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桂萼的報告,朱厚熜一愣。
包括其他的官員也都是一樣的表情。因為這個數字實在是太驚人。
正德十六年朱厚熜剛剛登基,當時大明朝的田賦折銀大約在2300萬兩左右。應該說明孝宗、明武宗時期,大明朝每年的田賦折銀都在2000萬兩到2500萬兩左右。不會太低,但也不會太高。嘉靖9年,也就是5年前的時候,隨著不少省份丈量土地,也實行了“一條鞭法”,田賦增加不少。當時大明朝的田賦是4300萬銀元左右。當然這都是折銀計算的。
大明朝雖然推行了“一條鞭法”,但并不是說田賦都是銀子。
目前收的田賦,主力依舊是米麥為主的實物稅。
大米、小麥、玉米是目前大明朝田賦征收的主要實物。本來朝廷是把番薯也放進了稅收當中,因為番薯產量高。但只執行了一年就廢除。因為番薯根本無法保存,做不了稅收實物。儲藏和運輸過程當中損耗太嚴重,所以從實物征收當中去掉番薯。加上一些少量的高粱之類的其他糧食作物,組成了主要是田賦實物稅。
當然隨著實施“一條鞭法”,大明朝田賦當中的白銀收入也是迅速增長。嘉靖九年朝廷田賦當中白銀收入還不到500萬,但按照戶部現在的統計,嘉靖十五年的時候白銀收入會超過2000萬,而且這個數據一直在增長。
這主要是權貴和大地主交稅增加,他們多是用銀子交稅。當然富裕地區的老百姓,也是選擇銀子交稅。朝廷目前實施的“一條鞭法”,南直隸、浙江地區包括山東、湖廣、廣東一部分富裕地區,都是采取銀元交稅,是強制性的,要求他們必須要用銀子交稅。因為這些地區的海貿發達,大量的白銀流入這個地區。這里的農民手中都不缺少銀子。
不過其他白銀缺乏的地區就不強制用銀子交稅,但如果愿意用銀子交稅,朝廷也是允許的。
現在隨著海貿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白銀流入大明朝。大量白銀流入大明朝的結果是白銀價格走低,開始具備在民間大規模流通的條件。之前白銀之所以無法成為主要貨幣,就是因為白銀價格太高。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銀子是大票,平時根本用不上。
現在白銀增多,加上朝廷鑄造的銀幣當中,有很多幣值低的小銀元。這些小銀元目前在民間流通很多。所以朝廷的“一條鞭法”推行的越是順利。
而“一條鞭法”給朝廷帶來的田賦是真的越來越高,但朱厚熜還是不敢置信。
大明朝的田賦竟然能夠折銀7740萬銀元。
相比起剛剛登基,漲了三倍。
朱厚熜很是嚴肅的道:“桂卿,你是戶部尚書。‘一條鞭法’又是你主持推廣,你可知道在這里妄言是什么罪過?可知道欺君是何罪?”
田賦達到7740萬銀元當然是好事情。
但朱厚熜也是擔心桂萼謊報數據。歷史上張居正丈量土地,推行“一條鞭法”的時候,把數據和官員政績掛鉤在一起。結果出來了大量弄虛作假的。
朱厚熜可不想為了數據而數據。
現在朝廷財政越來越好,朱厚熜并不需要這種粉飾。
“皇上,臣不敢妄言。這的的確確是戶部和稅務總司根據這幾年我朝田賦征收和變化計算的。”
桂萼拍胸脯保證。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好幾次重要的賦稅改革。而目前推行的“一條鞭法”,顛覆了之前很多稅收模式,是可以載入史冊的一次賦稅改革。
而桂萼就是這項改革的最初建議者,也是全面實施的負責人。
早在桂萼在戶部主事的時候,就提出過“一條鞭法”的雛形。經過朱厚熜、內閣、戶部多年的實施和完善,一直到了桂萼當戶部尚書的時候真正實施。
所以桂萼是非常重視這個事情。
這可是能夠名留史冊的事情。
稅務總司總司長唐龍站出來道:“皇上,關于明年田賦的數據,是我們稅務總司和地方稅務司經過計算之后統計的。也考慮了這幾年各地水災和旱災,最后得出的數據,絕對不會有錯。”
這些年稅務總司的地位是越來越高。
因此總司長這個職務,含金量也是越來越高。畢竟稅務總司負責全國的稅收,光是各種職位就非常多。加上稅務總司基本上是垂直領導,全國稅務司那些職位,就讓稅務總司的含金量非常高。
不說那些進士,就是想要入仕的那些舉人也都盯著全國稅務司的位置。因為這里的官職多,安排起來容易。但因為這是垂直領導的,所以不知道多少官員走稅務總司的門路。
更重要的是,這可是收稅的衙門。手中大批大批的資金流動。就算稅務司只是收稅的衙門,收稅之后那些稅是要進入戶部的戶頭。但那么多的錢流入流出,各地稅務司稍微截留一些,對于地方都是驚人的數據。朝廷部門也是一樣,有錢就有權。沒錢的部門,肯定是要求著有錢的部門。
加上唐龍是吏部尚書張璁的同鄉,跟著張璁在湖廣任過職,是張璁派系的重量級大佬。所以唐龍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重。
但越是如此,唐龍就越是小心。
因為現在朝廷所有人都知道,張璁入閣只是時間問題。甚至張璁成為內閣首輔,都只是時間問題。等張璁理政,唐龍作為張璁派系的大員,也是有機會入閣的。
因此唐龍非常小心。
稅務總司統計上報的數據,是非常保守的數據。因為唐龍擔心說大話之后,明年田賦達不到上報的數據,因此他是往低了上報的。而且現在很多新開墾的耕地,田賦并不是足額收取的。相反不少新開墾的耕地,還需要幾年才能夠完整的收稅。
以唐龍的計算,十年之后朝廷的田賦有可能超過一億。
但這個只是他的計算,他不會隨便說出來。現在上報的七千多萬銀元,已經讓朝廷上下非常震驚。
“好。”
朱厚熜點點頭。
如果是真的,那么實在是太好了。
加上商稅、關稅,以及鹽茶稅等特種稅收,和朝廷一些產業的利潤,全國稅收超過一億銀元以上。有了這么多錢朝廷做任何事情都簡單很多。
這是朱厚熜登基的時候,想都不敢想的財政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