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游云夢擒韓信
云夢是古代的大澤。它浩翰廣袤,其大難量;它煙波浩渺,其面難識;它幽不見底,其深難測。
云夢之大,大不過帝王的羅網。
云夢難識,莫過于帝王之心。
云夢難測,莫過于帝王之意。
項羽失敗后,其部將鐘離昧、季布只得四處逃亡。劉邦稱帝后,立即詔令全國通緝,務必將其捉拿歸案。
全國搜捕,鐘離昧走投無路,因與韓信同為楚人,素又相善,得往投韓信。韓信顧念舊情,權且收留,將他藏于楚王府中。
漢六年(前201年)十月,此事不知被何人報知了劉邦。劉邦聞后,大驚。他一直提防韓信,恐其為亂,現又添了一個鐘離昧,居信幕下,又怎能不急!當即頒下詔書,命韓信拿送鐘離昧入都。韓信接到詔書,仍不忍將鐘離昧獻出,托言鐘離昧并未在此,請使臣回報陛下。劉邦接到回報,內心仍存疑惑,于是派人暗中探察。韓信初到封國,常陳兵出入,車馬喧囂,聲勢顯赫。來人看到這些,忙密報劉邦,說韓信兵馬甚多,恐有反意。
劉邦得報,立即召集眾將領,商討對付韓信的辦法。諸將聞后,紛紛摩拳擦掌,向劉邦進言道:“豎子造反,請陛下發兵征討。”劉邦聽后,默言不語。眾人見此,都覺無趣,陸續退出。時恰陳平來見,劉邦便向他問計。陳平對韓信是否確有反意,尚存懷疑,但對劉邦所問,又不能不答,回道:“諸將態度如何?”劉邦道:“都勸我發兵征討。”陳平說:“陛下怎知韓信欲反?”劉邦答道:“有人密書奏報,不會有假。”陳平接著問道:“除上書人外,還有沒有人知道韓信要反?”劉邦道:“尚無人知道。”陳平又問,“韓信可知道有人上書?”劉邦又答不知。陳干略思考了一下,對劉邦說:“陛下現有士卒,能否勝過楚兵?”劉邦搖首道:“不能。”陳平又說:“陛下用兵之將,有誰能比得上韓信?”劉邦連說沒有。陳平聽后,說道:“今兵不如楚精,將又不如韓信,如發兵征討,促成戰事,恐怕韓信不反也要反了。”劉邦急道:“這將如何是好?”陳平沉思片刻,才道:“臣有一計,請陛下考慮。古者天子巡狩,必大會諸侯。臣聞南方有云夢澤(今湖北潛江縣西南),是游覽勝地。陛下偽稱出游云夢,遍召諸侯,會集陳地(今河南淮陽縣)。陳與楚西境相接。楚王韓信聞陛下無事出游,一定前來拜見,乘他拜見之時,伏下甲兵將他拿下,這不是唾手可得嗎?”劉邦聽后,連稱妙計,當下遣使四出,說出游云夢,召各諸侯會集陳地。
韓信得命,難免懷疑,他曾被劉邦兩奪兵符,已深知劉邦性格多疑,為此格外小心。這次駕游云夢,來得如此突然,如不去迎駕,有失君臣之禮,如去迎駕,又恐出意外。屬將見他遲疑不決,有人進言道:“大王并無過失,唯收留鐘離昧一事,有違君命,不如斬了鐘離昧,獻于陛下,陛下必喜,還有何憂?”韓信聞言,覺得有理,便找到鐘離昧,話中露出實情。鐘離昧道:“漢所以不敢攻楚,是恐昧與公相連,同心抗漢。若擒昧獻漢,那么昧今日死,明日公就將亡了。”說完后,見韓信毫無反映,便起座罵韓道:“公非君子,我不該往投你處!”說完,拔劍自刎而死。韓信見鐘離昧已死,便命人割下首級,帶了數人,前往陳地面謁劉邦。
劉邦派出使臣,不等回報,便從洛陽起身直達陳地。韓信在陳已等候數日,這日見劉邦車駕到來,忙跪于道旁,呈上鐘離昧首級。忽聽劉邦厲聲說道:“快與我拿下韓信!”話音剛落,從車隊中涌出眾多武士,將韓信反綁起來。韓信不由驚道:“果如人言,狡免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道:“有人告你謀反,所以擒你。”說著,令將韓信放置后車,也不再游什么云夢,傳令諸侯,不必來會,當即返回洛陽去了。
劉邦返回洛陽,因思韓信功多過少,且說他謀反,也缺少實據,便把他從獄中放出,由楚王降為淮陰侯。
【簡評】
韓信臨被拘捕說過這樣一句話: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此話不錯。物盡其用,當其無用時必然會被拋棄。
然而,韓信為何不變一變,使自己繼續為劉邦所用呢?
狡兔死了,走狗當然無用,但作為烹狗的器具依然有用。
飛鳥盡了,弓箭當然要收起來,但作為養鳥的籠子依然有用。
敵國滅了,只會消滅敵人的人當然用處不大,但能夠鞏固新王朝的人依然有用。
韓信沒有變。他沒有改變的能力與素質。
韓信沒有變。他沒有料到劉邦會對他如此無情。
韓信無疑是當時智者中的佼佼者,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就是這千慮中的致命一失,留下了千古奇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