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中華現代佛學名著)
- 湯用彤
- 684字
- 2021-12-01 18:41:56
古阿育王寺
《弘明集》宗炳《明佛論》,謂佛圖澄言臨淄城中有阿育王寺遺址,猶有形象承露盤,在深林巨樹之下。石虎依言求之,皆如言得。又姚略叔父為晉王(即姚緒,見《僧傳·法和傳》),于河東蒲坂古老所謂古阿育王寺處,鑿得佛遺骨于石函銀匣之中。因是宗炳論曰:“有佛事于秦晉地久矣哉。”阿育王者,威力廣被于印土,宣傳佛法,至為盡力。其后佛書中載阿育王神跡甚多。釋教入華,王之聲威當與之俱至。《開元錄》載:后漢支讖譯有《阿育王太子壞目因緣經》一卷,西晉安法欽譯有《阿育王傳》五卷。晉宋之間,中夏此項傳說之記載當亦不少。東晉釋曇翼以育王造像,分布在四方,何其無感不能招致,乃專精懇惻,請求誠應。又釋慧達,本名劉薩阿,發愿覓阿育王塔像,禮拜懺悔,自并州南游建業,禮長干阿育王故舍利塔。又至縣拜阿育王塔。東西覲禮,屢表征驗。(上見《高僧傳》。劉薩阿事亦見《珠林》卷十三及三十八,均多怪異,不可信)可見尊崇阿育,至為熱烈。而阿育立八萬四千塔于宇內之說,亦必風傳當世。故臨淄、蒲坂地下所得,皆指為阿育神跡。其他如吳孫皓于建業得育王金像(見《珠林》卷十三),晉犍陀勒知洛陽山中有古寺基墌(《弘明集·后序》)。因宗教之熱誠,經好事者之附會,此等故事在社會中流傳蔓演,固甚易易。按魏晉佛塔,或原系中國式建筑(見《營造學社匯刊》第四卷第一期劉敦楨復艾克教授書),掘出基墌,認為古塔,原無足怪。至若金像,秦始皇已有制作,地下枯骨,所在皆有,不必即其所傳故事,盡屬虛構也。不過阿育造塔八萬四千,按諸史實,并無其事。而佛陀造像在育王時,印度尚無其事。(說見下)則指為古寺,必出于教徒迷信,其失實自不待多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