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雜”
多吃點雜食,本不是件壞事。比如五谷雜糧,它里面含有人體內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維持體內平衡,增進人體健康。我小時候吃的精糧少,雜糧多,很羨慕大米、白面的日子,可真到了大米、白面的時代,卻出現了無數的小胖墩,或者小瘦猴,醫生說他們都是由于偏食,導致體內營養失去平衡所造成的,因而又來了個返樸歸真,城市人
爭相到街上去買雜面窩頭吃。我有一段時間便秘得厲害,我愛人也總是給我做雜糧稀飯吃。中國人有很長時間行走在溫飽線上,不管是雜糧精糧,也沒人在意過它是否有營養,果腹而已。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溫飽已經完全不成問題,口味也就越來越刁起來,滿足口欲已經成為第一要求,要吃的東西便越來越雜了。
他們竟吃起了珍稀野生動物。十幾年前我在海南做記者,曾幾訪廣州,那時"食在廣州",穗城美名天下揚,廣州的記者---"無冕之王",可以吃遍天下所有可吃之物,可惜我無福消受過。其實聽說最多的也就是一席蛇宴。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被招待蛇宴,總統看到一條蛇盤于宴桌中央,遲遲不敢下箸。我們中國的蛇使美帝國主義嚇破了膽,著實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一陣子。可發展到后來,廣州人什么都敢吃了,除了天上飛的飛機,地上跑的汽車輪子---就是這兩樣東西,如果能煮得動的話,廣州人也可以把它們做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吃的東西太雜了!我在海南萬寧縣采訪的時候,縣委同志就向我介紹過他們有世界上唯一的一片青皮林,其中生長著穿山甲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沒想到穿山甲也上了廣州人的餐桌!
聽說廣州人有生吞猴腦的飲食習慣,我沒親見,若見到了,真是毛骨悚然,那該是一副多么殘酷的景像啊!其它還有小白鼠、果子貍等,都在廣州的大小餐廳成為盤中之物。
"非典"在中國大地上肆虐了幾個月之久,至今還不能解除警報。起初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和預防中心宣布,已證實可能作為"非典"來源的動物有:魚類的鱘,兩棲類的大鯢,爬行類的蛇、蜥蜴……非常不幸的是,以上這些野生動物種類,差不多都已成為我們中國人的盤中餐了。后來中國的科學家研究出來了,"非典"的冠狀病毒和果子貍、猴的病毒基因非常相似,因此懷疑"非典"病毒很可能來自果子貍等野生動物。這下人類才放過這些可憐的生物,關注起自己的生命來。野生動物們逃過人類的"虎口",終于獲得了解放。
它們此時正召開山林大會,共同慶祝呢!
動物世界是弱肉強食的世界,但也有其自然的法則。人類自封為最高級的動物,也不能想吃誰就吃誰。有人說上天已經安排好了,安排好豬、牛、羊、雞、鴨、魚等供你吃,你再不能太貪了,去貪吃你不該吃的東西,那樣就吃得過雜了。實際上人類不可能像自己想象的這么強大,你自認為你征服了自然,自然在某一時刻會毫不客氣地懲罰你。像這一次"非典",很有可能就是果子貍等野生動物把病毒傳染給了人類,誰讓你貪吃它的呢?還是管住我們的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