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修身養性智慧
- 石地
- 2023字
- 2021-11-26 15:56:12
第一章 中庸之道
(三國·魏)劉劭
中庸是對圣人的最高評價,無過無不及是處世的最高準則。然而,要想做到輕重適度、緩急適宜,又談何容易,只有經過長期修煉的人才能達到這一境界。切記:要對各種偏材取長補短,以天下之能為己能,才是實現中庸的正途。
人的本質是出于情性,關于性情的道理,非常玄妙而深奧,如果沒有圣人超常的洞察力,又有誰能夠探究清楚呢?凡是有血氣的生命,沒有不包含天地混元之氣為其本質的,沒有不秉承陰陽兩面的因素而樹立根性的,沒有不容納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而成形的。如果具備了形貌氣質,就可以探究其本性了。
凡是人的氣質,以中正平和最為可貴。中正平和的氣質必然平淡無味,但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夠使人體內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和諧,變化順暢無礙而又能夠適應客觀規律。因此,觀察一個人的氣質,一定先看他是否平淡和緩,然后再看他是否聰明睿智。所謂聰明睿智,是天地陰陽的精華。陰陽之氣協調清和,內能夠睿智,外能夠明察。圣人淳樸聰明,能夠兼備平淡與聰明兩種美質。了解事物顯露的一面和隱藏的一面,不是圣人不能夠兩全其美。
因此,明察一切的人,能夠通曉進退應變的關鍵,而缺乏深思遠慮;老謀深算的人,能夠體味靜默安處的玄機,但不知迅捷與機變的道理。這就像火日生輝,明焰外照,不能夠看見內部的東西;金水相生,瑩光內映,不能夠照射外面的東西。這兩者之間的不同,正是陰陽區別的象征。如果衡量一個人的才能資質,可用五行的道理去考核,五行的各種征象,也體現在人的身體和氣質之中。
五行與人體是這樣對應的:木為骨,金為筋,火為氣,土為肌,水為血。人體所具備的金、木、水、火、土五種物征,各有各的特點和作用。因此,骨骼堅挺而柔韌,就叫弘大剛毅,弘大剛毅是“仁”的內質;氣質清新而明朗,就叫文雅,文雅是“禮”的根本;體性端正而堅實,就叫堅貞不移,堅貞不移是“信”的基礎;筋腱強勁而精壯,就叫果敢勇武,果敢勇武是“義”的先決條件;血色平和而通暢,就叫體察幽微,體察幽微是“智”的本源。由五種體質形成五種恒定的性分,所以稱之為五常,即仁、禮、信、義、智。
五常的區別,可分列為五種品德。因此,溫和直率而又堅毅果斷,屬于木德;剛健信實而弘大堅毅,屬于金德;樸實恭謹而端肅有禮,屬于水德;寬厚肅穆而又柔順堅定,屬于土德;簡明順暢而又明識砭割,屬于火德。雖然人的才德類型眾多,變化無窮,仍然本于這五種品質。
剛強柔和,明晰暢達,堅貞穩固的征象,在人的形貌容姿上能夠顯露出來,外現于人的言語聲色,發自于人的內在情感,各與它們的表現相協調。因此,心性耿直忠誠,其儀容就顯得堅定有力;心性簡潔而善于決斷的,其儀容就顯得奮進勇猛;心性坦然平和,其儀容就顯得安詳閑適。儀容的變化,與各種不同的狀貌舉止相適應。姿容端直,就會勇武剛強;姿容美善,就會謹慎莊重;姿容肅穆,就會恭敬威嚴,氣宇軒昂。儀容動作發自于人的內心氣質,是心神氣質的象征,又體現為聲音的變化。氣質相合形成聲音,不同的聲音應和不同的樂律。有平緩和順之聲。有清潤舒暢之聲,有連綿回旋之聲,聲音因氣的貫通而順暢,容貌神色應聲律而顯現。因此,真正仁愛的人,必定會有謙恭柔和的神色;真正勇敢的人,必定會有威嚴激奮的神色;真正富有智慧的人,必定有明智通達的神色。面色變化表現于形貌,是精神外顯的表征。精神顯為形貌,就像情感從你的眼睛向外流露一樣。因此,“仁”就表現為眼的精氣凝聚,顯得目光誠實,端莊樸實;“勇”是膽的精氣凝聚,目光有神,孔武有力。
這些都是偏至之材,其體貌特征勝過了精神氣質。所以氣質過勝而不精粹,做事情就不易成功。因此,正直而不柔和就會顯得呆滯;強勁而不精細就會顯得魯莽;固執而不端正就會顯得愚暗;氣勢充沛而不清朗平和,就會超越限度;暢達而不平正,就會放縱失度。而具有中庸品質的人,與此不同。這樣的人,金、木、水、火、土五行具備,并使之和諧相處,包容于平淡之中。仁、禮、信、義、智五種品質充實于內心,心、肺、肝、脾、腎五臟精氣彰顯于外,因此眼睛輝耀著五彩的光芒。
所以說,事物產生有其形貌,而形貌又相應體現于內在的精神。能夠把握住精神,就能夠窮究事物的義理、人物的本性。總的來看,人之性的變化,有九個方面的征象。平正或偏頗的氣質源于神明;聰慧或愚鈍的氣質源于精氣;勇敢或怯懦的氣質源于筋脈;強健或纖弱的體魄源于骨骼;急躁或沉靜的氣質源于氣血;悲傷或愉悅的情緒源于面色;衰殆或肅穆的形象體現于儀表;造作或自然的舉止體現于容貌;和緩或急切的狀態體現于言語。為人寧靜淡泊,內心敏慧,外表清朗,筋骨強健堅挺,聲音和神色清潤怡悅,儀表莊重,容貌端正。
如果九種類型的表征都具備,就是德才兼備的人才。如果九種征象相互違謬,就只能夠稱為偏雜之材。偏材、兼材、兼德的三種情況不同,它們相應的才德也就各不相同。所以,偏材的人,以某一專長立名;兼材的人,往往以某一品德見稱;而兼有各種美德的人材,往往具有美好的稱號。因此,有兼德又能達到完美的境界,就稱為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