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海
我這人一生和大海有不解之緣。小時候生在浦東東海之濱的一個小村。老時又離鄉背井去了美國,家就在大西洋岸邊的新澤西州。一生中一次又一次地面臨大海,但是有兩次卻是難以忘卻的。
十一歲那年,哥哥突然失蹤了。父母焦急地四處打聽下落。后來有人告知,說他可能去了海邊的平湖鎮,想搭船去舟山島。父親帶著我,匆匆趕到平湖,只見海灘上停了許多木船,只等潮水一到,它們便可揚帆遠航。父親和我赤了腳在海灘上,走到一艘又一艘的木船邊,向船夫們詢問。我們不知不覺地離海岸線越來越遠了。突然,潮水涌來了,很快地淹沒了我的小腳背。父親說了一聲:“不好,趕快回去。”他攙著我的手往海岸急奔。想不到海潮是那么迅猛!不要大海無情人有情冰子幾分鐘,海水已浸到我的足踝。我不敢怠慢,喘著氣跟著父親飛奔。快近海岸時,海水已到了我的膝部。父親忙緊緊地抱起我向岸邊沖去。等到父親和我上了海岸,回頭一望,海潮已有兩米多深,有力地把木船托起,每只木船揚起了白帆,準備開航。父親輕輕地說了一聲:“好險啊!”。沒有父親,也許我被海水沖走了。海是那么神秘、險惡。幾千年來,不知有多少人被大海吞沒了!對海的恐懼和對父親的感激一直伴隨著我。
五年前,我的兒子從美國東岸的羅格斯大學轉學到西岸的洛杉磯大學。我們駕車橫貫美國四千英里。一到洛杉磯大學,放下行李,便去了有名的圣塔莫尼卡海灘去游覽。圣塔莫尼卡海灘終年陽光燦爛,碧藍的海水在陽光下閃亮。海灘邊的細沙上躺著許多女人,她們穿著花花綠綠的比基尼泳裝。留著長發的時髦青年踩著溜冰鞋在岸邊滑行……我無心觀望歡樂的景像,卻坐在一個冷僻的海邊巖石上遙望大海。啊,太平洋。我終于到了你身邊。這么多年,我生活在美國東岸的大西洋邊。望著無邊無際的太平洋,我似乎看到了彼岸———中國!我好象看到了上海的東海之濱的故鄉,海灘上,有一群光身的孩子在揀拾黃泥螺。累了,他們躺在海灘上歇一歇,餓了就拿出一個飯團啃幾口……孩子中不是有我童年的身影嗎?現在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坐在太平洋的彼岸,面對大海,正想著故鄉的人、事、情。
海是那么遼闊。我面對大海,只覺無奈,無力。大海分隔了多少代的多少人。我忽發奇想:如果地球的五大洲正如“版塊學說”所言,原是連成一片的,后被大海分隔。那么會不會像科學家所言,五大洲正在重新靠攏呢?真是這樣,世界或海峽兩岸連在一起,就不會有那么多的麻煩了。
面對大海,是我少年時代一個隱秘的夢想。徜徉書海之中,我很早就開始感受到蔚藍色大海的神奇與美妙,特別是浪漫派大師的杰作,到處洋溢著自由奔放的氣息。雨果的小說中,從《海上勞工》吉里亞特投身大海的悲壯之舉到《九三年》中朗德納克制服大炮的海上奇聞,再到《悲慘世界》中冉阿讓跳海脫身的驚險情節,無不浸透著大海苦澀的腥味。浪漫詩人拜倫、雪萊更是將他們的魂魄融入了大海深處。而想到普希金,心中就會涌起他那句發自肺腑的深情呼喚:“哦,大海,自由的元素……”
面對大海,我體驗著生命的激情。第一次見到席里柯的《梅杜薩之筏》,不禁為其慘烈的場景和磅礴的氣勢深深震撼。也許就在這一剎那間,我隱隱領悟了死亡才是最為本己的東西。死亡猶如一道閃電,瞬間照亮了整個生命的意義,使生命的執著更為強烈。大海并不總是溫柔的。當它狂暴之時,我們聽到了《奧德修記》之中海神暴怒時的驚濤駭浪和麥爾維爾筆下白鯨出沒時的洶涌澎湃,見到了康拉德筆下燃燒的邪惡和海明威書中嚴峻的挑戰。但正是在猙獰的死神面前,桑地亞哥老人那傲岸的風骨才顯出毫無矯情的純真。那一次,我仰臥在舟山的顛簸不已的漁船上嘔吐得滿地狼籍,但也正是在那里我淚流滿面地告訴自己要珍愛生命中的每一天。
感受大海的風云激蕩,已成為了我喚醒激情的力量之源。
