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對智障兒童研究所創造的奇跡
有一次,我去一家精神醫院,看見一群智障兒擠在一間空無一物的房間里,這房間連個床和玩具都沒有,但這些孩子吃完飯之后雙手到處在空中亂抓。我發現智障兒所要的不只是同情,關心,他們心里有比食物更渴望獲得的東西。那就是利用雙手操作發展智力。
——蒙臺梭利
一、對智障兒用“特殊觀察法”
從事智障兒童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觀察。唯有借助不斷的觀察,去了解每個孩子的情形及需要,再采取有助于增進他們智力的方法。
對于智障兒采用觀察的方法,這也意味著,過去以藥物進行治療的智障兒,其活動空間不再只是醫院,而成為學校教育的對象了。1899年到1901年間,蒙臺梭利在智障兒學校任教。最初,送到這兒的智障兒主要來自羅馬各地的普通學校,后來由于績效良好,羅馬各地的精神醫院也都相繼將智障兒送往此校。
在人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蒙臺梭利覺得有緊急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必要,于是在學校同仁的協助下,她開始為羅馬地區教師準備一套針對智障兒的“特殊觀察法”及教育法。
她對于師資的培養不遺余力,特別在日后極力推廣蒙臺梭利教育法之時,她深知要想有效傳播自己的教育,首要關鍵就在于使每位特教老師能真正了解教育法的原理。因此,當蒙臺梭利教育法廣受歡迎時,蒙臺梭利教學法的師資訓練課程也隨之廣為流行。
蒙臺梭利認為,從事智障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觀察。唯有借助不斷的觀察,去了解每個孩子的情形及需要,再采取有助于增進他們智力的方法,并持續研究,才能找出更好的教育之路,這是觀察法的優點。或許有人會說,觀察法有過于武斷之嫌。但基于實證主義的觀點,它還是合乎科學性的。
由于蒙臺梭利對實證主義的方法有濃厚的興趣,因而促使她開始研讀伊塔及塞根的著作。雖然在這個階段,她對這兩人的理論并沒有真正深入的剖析。不過,這個時期的蒙臺梭利受到伊塔與塞根的影響之大,還是不可忽視的事實。
二、智障兒也是社會的一分子
蒙臺梭利主張:雖然他們沒有正常的思考智力,但他們仍應有權享有和正常兒童一樣的受教育權力。
大約5~6年的時間,蒙臺梭利將全部精力投在智障兒教育上,她自己宣稱這是份竭盡心力的工作。她說:“我為了讓這些不幸的孩子獲得新的生命、能夠重新投入人類的社會,在文明的世界中有立足之地,從別人的援助中站起來,并且擁有人類生活的尊嚴,這些年來,竭盡了所有的心力!”
1899年,她主持在都靈(意大利西部城市)召開的教育會議,會中發表一篇有關精神教育的演講,該內容是為智障兒童伸張人權的宣言。
演說中,她深切地表示:“智障兒也是社會的一分子,雖然他們沒有正常的思考智力,但他們仍應有權享有和正常兒童年一樣的受教育權利。”
這篇演說受到當時意大利教育首長奇多?巴克史利博士的推崇,他并邀請蒙臺梭利為羅馬的教師做一連串有關特殊教育的演說。這些演說果然引起意大利人民對智障教育的關心與注意,為意大利的特殊教育打下科學性的基礎。
對蒙臺梭利個人而言,這些演說也促使她正式著手歸納教育原理。若想要研究蒙臺梭利的教育理論,也不妨從這些演說中探知一二。
然而,這次演說所引起的最大影響,應該說是促成國立特殊兒童教育學校的成立。過去一直為人們所逃避、不愿接受的智障兒,如今也因為這所學校的設立,而成為社會的一分子,重新為人們所矚目。
三、她是怎樣關心起智障兒童教育的
當她看到智障兒童與精神病患者同被關在一起時,遭遇十分可憐,她由此蒙發了對智障兒童的同情,促使她開始研究智障兒的治療與教育方法。
促使蒙臺梭利對教育感到興趣的契機,是在1896年她在羅馬大學附屬的精神病診所擔任助理醫師的時候。由于那次機會,讓她接觸到智障兒童,因而激發了對他們教育的關注。那時,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到羅馬各地的精神醫院尋找智障兒,將他們集中進行治療。
在當時,智障兒童與精神病患者是沒有差別的,都被關在一起,遭遇十分可憐。由于蒙臺梭利對智障兒童的同情,促使她開始研究智障兒的治療與教育方法。
有一次,她去某家精神醫院,看見一群智障兒擠在一間空無一物的房間里,有所意圖卻又無法表達的樣子,簡直就是有失人道的對待。她問那兒的工作人員,為什么他們的房間是空蕩蕩的,連個床和玩具都沒有呢?工作人員回答:“因為這些孩子吃完飯后,都會到處亂爬亂抓。”
