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愛我你就抱抱我
  • 石地
  • 4564字
  • 2021-11-26 16:03:15

我會原諒你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寬容和忍讓是避免風險與煩惱的重要手段,其出發點就是維護和睦,是為了團結和大局去忍讓。忍意味著善解人意、通情達理并且能容人。遇事多為別人著想,善于體諒他人的難處,助人為樂。能夠寬以待人并嚴以律己,必要時為了顧大局,做到自己吃虧受委屈而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并且能夠做到虛懷若谷。

一只黑山羊正朝家里趕路。他走的是一條陡峭的山路。在一座狹窄的獨木橋上,他遇見了一只白色的山羊。白山羊大聲地向他嚷嚷道:“喂,小老弟,兩眼別往邊上瞧!這地方怎能容下我們倆?你快點兒滾開,讓我先過去!”黑山羊一聽這話,不高興了,也大聲呵斥道:“咩咩,你腦子沒有不正常吧?我寧可在這里渴死倒下,也絕不會后退半步!”他們就這樣對峙著,各不相讓,然后就打起架來,四只羊角互相撞擊,互相格斗、互相推搡。盡管橋面很狹窄,兩只山羊都覺得很危險,犄角相撞也很疼痛,可是它們誰也不肯退讓半步。橋下河水流淌,波浪滔滔;空中太陽高照,炎熱難熬。可憐兩只山羊一起墜落下去,沉入了深深的河底。由于兩只羊的倔強,彼此都不能互相退一步,結果是兩只羊最后連性命都沒能自保。

書法家鄭板橋老先生有句名言:“難得糊涂”,就是指小事善忍是維德的品質。因為善忍能化解矛盾,長忍者久安。忍字是心上插一把刀。常言道:“忍一忍平安無事,退一步海闊天空。”善忍則息事寧人,則家和,家和則萬事興。這就是為什么在生活中善于忍讓的意義所在了。

波斯國的勞倫被派到一個小縣去擔任縣令,這個縣正好位于波斯國與土洼國的交界處,這地方盛產西瓜。雖然同處一地,可是兩國村民種西瓜的方式和態度卻大不一樣。

波斯國這邊的村民種瓜十分勤快,他們經常擔水澆瓜,所以西瓜長得快,而且又甜又香。土洼國這邊的村民種瓜十分懶惰,又很少給西瓜澆水,所以他們的瓜長得又慢又不好。土洼國這邊的縣令看到波斯國的西瓜長得那么好,便責怪自己的村民沒有把瓜種好。而土洼國的那些村民卻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是一味怨恨波斯國的村民,嫉妒他們為什么要把瓜種得那么大、那么香甜。于是,土洼國這邊的村民就想方設法去破壞波斯國村民的勞動成果。每天晚上,土洼國村民輪流著摸到波斯國的瓜田,踩他們的瓜,扯他們的藤,這樣,波斯國村民種的瓜每天都有一些枯死掉了。波斯國村民發現這個情況后,十分氣憤,他們也打算夜間派人偷偷過去破壞土洼國的瓜田。一位年紀大的村民勸阻住了大家,說:“我們還是把這件事報告給縣令,向他請示該怎么辦吧?”大家來到榮倫的縣衙。勞倫耐心地勸導本國的村民說:“為什么要這么心胸狹窄呢?如果你來我往沒完沒了地這般鬧下去,只會結怨越來越深,最后把事態鬧大,引起禍患。我看最好的辦法是,你們不計較他們的無理行為,每天都派人去給他們的西瓜澆水,最好是在夜間悄悄進行,不聲不響地,不要讓他們知道。”波斯國村民依照勞倫的話去做了。于是,從這以后,西邊土洼國的瓜一天天長好起來。土洼國村民發現,自己的瓜田像是每天都有人澆過水,感到很是奇怪,互相一問,誰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們開始暗中觀察,終于發現為他們的西瓜澆水的正是波斯國的村民,土洼國的村民大受感動。很快,這件事情被土洼國縣令知道了,他既感激、高興,又自愧不如波斯國縣令。他把這些情況寫下來報告給了土洼國王,土洼國王也同樣很受感動,同時也深感慚愧和不安。后來,土洼國王備了重金派人送給波斯國王,希望與波斯國和好,波斯國王欣然同意了。從此后,波斯、土洼兩國開始友好起來,邊境的兩國村民也親如一家。兩邊種的西瓜都同樣又大又甜。

