都是特別熟的人,否則我不能闡開心扉的交流而只是那個傾聽的人!當然,這一切并不由我的意志所決定,性格弱點是一個堅固的牢籠,我無法掙脫其賦予我靈魂的枷鎖!比如i人之間,通過文字交流可能會進行非常深入的交流,但是面對面坐著就不行,只能聊些家長里短!那是因為文字僅由心發而不受性格之拘束!面對面一句話說不出的兩個人而隔著屏幕卻有可能聊的津津有味、熱火朝天!所以看一個人的朋友圈大概可以看出一個人心中所思所想,以及他所關注的問題,至少可以看出他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卻不能證明他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對于情緒的認識:從前我認為情緒由我們自己所掌控,開心與否,快樂與否,生氣與否,傷心與否……都有我們自己所掌控。事實上不是,這一點我想我必須得說清楚,否則我的行為、思維將不被人所理解。事實上情緒一直都是我們人類的弱點,并不由我們自己所掌握。而是有讓我們產生情緒的人或者事物所控制。七情之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之生、死及耳、目、口、鼻所產生的欲念皆如此!比如別人在大街上罵了你,你生氣了。那你就是生氣了,并不是因為你想生氣所以才生氣的!而是罵你那個人他的話觸動了你,所以你才生氣!當然,你也可以不生氣,那是他的話沒有觸動你,但這并不是你選擇的結果,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即便你已經很生氣了,但是裝作不生氣,但裝作不生氣終究還是生氣了!你只是控制的情緒的爆發,并沒有控制情緒本身!如果只是假裝不生氣而以此來顯得自己很大度只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內耗!倒不如堂堂正正的生一次氣,將氣都撒出來,氣撒出來了,心情就好多了!所以,單從這方面講,信奉佛家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而言,我更覺得道家的“死道友不死貧道”更符合我們中國人的人生哲學!所以,我們開心也好,傷心也好,難過也罷!都不是我們選擇的結果,都只是由相應的人或者事物觸發了你的情緒!故我們既要修心,同時也要修身!很多時候,我們身體的想法并不代表我們內心的想法,比如:你投籃的時候,心里想的是要投中,雙手卻投不中;你用右手寫一個字,再讓左手寫一個一樣的,你會發現根本控制不了,饒是如此,右手就寫的很好了嗎?你再拿出一個王羲之的字讓右手寫寫看,好像也達不到那個效果。而要想達到這個預想的效果,是需要修煉的。修心是為了提高認知力,而修身是為了提升實踐力!想寫好字,畫好畫,得修,得煉;想說話字正腔圓,或者溫柔動聽,也得修,得煉;想唱好一首歌,跳好一支舞,彈奏好吉他,也得修,得煉。做其他任何事也是一樣。我們的一生是極其短暫的一生,我們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一個大學教授炒不好一個菜是有可能的,我們只能有選擇的去做好一些事,而放棄去做另外一些事的機會!以照前文觀點,如果一個人是喜歡我或者不喜歡我。都和他沒有關系,而取決于我身上是否有觸發他喜歡或者不喜歡的點。同樣,我喜歡一個人或者不喜歡一個人,也不由我自己所決定。這都不是我們意志選擇的結果!喜歡,很可能只是對方的一個微笑溫暖了你的心,亦或者是得體的穿搭閃亮了你的眼!所以那句:“我喜歡你,與你無關”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你長成了我喜歡的樣子,怎么說還與你無關呢!倒不如說是與我無關還正確一些!所以當我媽媽問我為什么不喜歡對方時,我竟然不知道按照她能理解的方式回答她。這里在補充一點,不喜歡不等于討厭!不討厭也不等于喜歡!但是人的潛意識會錯誤解讀這層意思。以至于我回答他們的問題一直很謹慎,害怕曲解我的意識。比如將不喜歡解讀為討厭、嫌棄,從而顯得很沒有教養和禮貌。生理需求是一個沒法討論的話題。而心理需求,我覺得應該是彼此有強烈的分享欲,傾聽欲。不管是開心的或者不開心的人或者事物,都愿意講給對方聽,而對方有剛好能理解你的想法和感受,并能給予合適恰當的反饋、安慰和幫助!優點:有很強的時間觀念,守時,講信用。做事情遵循安全邊際原則,比如一件事情半個小時能做好,我會提前四十分鐘開始做。但事有兩面,這么做的缺點是不能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和臨危處置能力。雖然我盡可能的不將自己置于危險之地,但是也有許多事情不由得我們選擇!很少找人借錢,如果借了,一定會按時歸還,再借也要歸還,不然會睡不好覺,這一點應該遺傳自我的父親!但是,若是別人找我借錢又不按時歸還,且在約定的歸還時間又不說下什么情況的話,我就很氣憤,卻又狠不下心來撕破臉皮。是的,這還是我性格的原因,怕得罪人,讓我陷入內耗!畢竟能借錢的一般都是交集比較多的親戚朋友或者同學,要么就是對我有所幫助讓我無法拒絕!這里說一下:一個長時間沒聯系你的朋友忽然聯系你,一定要小心,多半是找你借錢。而一個不是特別熟至少段時間內沒啥聯系的人忽然找你借錢也說明的一個問題,在他的熟人圈子里,至少是他經常聯系的那部分人里面,他已經借不到了!這時候一定要特別小心。