面對大海,我感受著生命的瑰麗。大海是變幻無窮的。孔子樂山樂水的雋語,早就賦予了大海睿智機敏的特性。在大海面前,任何機械刻板的定論都顯得那樣可笑,大海深處,正靜靜地躺著那自以為是的泰坦尼克巨輪的殘骸。但變幻的大海同樣是有規律的。那些橫渡海峽的勇士與輕盈沖浪的健兒,就充分摸透了大海的脾性。同樣,要在宦海、股海等人生大海的浮沉中閑庭信步,更需要超人的智慧與膽魄。大海是寬容豁達的。羅素將生命的歸宿喻為大海是頗為恰當的。它以無私的襟抱接納形形色色的人們,而走向這樣的歸宿時,又有多少人能夠胸懷坦蕩、心無愧疚呢?大海又是浩瀚博大的。它以廣袤無邊顯示出天然的從容自信,它的自凈功能顯示出更新自我的勇氣和力量。面對大海沈紅旗它告訴我們內涵豐厚的“冰山原則”,它不屑一顧轉瞬即逝的蒼白泡沫。是的,想想大海,我們那浮躁的心態應會稍稍沉穩一些。
面對大海,我憧憬著生命的升華。古典中國極少詠海的佳作,難得的一篇木華《海賦》,也因詰屈聱牙而難以讀得盡興。儒家歌詠水光瀲滟的西湖靜美,禪宗欣賞月映萬川的人生哲理,但我害怕恬淡之中的無所作為,更害怕生命潛能的日益枯竭。我渴望佇立在巨浪咆哮的峭壁之上,感受生命的淋漓酣暢。我為海浪不惜粉身碎骨撞向礁石的悲壯而激動,為孤舟不懼狂風惡浪揚帆遠航的英勇而喝采。歷史正因那些不畏犧牲的先驅者而輝煌燦爛,我們又怎能安居斗室淺吟低唱?面對大海,我升騰起一種蕩滌瑣屑卓爾不群的凌云壯志,一種巨量吞吐氣象恢宏的海洋情感,一種突破羈絆乘風破浪的激情沖動,一種……
哦,大海。我愛水。我愛奔騰不息的江,愛美麗迷人的湖,愛活潑歡快的小溪,但更愛湛藍湛藍的大海。
? 陽光不銹
冬天來了,當枯黃的葉子燃盡了最后一絲美麗,天氣便涼了。而這時的陽光,也遠不像金秋那樣嫵媚光亮。冬青色的陽光斜斜地從窗上瀉下來,無聲無息。我就這樣兀自坐著,看著茶杯里的茶漸漸冷去,香味一點一點地散盡,世界好象慢慢衰老。
也不知什么時候,自己竟變得這樣的黯淡,這樣的消極。那些斗志昂揚的日子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漸漸在風中模糊。自卑,孤獨,苦悶,彷徨,像一只只竊小的蟲子咬在我的心上,而在失落與蹉跎中,手中也依然是一張沒有收獲記錄的白紙。
當我把這些濕冷的青苔說給阿越聽的時候,她靜靜地微笑,眼睛里流動著理解與安慰。她拍拍我的肩膀,伸處手去,說:“冬天是來了,陽光也有些淡了,但是它還存在啊,看——它不是在我手心里嗎?你應該看到它的美麗,著陽光就意味著,意味著希望和其他更多的東西,懂嗎?”我看著阿越鼓勵的眼睛,心里很感動,心河里也慢慢流動一絲暖意。
第二天,當我翻開課本的時候,里面竟落下一張小紙條,上面只有四個字:
“陽光不銹。”
一時間,腦子里突然閃出歐洲一位哲人的名言:“希望是棲息在人類靈魂中的一種會飛翔的東西。”是啊,希望,陽光!
我雖然沒有驕人的成績,但有較好的文采;我雖然沒有豐碩的成果,但也有一點一滴的進步。陽光還在,希望還在,我怎么能在世界放棄我之前就先放棄世界呢?
生命在季節的流轉里有歡笑也有淚水,自己也在一次有一次的磨煉中成長著,領悟著。曾經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生命猶如一條簡陋的繩索,倘若你能優雅地走在上面,你要微笑,你要感謝生命給予了你這么多,如果你不幸被它絆倒,在爬起來重新上路的時候,你要微笑,仍要感謝,生命給予了你這么多……”
是啊,微笑,我的確應該樂觀地面對人生,繼續努力吧,背著希望,背著生命給予的喜悅和磨難,我終于讀懂了阿越的“陽光就意味著希望和其它更多的東西,上路吧,不管在什么的季節,都應以一顆蓬勃向上的心面對生活,記住,窗外,陽光不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