所以,不要采取“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態度去激化矛盾,而是寬宏大量,以德報怨,這樣才會促使矛盾緩解,使壞事變成好事。

《圣經》中有很多故事都是在告誡世人,寬容忍讓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能讓人們和平共處。猶太人深知這一道理,并身體力行地執行上帝的這個契約,除此以外,猶太父母還經常通過各種故事教育孩子,讓寬容和忍讓從小就進入他們的心田,成為他們自身道德修養的一部分。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于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并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后院的圍籬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終于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后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于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后院,“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許多時候,亂發脾氣,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一個匈牙利的騎士,被一個土耳其的高級軍官俘獲了。這個軍官把他和牛套在一起犁田,而且用鞭子趕著他工作。他所受到的侮辱和痛苦是無法用文字形容的。因為那個土耳其軍官所要求的贖金是出乎意外得高,這位匈牙利騎士的妻子變賣了她所有的金銀首飾,典當出去他們所有的堡寨和田產,他們的許多朋友也捐募了大批金錢,終于湊集齊了這個數目。匈牙利騎士算是從羞辱和奴役中獲得了解放,但他回到家時已經是病得支持不住了。

沒過多久,國王頒布了一道命令,征集大家去跟猶太教的敵人作戰。這個匈牙利騎士一聽到這道命令,再也安靜不下來。他無法休息,片刻難安。他叫人把他扶到戰馬上,氣血上涌,頓時就覺得有氣力了,而后向勝利馳去。他把那位曾把他套在軛下、羞辱他、使他痛苦萬分的將軍變成了他的俘虜。現在那個土耳其軍官,已經是俘虜的土耳其人現在被帶到他的堡寨里來,一個鐘頭后,那位匈牙利騎士就出現了。他問這個俘虜說:“你想到過你會得到什么待遇嗎?”,“我知道!”土耳其人說。“報復!但是我怎樣做你才能饒恕我呢?”,“一點也不錯,你會得到一個猶太教徒的報復!”騎士說。“耶和華的教義告訴我們愛我們的同胞,寬恕我們的敵人。上帝本身就是愛!放心地回到你的家里,回到你的親愛的人中間去吧。不過請你將來對受難的人溫和一些,仁慈一些吧!”這個俘虜忽然大哭起來:“我做夢也想不到能夠得到這樣的待遇!我想我一定會受到酷刑和痛苦的折磨。因此我已經服了毒,過幾個鐘頭毒性就要發作。我必死無疑,一點辦法也沒有!不過在我死以前,請再讓我聽一次這種充滿了愛和慈悲的教義。它是這么的偉大和神圣!讓我懷著這個信仰死去D巴!讓我作為一個猶太教徒死去吧!”他的這個要求得到了滿足。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貴的餐廳里,一直抱怨這樣不對,那樣不好。侍者耐著性子直賠不是。但這位富婆的氣焰反而越發囂張,指著一道菜對侍者說:“你說,這叫做食物?我看連豬都不會吃!”侍者終于按捺不住,對這位富婆說:“太太,真的是這樣嗎?那么,我去替你弄點豬吃的來。”

一個是“心中無半點善意”,一個是“胸中無半點寬容”,真是道盡現代人典型的交往模式,再看看下面二則夫妻的對白。

丈夫:“聽你講話就像是一個白癡。”太太:“你難道不曉得只有這樣,你才會懂?”“拿去洗衣店的襯衫拿回來了嗎?”丈夫問。“我是你什么人,女傭嗎?”妻子回答。“當然不是,”他頂了回去,“你如果是女傭的話,至少應該懂得怎樣洗衣服。”

我們經常掉進一個陷阱,就是爭論必有輸贏,在所有的爭吵事件中,大家都堅持自己的觀念,將之視為金科玉律,不肯退讓。更重要的是雙方都不愿意放棄說“最后一句話”。似乎誰說了最后一句話,不管有理無理,誰就是勝利者,以致爭吵不休。

想解開纏繞在一起的絲線時,是不能用力去拉的,因為你愈用力去拉,纏繞在一起的絲線必定會纏繞得更緊。人與人的交往也一樣,很多人只知道“得理不饒人”、“火上加油”,卻不曉得“逢人只說三分話”、“順風扯蓬、見好就收”的道理,結果關系纏繞糾結,常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非對錯并沒有快樂來得重要。快樂的秘訣就是“退一步”,先向別人伸出友善的手。讓對方做“對”的人,并不代表你就“錯”了。因為,當一切都好轉后,你會發現你將獲得放下的平安,也會感到讓別人“對”的喜悅。由此,你也做“對”了。

