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營企業如何自己腐敗自己
這還要從民營企業內部的管理和分配機制中尋找原因。時下,已率先“富起來”的民企老板們,手中似乎有了越來越多的鈔票。除給國家交稅外,所有的利潤都歸他們了。稱他們為真正意義上的納稅人為時尚早,因為他們很多暗中挖空心思、不擇手段逃稅不說,明里都享受著各種各樣的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特別是為了某種政治性的政策傾斜所帶給他們的滾滾利潤,遠非他們所承擔的區區稅額所能比。本來交稅乃天經地義的應盡義務,不知從何時起,竟將民營企業交稅稱為無私貢獻了。試想,一個民營企業創辦,在稅收、政策傾斜、土地征用、廉價用工等方面占了多少優惠,說他們能交的稅是無私貢獻那就本末倒置了。
問題的要害正在這里,既然交的稅是貢獻,那所獲利潤自然全歸自己了。不少民營企業老板把自己的暴富歸之為“我的腦袋特別靈”,別人天生是“傻瓜”、“笨蛋”;自己會算賬,別人不會。其實,真正不會算賬的是這些民企老板。因為一個企業的利潤分成應該分為三部分,應交國家的稅收,公司的積累,生活的消費。美國是一個知識經濟發展已越來越成熟的國度,在美國,如果一個產品的利潤是8元,那必須用5元來交稅,2元用來積累,只有1元才是生活消費。中國的民營企業呢?5元的稅金,或逃避不交,或僅交幾角幾分,或以堂皇的名義拒交,絕大部分歸個人了。以往所說的“國家拿大頭,個人拿小頭”,被顛倒過來了。有時甚至國家什么也拿不到。“窮廟富方丈”,造成了一些地區產生了暴富一方的“大款”,這是利潤的大頭,小頭又如何呢?2元的積累,有的存于銀行,有的藏于溫柔之鄉,有的與1元的生活消費一起供老板“變壞”丁。
如此“優惠”的政策,老板不“變壞”才怪呢!
由于逃稅、剝奪了所有的積累和生活消費,這些民營企業才“先富起來了”,他們有了花不完的超出自己想象的錢。
對此,人們不禁要問:老板的錢,真的是他一個人所掙嗎?回答顯然是否定的。特別是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任何人的體力和智力都難以完成一個產品的研制、生產、銷售全過程,更不用說有效地管理一個企業了。那么,在時下中國的民營企業中,企業的利潤絕大部分應該說是員工血汗和智慧所創造的。而他們只是“打工者”,所得報酬僅僅只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積累。所謂的“白領”階層,依然屬被剝削者。因為他們所獲與他們實際所創造的價值根本沒有可比性,其中存在的不是算術級數差而是幾何級數差。
可以這樣斷言,不少民營企業老板暴富,一方面逃國家的稅,另一方面在剝奪員工的勞動成果,兩者所得,便成了他“變壞”的資本了。因為花這些本該不屬于他的錢,他能心疼嗎?
忠告老板
老師不斷幫助學生改錯,學生才會成為博學的人材;市場總在要求老板改錯,老板才能成為真正的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