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大發展
- 明朝大昏君
- 隨遇而安寫手
- 2210字
- 2023-03-03 20:20:48
國力蒸蒸日上。
真的是如此。
不管是喜歡朱厚熜這個皇帝的,還是不喜歡朱厚熜這個皇帝的,都不得不承認朱厚熜這個皇帝是大明朝的中興之君。所有人都知道目前大明朝處于一個大盛世。朱厚熜登基十五年時間,大明朝不管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都在大發展。
政治上不用說。
別看朱厚熜是藩王登基的,在朝中完全沒有根基。但朱厚熜登基之后,雖然有過“大禮儀之爭”,但也沒有發生大問題。更沒有發生過嚴重的皇權和相權的沖突,到現在正德朝的老臣陸陸續續致仕離開。這個過程當中朝廷非常安穩的渡過了政權交接,并沒有發生太大的動蕩。
朱厚熜這個藩王登基的“小皇帝”,駕馭朝政的能力超過了正德朝老臣的想象。楊廷和離開之后,朱厚熜任命費宏擔任內閣首輔,到現在已經十年時間。
內閣首輔的穩定,對于穩住朝局有很大的好處。政治上的穩定,對于整個朝局都是有巨大的好處。因為政治動蕩,很容易牽扯那些官員。一次風波就會牽連一大批官員。而且越是政治動蕩,那些官員為了自保,越是需要找同盟。可是官員找同盟,接下來就會出現黨爭。
黨爭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東西。
一旦發生黨爭,到時候朝廷就根本做不了事情。因為所有的朝政,都成為黨爭的靶子。黨爭激烈,皇帝都控制不住局面。
所以現在這種局面是皇帝高興,官員也高興。
軍事上更不用說。
接連打垮了韃靼右翼三萬戶,橫行一時的漠南部落完全沒落。以及朵顏三衛接受朝廷的盟旗制度,朝廷對于朵顏三衛的控制力大大增強。
有了在朵顏三衛推行盟旗制度的經驗之后,朝廷在漠南部落當中也是實行盟旗制度。劃一個地盤,草原部落只能在規定的地盤之內放牧。朝廷還會任命官員,一個是朝廷派遣的官員,一個是從幾個部落當中選出來的官員,一起管理地盤之內的草原部落。
這種盟旗制度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朝廷最怕草原部落居無定所。只要把他們固定在某個地盤上,朝廷對他們的控制力就大大增強。
可以說自從朱棣之后,大明朝的邊關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穩定。甚至可以說朱厚熜目前在草原取得的優勢,差一點點就可以和當年朱棣相比。
邊軍戰斗力也越發強大。
除了在北方邊關屢打勝仗,朝廷在西南用兵,把西南主要的大土司全都解決。那些大土司在西南有七八百年歷史,甚至上千年歷史。在朱厚熜手中,目前除了永寧奢氏還沒有解決,其他大土司全都擺平,再也沒有實力在地方割據。
當然一直困擾東南沿海,乃至于歷史上成為大明朝心腹之患的倭寇之亂,這幾年也是消停了很多。雖然沒能夠完全解決倭寇之亂,但已經沒有以前那么猖獗。
可以說朱元璋、朱棣之后,大明朝迎來了軍事上的巔峰期。
文化上,應該說在教育上朱厚熜登基之后上了一個大臺階。
目前大明朝的教育是蓬勃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盛世。在朱厚熜的推動之下,全國重要的城市都開設了圖書館。甚至在朝廷的號召之下,很多地方鄉紳也支持這種模式。全國一些富裕的縣城,也有自己的圖書館。這都是真正的圖書館,不是名義上的圖書館。
朝廷支持大規模印刷那些重要書籍。
本來不少書籍在街面上根本找不到。要么在朝廷藏庫當中,要么在那些大家族的私藏當中。對于很多寒門學子來說,他們很難有機會見到這些寶貴的書籍。
為什么寒門考科舉困難。
就是因為你的閱讀量根本不行。很多重要書籍你根本拿不到,你就算是有錢也看不到。所以那些寒門學子只能是天天死磕最基礎的知識。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在科舉場上怎么能夠戰勝那些大家族出身的學子。那些大家族子弟,對于如何考科舉都有一套傳下來的方法。而且他們的閱讀量,根本不是寒門子弟能夠相比的。
但隨著朝廷放開很多藏庫當中的書籍,很多寒門學子都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寶貴書籍。甚至因為要印刷的書籍太多,直接帶動了大明朝的印刷業和出版業。
大明朝的印刷技術也是突飛猛進。
其實這就是需求帶動市場,市場帶動技術的發展。而印刷業的發展,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印刷成本的下降。而印刷成本的下降,帶動書籍價格的下降。而書籍價格的下降,讓讀書人讀書越來越容易。
除了這個之外,朝廷還推動全國小學堂的發展。
期初建設小學堂的時候,朱厚熜可是從自己的內庫出了錢。后來隨著朝廷財政的富裕,全國范圍之內都推動官辦小學堂。
這可謂是功在千秋的大事情。
當然這些都離不開經濟的大發展。不管是軍事上,還是在教育上,想要有大成績,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投入更多的錢。這個從朝廷財政可以看出來。
現在朝廷財政都漲了多少倍。
光是田賦一項,就比剛剛登基的時候所有的財政收入多了兩倍。
正因為朝廷有錢了,才能夠投入更多資金在軍事和教育上。所以嘉靖十四年、嘉靖十五年,朱厚熜的關注點都在朝廷財政上。
“灤河鈔關的情況怎么樣?”
“灤河鈔關今年的收入是七萬三千銀元。”
稅務總司總司長唐龍回答。
目前大明朝鈔關當中,當屬山東臨清鈔關為天下之最,每年的鈔關收入超過五十萬銀元。不過這幾年武昌鈔關和廣州鈔關的收入迅速增長,都在三十萬以上。
一個是長江最重要的鈔關,一個是珠江最重要的鈔關。
大量物資通過長江和珠江,所以這兩個地區的鈔關收入一直在猛漲。
不過朱厚熜在天下鈔關當中,最重視的還是灤河鈔關。大明朝歷史上第一次用銀行貸款疏通的運河,效果如何朱厚熜當然關注。
朱厚熜支持銀行的發展,支持大明朝金融業的發展,導致大量的資金流入銀行。這么多錢當然要流動。對于朝廷來說,交通建設是花費資金最多的地方。
如果能夠找到一個有效的辦法,支持大明朝交通發展,好處是很多的。
“七萬三千銀元?”
這個收入不低。
當初薊遼總督趙載和熱河布政使底蘊給朝廷的報告當中估計的數據是五萬銀元左右。沒想到五年下來,鈔關收入已經超過七萬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