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鄉里人總被鄙視
鄉里人還是城里人其實都一樣是人,以前還沒有城時,全世界都是鄉里人,到了現在鄉里人還是比城里人多,按理說,城市源自農村,城市的發展基于農村,城市與農村的差別頂多就應該是經濟功能不同而已,那為什么鄉里人卻常被鄙視呢?
有人說,鄉里,是貧窮、愚昧、落后和無知的代言詞,鄉里人也就是這些貶義詞的代言者,也有人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吧,鄉里人就當然是社會最底層,最該受人鄙視的人群了。
我可沒這么天真,這樣的推理是荒唐可笑的。我一直就不認為鄉里人要低人一等,雖然鄉里環境相對較惡劣,資源缺乏,但人都是一樣的人,無非就是他們條件比城市要差,所學習掌握的生存技能不同,可人人平等是不可改變的,鄉下那樣的條件下依舊有很多優秀的人才涌現出來,現在每年鄉下能考上北大清華的人也不少,他們一點也不應該比城市里的人差,城里人也沒什么資本去鄙視他們的,相反他們更加能吃苦耐勞,做事更加有毅力,為人更加厚道,比城里人還多出不少優秀品質,比如洪戰輝等人。
然而,自從我家聘請了幾個鄉下來的保姆后,我完全愕然了,原來什么鄉下人城里人的觀念我都有了全新的認識,電視里講的,書上看的,媒體正在宣傳的,我完全改觀了我審視的態度,我并無意詆毀鄉里人,可魯迅先生實在是說的對極了,他實在是一個世紀前就把中國給看透了,難怪魯迅先生有這么多文章上了中學課本,難怪現在搞文學的沒有不研究魯迅先生的。
鄉里人,說到底,還是給魯迅先生說中了,就是有那劣根性。我也不是有意中傷或詆毀鄉下人,可這個現狀,和鄉下人本身是聯系很緊密的,而且不止是我這樣認為,包括是偉大的魯迅先生也是這樣,連普通民眾大都也有這樣的感受和心得,所以現在學生口中流行罵人的話包含有鄉里人的有“鄉里別”,年輕人口中的“鄉霸”,其他人群年人口中“鄉巴佬”等等。
為什么我對鄉里人有這么大改觀?這是我家那幾個鄉里保姆給我上的課。
他們從來就不會主動積極地工作,永遠都是消極被動且極不情愿的執行者,他們根本就沒有敬業精神,也沒有什么責任感,也不懂得基本的禮節禮儀,做事隨心所欲,而且還總是自我感覺良好,他們根本就不會重視別人的事,也不懂得尊重他人,卻總死要面子地捍衛自己的“尊嚴”,因為過久了窮日子,游手好閑的生活,他們都養成了懶散,懶惰的生活習慣,他們沒有文化,也沒什么本事,也沒什么經驗,可他們的眼睛就就認識一個錢字,哪里有錢,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往往又是辛苦最累又賺錢最少的,因為像他們這樣低劣的人不可能能賺到什么錢。
對他們的處境,我想是有原由的。文化水平低,是因為家境困難可以理解,可是工作還不愛崗敬業,沒有責任心,吃不得一點虧那就是他們窮得該死了;不僅如此,他們還動不動就是說被欺負,被侮辱,動不動就在人面前耍態度,擺譜子,自以為是,自行其是,還追求業余活動,那依我看,他們就是餓死路邊骨也活該沒人問津了。
我家請的第一個保姆,其名其姓忘記了,就算能回憶起我也不想想,沒有價值,浪費時間。大概近50歲,第一天領回家,已經是晚上了,一起吃了飯就她洗碗后休息一陣睡覺,于是我媽媽便去看了下她擦的碗筷,第二天,她變趁我媽媽不在時就發牢騷了,(當時我僅跟她有過打個招呼的交情而已)她說,你瞧你媽媽咯,我擦個碗她還要去檢查一次,把我當什么了人。我想,那當然,你才來我家不到一天啊,不過我沒說,接著她又說,你瞧你家這窗戶,真是難得擦啊,比別人家一般都難得擦。我就說了,一周才擦一次啊,又沒叫你天天擦。她見沒趣,走了。