雖說事不過三,但是傷害過你一次的人千萬別給他第二次機會!當然我不是說對方有困難還非要把其往死胡同里逼,但是在約定的時間里至少的有個說法我覺得是必要的!不然鬧出很容易鬧出矛盾和誤會!百善孝為先,常懷感恩之心。定期給家里打電話,能記住父母、爺爺奶奶的生日和電話!在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和他們生日送個小禮物或者打個電話!在我父親小時候,吃東西吃壞了肚子,爺爺背著他輾轉在幾個醫院之間,在哪個年代很多地方都沒有通客車,幾個月的時間,不知道走了多少路,最后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使得父親能度過危機。爺爺是給了父親第二次生命的人,不然怎么會有后來的我!又同奶奶一起將我撫養長大,如今他們都已經過了耄耋之年,我又因為工作身處異地,不等陪伴其左右,一年中相處時間屈指可數,每一次的相見都會發現他們頭發白了許多,皺紋由多了許多!因為經濟不景氣,母親在家守著小店,還要干著著農活,更顯得心力交瘁,情緒不穩定,好在父親包容心特別強,不管母親如何吐槽、抱怨都不去反駁、爭辯,父親一生好強,其小時候上山里打柴,家里人去接他,替他背一段,他不許,非要自己背回家。在工廠的苦和累從來不給我們講,也從來不同家里人抱怨!這一點上看,我繼承了他的一些優點但是又之遜色許多。在吃苦耐勞方面也遠遠不及,一根樹木,我抬一根猶顯得吃力,父親能一個人扛兩根!當然,這可能也和我們從小成長的環境有關!我們這一代人確實普遍不及他們那一代人能吃苦!即使和比我大幾歲的表哥比,我和表弟也遜色許多!而我弟又比我們稍遜一籌!在友誼方面,我感覺我從來沒有刻意的去經營和管理過,我的好朋友并不多,在他們過生日的時候,或者逢年過節的時候我會專門刻意打電話或者發消息祝福一下,或者,其他時間就很隨意,有時候想起來就聊一聊,嘮一嘮,聊些有的沒的,休假的時候能遇上就聚一聚,能約就約一下,吃個飯或者出去逛一逛,溜達溜達,遇不上或則沒空就算了,從來不強求,喝酒啥的也隨意沒什么講究!黃凱是小學時因為看課外書認識的,當時在后山聊三國便學著劉關張結拜了,以后都以兄弟項相稱,后來在初中有一個學期我們又是一個宿舍,至初中畢業以后到如今我們已經快二十年沒見面了,中間應該是見過一次的,那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可能我們一年中也打不了一次電話,但每次彼此過生日我們都會給對方發一個消息,打視頻的話不一定會接,可能很多年過去了,我們已經身處不同的城市,不一樣的圈子,能聊的話題也可能也已經不多了,每次收到生日祝福我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當年一起玩耍的校園生活,或許這才是最好的,我們記憶里尚儲存著當初最美好的一些記憶,如果一碰面,很可能那些記憶就會被當下的變化所替代,可能這就是原因,也可能確實很忙!文鑫和李科是高一的時候認識的,當時還有另一個兄弟,叫肖舸,組成兄弟四人組,課間一起打鬧玩耍,周末一起出去爬山,最遠的一次就是去了文鑫家里,但后來就慢慢只剩下我們三個了,十多年了,基本上每年都會聚一次,李科口才比較好,名字雖為李科但卻是個文科生,我和鑫的話都比較少,都是你一句我一句的講,科和我們一起可以做到滔滔不絕的講!這是最好的幾個朋友,開心不開心的都能聊,包括相親啊感情方面的問題遭遇啥的一些事都愿意彼此分享。我們幾個都記得彼此的生日,經常不用等對方發朋友圈,生日短信祝福就到了,科直接將他重要的人的生日備注在微信備注欄里和姓名一起,后來我也效仿他這個習慣。鄧成雨是小學二年級時的同桌,三年級以后她就去了外地讀書,神奇的是上初中的時候又回來了,而且我們又成了同桌!而另外一些同學,與之同窗五六年甚至七八年都沒有機會做同桌,也算是一個奇遇吧,因為這個緣故,我們也算成了好朋友,高中畢業以后就沒咋遇到過,只是那年春節休假,剛好是同一天抵達重慶,在朋友圈看到了各自的動態,準備聚一下,因為一些其他的應酬便沒有!劉高君也是高一的時候認識的,也做過幾天同桌,當時其特別能嘮嗑,帶我們出去玩的時候,遇到過路的貨車就招手,讓師傅稍一程,基本上師傅都會同意,上車就笑嘻嘻的說個不停,倒像是認識了好久的熟人一樣。看,這就是天賦,不服都不行!高中畢業以后他就去cj,第一年的時候給我寄過一次信,并附帶著他們當時跑步的照片。梁毫沒記錯好像是高二的時候認識的,我們從來沒有一個班過,也沒有住過一個宿舍,認識完全是一本《史記》,當時我們宿舍有一個他的朋友,過來串門,看見我床上的《史記》便展開聊了起來,居然很投機,也有一些相同的愛好,頗有相見恨晚之意,算是一見如故吧!而同學里一些同班好些年了,也未見得能聊到一塊兒!駱朋吉是個愛結交朋友的人,帶了點梁山好漢的豪邁之氣,經常帶我們十幾個朋友同學去他家里玩,讀大學期間還經常往來,有一次寒假還一起去打了寒假工!而大學畢業之后我去了東北,就沒咋聯系!我們適合坐下來一起有一句沒一句的嘮嘮嗑喝喝酒啥的!而電話里聊的話有一句沒一句的好像也不知道聊些啥!
還是要多讀書,特別是歷史書,哲學書,你會發現,我們身處這個時代是幸運的,雖然也有諸多的問題和矛盾,但我們若能將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都經歷一遍,依然能得出這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