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我你就抱抱我
- 石地
- 2960字
- 2021-11-26 16:03:14
陽光總在風雨后
只有堅強的面對挫折才能取得成功。
1955年,18歲的金蒙特已經是全美國最受大家喜愛、最有名氣的年輕滑雪運動員了。她的照片也被用作《體育畫報》雜志的封面。金蒙特積極地為參加奧運會預選賽做準備,大家都認為她一定能奪得奧運會的金牌。然而,1955年1月,一場悲劇使她的這個愿望成了泡影。在奧運會預選賽最后一輪比賽中,金蒙特沿著大雪覆蓋的羅斯特利山坡開始下滑。這天的雪道特別滑,她先是身子一歪,然后就失去了控制,像一匹脫韁的野馬,直著沖了下去。當金蒙特停下來的時候已經昏迷了過去。人們立即把她送往醫院搶救,她的性命雖然最終保住了,但她雙肩以下的身體卻永久性地癱瘓了。
金蒙特千方百計使自己從失望的痛苦中擺脫出來,從事有益于公眾的事業,以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她歷盡艱難,學會了寫字、打字、操縱輪椅、用特制湯匙進食。她還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選聽了幾門課程。她想當一名教師。金蒙特向教育學院提出申請,但系主任、學校顧問和保健醫生都認為她不適宜當教師。因為錄用教師的標準之一就是要能上下樓梯走到教室,可她做不到這點。但此時,金蒙特的信念就是要成為一名教師,任何困難都不能動搖她的決心。金蒙特不是一個輕易就放棄努力的人,她決定向洛杉磯地區的90個教學區逐一提出申請。在她申請到第18所學校時,已經有3所學校表示愿意聘用她。學校對她要走的一些坡道進行了改造,以適于她的輪椅通行,這樣,從家里坐輪椅到學校教書就不成問題了。此外,學校還破除了教師一定要站著講課的規定。從那以后,金蒙特一直從事教師職業。暑假里她訪問了印第安人的居民區,給那里的孩子補課。
現在,已經過去了很多年,金蒙特從未得過奧運會的金牌,但她的確得了一塊金牌,那是為了表彰她的教學成績而授予她的。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不能堅強地面對挫折,主要表現為稍遇困難就退卻,甚至發脾氣,通過一些破壞行為“發泄”怨氣。猶太拉比經常給孩子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猶太女作家戈迪默是猶太民族的驕傲。她是25年來第一位獲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也是諾貝爾文學獎設立以來的第七位獲得者。然而,這份榮譽來之不易,這是她用40年的心血和汗水澆鑄的。這當中,她多次面臨困厄與失敗,但她從不沉淪,毫不氣餒。40年的風雨,那是一段漫長的難忘記憶。1991年10月3日,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是這一天對于南非猶太裔女作家戈迪默來說,卻是非同尋常的一天。正是這一天,她獲得了1991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這塊文學金牌勾起她一段難忘的回憶……
戈迪默于1923年11月20日出生在約翰內斯堡附近的小鎮——斯普林斯村,是猶太移民的后裔,母親是英國人,父親來自波羅的海沿岸,是個珠寶商,金光般的家庭生活造就了小戈迪默的無限憧憬和遐想。6歲那年,她撫摸和凝視著自己纖細而柔軟的軀體,做起了當一名芭蕾舞演員的夢。她從劇院里得知,舞臺生涯最能淋漓盡致地表現一個人的修養和思想情感,也許這就是她追求的事業。于是,一個陰雨連綿的星期六,她報了名,加入了小芭蕾劇團的行列。但事與愿違,由于體質太弱,她對大活動量的舞蹈并不適應,時不時一些小病小災糾纏著她不可自拔。久而久之,小戈迪默被迫放棄了對這項事業的追求。遺憾之余,這位倔強的女性暗暗對自己發誓:條條大道通羅馬,她終究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然而,命運不但不賜福給她,反而把她逼上越發痛苦的深淵。8歲時,她又因患病離開了學校,中斷了童年時的學業。夜晚,她常常流著無奈的淚盼著天明。白天,她也只能終日坐在床上與書為伴。一個明媚的夏日,心煩意亂又十分孤獨的戈迪默,偷偷地走上了大街,她想從車水馬龍的街面上獲取一點快樂。突然,她被一塊木牌所吸引,久久不愿離開:“斯普林斯圖書館!”她欣喜若狂,早已將課本讀熟了的她,最渴望的莫過于讀書。此后,她一頭扎進了這家圖書館,整日泡在書堆里。圖書館下班鈴響了,她卻一頭鉆在桌子底下,等圖書館的大門確實鎖上了,她才鉆出來,在這自由自在的王國里,她盡情而貪婪地吸吮著知識的營養。無數個日夜,使她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終于她那嫩弱的小手拿起了筆,一股股似噴泉一樣的情感流淌在了白紙上。那年,她剛剛9歲,文學生涯就此開頭。出人意料的是,15歲時,她的第一輯小說在當地一家文學雜志上發表了。然而,不認識她的人,誰也不知道小說竟然出自一位少女之手。