鄉里人幾乎都這樣,后來的保姆也是如此,什么活都嫌重了,嫌事情難了,就算同意做了,又不認真做,不當回事情搞,再說了天天擦又怎么樣,嫌難就別做,哪有剛來第一天就挑三揀四的啊,這樣的工作態度就令人厭。要是哪個嚴厲點的公司招員工,這這樣的人肯定就是第一個被開除的。
第二個保姆,她的毛病就是有些自私,每天清晨一出去,借著買菜的機會就去順便把全院子的垃圾給撿了,收在我們樓底下,什么時間只要有空有去找點垃圾什么的,比起我們家支付的500元一個月的工資讓她做的事,那她肯定是撿垃圾積極多,盡管她撿的垃圾就幾毛錢一斤,盡管撿垃圾還要冒著太陽,冒著風雨,甚至有時還一無所獲但她就寧愿去撿,這充分地讓我們體會到了按勞分配的優越性——給固定工資,她就不會跟你認真做,就不會用心去做,比如一件衣服,一條毛巾,如果是你的,讓她洗幾十次也次不干凈;若是她的毛巾,她的衣服,那隨什么時候都是干干凈凈的,手洗加洗衣機加燙,都來盡了,盡管她的衣服一件只要幾十,你的衣服一件要幾百上千,但你的還是沒有她的值錢,你的衣服的最高洗滌規格無非就是她自己的洗滌擦腳布的標準了,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珍惜,根本不懂得尊重他人,他們心里,只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記得下雨天,地濕,她怕穿臟了自己的鞋子,就偷偷穿我們的鞋子出去,直到一天發現鞋子漏水了,我們發現是是她弄的,干脆把鞋子送給她了,從那以后,那鞋子,每周擦一次,干干凈凈的,你說這氣人不氣人?吃你的住你的穿你的,卻不為你全心全意工作,她一跟幾塊錢的皮帶去用你那幾百一瓶的皮油去擦,想起都另人氣憤。她們根本就不把你的東西做個東西搞,她們是最賤的人,就賤在這些地方,這就是他們的劣根性,大多保姆都有這通病,程度不一樣而已罷了。
他們是最鼠目寸光的人,長期地斤斤計較得失,以至只要是好東西,她都能培養出一種要我們防著的心態,總想占你的小便宜,卻不知不覺失去了真正的便宜,鄉里人蠢就是蠢在這些地方,動輒要升工資,一到吃飯,就說鄰家保姆多少多少錢,哪家保姆又有多少多少個,什么做菜一個保姆,養狗的一個保姆,做家務的一個保姆等等,這些他都一個人做,這么苦,那要加工資什么的,都令人反感了;過年時,我們給她一個幾百的紅包回家,她不但不感激,又攀比起來了,什么那家幾個保姆個個都有2000啊什么的,讓人見著到怕。他們根本就不領你的情義,你送她什么她都覺得該,一旦沒超過其他的人,他們就跟你過不去,搞消極工作,相反,我們鄰居上次買個什么東西,有硬紙包裝的垃圾,送她賣了幾元錢,那個感恩戴德啊,簡直就是她的再生父母,我們鄰居都納悶了,你們保姆這么好怎么還換?后來換她走人時她還去跟鄰居家告別,真令人反胃!
特別是他們一般都不會尊重人,又自以為是,通常你講話一半時會高聲打斷你去發表他們自己的見解,真是窮山惡水出叼民,他們行為習慣一般也不好,類似的比如進房間連敲個門都不會,把痰吐在垃圾筒或煙灰缸里等等陋習。
這也難怪中國名人中出了那么多政客,而占人口3/4的農民卻只有少數比例的原因吧,這樣素質的人是不可能有大作為的。不過,優秀的農民還是有不少的,我不否認;我想長期以來,農民留在人們頭腦中的形象如此低劣,以至成了貶義詞了,大概就源于某些低素質沒修養的鄉里人吧,這些懶惰,懶散,沒有責任心,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尊重人,也就如魯迅先生講的,這部分人的身體和靈魂也將變得愚昧和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