丘吉爾在退出政壇后,有一次騎著一輛腳踏車在路上閑逛。這時,也有一位女士騎著腳踏車,從另一個方向急駛而來,由于煞車不住,最后竟撞到了丘吉爾。“你這個糟老頭到底會不會騎車?”這位女士惡人先告狀地破口大罵:“騎車不長眼睛嗎?……”“對不起!對不起!我還不太會騎車。”丘吉爾對那位女士的惡行惡狀并不介意,只是不斷地向對方道歉,“看來你已經學會很久了,對不對?”這位女士的氣立刻消了一半,再仔細一看,他竟然是偉大的首相,只好羞愧地說道:“不……不……你知道嗎?我是半分鐘之前才學會的……教我騎的就是閣下。”有位智者曾說:“幾分容忍,幾分度量,終必能化干戈為玉帛。”

曾有一對父子坐火車外出旅游,途中有位查票員來檢查乘客的車票,父親因為找不到車票而受查票員怒言以對。事后,兒子就問父親,為什么剛才不反目以對呢?父親說:“兒子,倘若這個人能忍受他自己的脾氣一輩子,為何我不能忍受他幾分鐘呢?”

“不說最后一句話,則可以避免紛爭”,這也是猶太人自己的座右銘。

阿仁·甘地是印度名人圣雄·甘地的孫子。在阿仁·甘地8歲那年,他跟隨祖父來到了南非,在當地一所小學讀書。由于甘地的膚色跟班上其他小朋友的膚色不同,班上的白人和黑人小朋友經常欺負他。小阿仁非常憤怒,于是他在心中暗暗發誓:我一定要鍛煉好身體“以牙還牙”,到時候讓你們知道我是誰。于是,他開始刻苦地鍛煉身體,準備將來報仇。圣雄·甘地得知阿仁·甘地的想法后,語重心長地對小阿仁說:“憤怒就像電流一樣,濫用會造成危害,而運用得當則成為有益的能源。與其受憤怒所左右,不如控制怒火,將其用在造福人類的事業上。”甘地的一番話,終于讓小阿仁消除了以暴制暴的錯誤想法。從此,阿仁·甘地知道了凡事要寬恕別人,并體現在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善于寬容和忍讓是一種優秀的美德;是一種賢良的品質;是一種美好的世界觀;是智慧和善良的結晶。它決不是軟弱的表現,更不是窩囊的代名詞!它是一種強人的純潔的風范。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培養孩子的這種美德,必須從小抓起。猶太人在這方面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一、要教育孩子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讓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員,不能給他特殊權利,對他嬌慣,無限度地滿足他的愿望。

二、告訴孩子心中要有他人,不要總是以“我”為中心,一切只想著自己。給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使之從中得到鍛煉。讓孩子在發生矛盾的后果中體味到只有團結友愛、寬容謙讓,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樂。

三、必要時讓孩子有一些吃虧讓步的經歷,以鍛煉孩子克制自己的能力。

四、多給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使之從中得到鍛煉。讓孩子在發生矛盾中體味到只有寬容謙讓、團結友愛,才能享受到共同玩耍的快樂。

五、家庭成員間要友愛寬容,讓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溫馨、和諧、友愛、寬容的家庭環境中,使其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逐步形成穩定的寬容忍讓的良好品質。

六、要教育孩子尊重和理解自己的長輩,體諒長輩的辛苦,珍惜長輩的勞動成果和對自己的愛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极县| 武山县| 丹巴县| 和林格尔县| 额济纳旗| 滦平县| 马边| 毕节市| 新沂市| 彭水| 芦山县| 崇左市| 武邑县| 玉山县| 惠水县| 天镇县| 延津县| 黔东| 四平市| 京山县| 谢通门县| 茶陵县| 香格里拉县| 固始县| 正宁县| 兴安盟| 寻乌县| 洪泽县| 长沙县| 烟台市| 山东| 昔阳县| 盱眙县| 瓦房店市| 竹山县| 东山县| 台湾省| 绥阳县| 永仁县| 古丈县| 新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