后來,在實際接觸智障兒時,蒙臺梭利終于發現,這些智障兒所要的不只是同情、關心,對他們來說,還有更需要的東西。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常會看到他們本能地想抓住身邊東西。由此可見,他們心里或許有比食物更渴望獲得的東西吧!有鑒于此,蒙臺接利便提出了“利用雙手操作發展智力”的教育理論。此外,她也堅信智障兒絕對有救,因此,她主張:“智能的不足,與其說是醫學上的問題,還不如說它是教育上的問題。”
當時,一般人對于智障兒的看法,都認為是醫學上的問題,因此,對其治療多以藥物為主、教育為輔。
關于這一點,蒙臺梭利持相反意見,她認為:“要克服智能不足的問題,主要必須靠教育的方法,而非藥物的醫療。”另外,蒙臺梭利在研讀法國醫師伊塔及塞根等人的研究著作后,更確信了她的看法:“只要以特殊的教育方式教導他們,一定能有效地改善智力不足的問題。”
最令人欽佩的,莫過于她勤勉、奮斗的生活。特別是在這個時期,她每天早上8點起床,晚上7點才回家,幾乎一整天都和小孩子生活在一起。到晚上,還要做筆記、列圖表,比較、分析與反省,而且常常為了準備明天的教材,到三更半夜才睡覺。蒙臺梭利甚至在這忙祿的時候,仍常為了研究一些外國著名的特殊教育法,前往倫敦或巴黎尋找資料,其好學不倦的精神可見一斑。
四、成功教導智障兒童
這些智障兒童在將近兩年的時間里,不僅學會了關于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技能,而且他們動作協調、靈活、反應較快,語言發展正常,同時還學會了讀、寫、算和基本知識與技能。
有一次,她在住院部偶然發現一些精神病患兒在禁錮他們的那間屋子的地面上亂抓亂扒,似乎在“尋找什么”,她立即把管理人員找來,問道:“這些孩子是否用過食?”回答:“剛用過食,而且他們都吃得很飽。”這種現象引起她極大的注意!后來經過她多次觀察、思考和研究,認為“關著這些兒童的那間屋子里,四壁空空,沒有任何可供孩子們抓、握、擺弄等操作的物件,所以,這些孩子只能在空地上亂扒亂抓來活動他們的手指,以滿足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一次,蒙臺梭利在街上見到一位婦女牽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孩,這個小孩突然掙脫媽媽的手,從地上拾起一張廢糖果紙愛不釋手,媽媽再三呵斥,小孩仍不肯拋掉;于是媽媽拿出又香又甜的蛋糕去換取小孩手里那張骯臟的糖紙,可是小孩卻對那塊蛋糕不感興趣!這說明“兒童所喜愛玩的東西,比食物更重要”。這些事例使她認識到塞貢和伊塔訓練白癡兒童的方法和教具的正確性,并從她對生理學、人類學的研究中發現身體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的關系和聯系,而為這種方法找到了生理心理學依據。她深信:心理缺陷精神病患兒童,通過運動和感覺訓練的活動,可以使他們的身體動作協調,并促進其智力發展。
1898年,蒙臺梭利在都靈召開的教育會議上的發言中提出:“兒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者主要是教育問題,而不是醫學問題,教育訓練比醫療更為有效。”她的發言在社會各界人士中,特別是在醫學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同年,政府委任蒙臺梭利在羅馬建立一所國立特殊兒童學校,收容精神病院的白癡兒童和公立小學的弱智兒童共22名,由蒙臺梭利主持教育訓練和實驗研究。蒙臺梭利開始運用塞貢的方法和教具教育和訓練這些兒童,并在實踐中加以驗證和改進。經過多次反復修改和補充,找到一種更適于兒童實際需要,并且兒童樂于接受的有效方法和教具。在此期間,她把全副精力用于從事教學和實驗研究工作,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7點幾乎都和兒童在一起,一面教學,一面仔細地觀察和準確記錄兒童的表現和反應;晚上整理記錄,進行分類、分析、比較、歸納和總結,發現問題和確定改進措施,準備新教材,等等,常常工作到深夜。在將近兩年的時間里,這些兒童不僅學會了關于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技能,而且他們動作協調、靈活,反應較快,語言發展正常,同時還學會了讀、寫、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政府的監督下通過了與公立學校同齡兒童同等水平的考試。社會各界為蒙臺梭利所創造的奇跡大為震驚!這時,蒙臺梭利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是一位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