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世界觀
- (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 708字
- 2021-11-30 16:52:05
論學術自由
學術職位有很多,明智而高尚的教師卻很少。報告廳很大也很多,真正渴望真理和正義的青年人卻不多。大自然制造的物件有很多,但令其鐘意的產品卻很少。
這些我們都清楚,那為何還要抱怨?難道不是向來如此,將來也將一直如此嗎?誠然,大自然給我們什么,我們就得接受什么,但也有一種類似于時代精神的東西,它是某一代人彼此傳遞的典型的心靈態度,給社會打下了它的獨特印記。我們每一個人都應以轉變這種時代精神為己任。
試把一百年前大學生們生氣勃勃的精神與今天流行的精神進行對比。那時,他們相信人類社會能夠得到改良,尊重任何誠懇的意見,并擁有偉大人物曾為之獻身奮斗的那種寬容。在那些日子里,人們為一個更大的政治統一體(當時被稱為“德意志”)而奮斗。熱衷于這些理想的正是大學里的學生和教師。
如今,也有人在渴望社會進步,渴望寬容和思想自由,渴望建立一個更大的政治統一體,即我們今天所說的歐洲。但我們大學里的學生和教師已經不再能體現人民的希望和理想了。任何人只要清醒而冷靜地打量一下當前這個時代,都必定會承認這一點。
我們今天聚在一起就是要對自己做出判斷。本次會議的外因是貢貝爾事件。這個宣揚正義的人以滿腔的熱情和極大的勇氣,光明磊落地揭露了許多尚未得到懲處的政治罪行。他通過他的書為社會做出了極大貢獻。但正是這樣一個人,其大學里的學生和許多教員卻一心要把他驅逐出去。
絕不能允許政治激情發展到這樣的地步。我深信,任何不帶偏見地讀過貢貝爾著作的人都會有和我相同的印象。若想建立一個健康的政治社會,像他這樣的人是必不可少的。
讓每一個人都根據自己所讀到的東西,而不是根據道聽途說來判斷吧。
果真如此,那么貢貝爾事件盡管有不光彩的開端,但也可能變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