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修身養性智慧
- 石地
- 758字
- 2021-11-26 15:56:15
人生苦樂全由心境來決定
(清)梅文鼎
一個人境遇的苦樂不是固定的,而是由個人的心境來決定的。
走過千里路的人,百里不過是剛走半步,走過萬里路的人,千里好像還在門庭內。關著門窗滿室生輝,看門外邊的鞋子,害怕長途跋涉。夏天,當太陽當頂時,走路的人看到枝葉繁茂的樹木,趕快走到樹下休息,好像到了清涼國。重疊寬廣的大廈,迎風鋪著竹席,侍者交相搖扇,像吳地的牛一樣喘不過氣來。一棵樹比不上廣廈清涼,門外邊不比千里更遠。心境不同,對環境的感受也就發生了變化,天下的事情大概也是這樣。
地位高貴的人,以戴官帽為束縛,有的想隱退于林下。有錢的人以財產多為禍患,享有名利的同時取靈龜占卜吉兇。如果地位改變,相互羨慕,苦樂還有定準嗎?兒童婦女的談笑咳嗽,門外的敲門聲,偶然聽到就會擾亂心里的平靜,這是由于和自己的關系密切。而面對號叫怒罵,鞭打擊斗,一點也不動心,這是由于覺得與自己沒有什么關系。所以心境被擾亂,安靜變成喧鬧,一經安定下來,熱鬧變成靜寂。心中牽掛的即使很遠也感到很近,心里專注一件事物,就會對別的東西視而不見。君子照平時的樣子而行事,無處而不自得。
如果一定要等到日用所需種種都具備,遠離塵俗,超然獨立于人世之外,然后才竭盡全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從年輕到年老,到何處去尋找這種空閑的時間和地點呢?我看古人的文章,多寫于窮困潦倒無聊之極的時候,甚至還有在監獄受教、在馬上讀書的,他們難道有什么特別的嗎?從前伯牙學成琴藝以后,他的老師把他帶到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上,天風呼嘯,海濤洶涌,呼吸之間,震蕩心神,伯牙立即感悟老師在改變他的情懷。如果能凝聚精神,集中思慮,在吃飯睡覺時都只想到讀書,那么即使是斷簡殘編,無不是增進心境心緒的要道。由此引發的文章,一定光明雄渾,未來的心境,日漸變化。那么,這郡城的一席之地,就可稱為“天風海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