1953年,戈迪默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說謊的日子》問世。優美的筆調,深刻的思想內涵,轟動了當時的文壇,戲劇界、文學界幾乎同時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這位非同一般的女作家——內丁·戈迪默。她像一匹脫僵的野馬,其創作一發不可收拾。漫長的創作生涯,她相繼寫出10部長篇小說和200篇短篇小說。多產伴著上等的質量使她連連獲獎:1961年,她的《星期五的足跡》獲英國史密斯獎;1974年,她意外地又獲得了英國文學獎。創作上的黃金季節,戈迪默越發刻苦勤奮。她說:“我要用心血浸泡筆端,謳歌黑人生活。”她的滿腔熱忱很快就得到報答。她的《對體面的追求》一出版,就成為成名之作,受到了瑞典文學院的注意。接著,她創作的《沒落的資產階級世界》、《陌生人的世界》和《上賓》等作品,輕而易舉地打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角逐圈。然而,就在她春風得意、乘風揚帆之時,一個浪頭伴一個旋渦使她又幾經挫折——瑞典文學院幾次將她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但每次都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如愿以償。面對打擊,這位女性有所失望。她曾在自己的著作扉頁上,莊重地寫下:“內丁·戈迪默,諾貝爾文學獎”,然后在括號內寫上“失敗”兩字。然而,暫時的失望并沒影響她對事業的追求,她一刻也沒有放松過文學創作,終于,她從荊棘中闖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金蒙特的成功無不歸功于她能夠勇于面對生活中出現的種種挫折。在現實生活當中,也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和困難,只有勇于克服它們,我們才能取得成功。猶太人在孩子小時候就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勇于面對挫折的精神。他們對于那些不能堅強地面對挫折,生性懦弱的孩子“對癥下藥”,經常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嬌生慣養的孩子,父母不妨讓他受點冷落。要注意在生活中利用一些機會贊揚別的孩子的優點,慢慢讓孩子習慣“有人比他更強”的事實。對孩子的缺點,不管他如何吵鬧不聽,也要堅決制止,幫助其克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設置一些困難,如讓他自己穿衣、系帶、鋪床、收玩具等,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事學著做,讓孩子得到些磨練。
其次,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挫折”。如通過給孩子講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或爸爸媽媽小時候遇挫折的故事,讓孩子懂得生活中隨時可能會遇到挫折,只有勇敢地去克服困難,本領才會越來越大。
再次,教會孩子對待挫折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教給孩子一些對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勵:“這次雖然沒得到第一名,但比在中班有進步了”;再如補償法:“我跳舞不行,可畫畫不錯,要努力畫,爭取參加書畫比賽。”
最后,成年人應該為孩子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能力水平提出適當的要求,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過成功自我激勵,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信心。再根據孩子實際水平,設置一些經過努力能夠克服的困難,使孩子在克服困難中不斷前進,正視“挫折”。
另外,不管什么原因,當孩子不能面對挫折的時候,父母應以樂觀的情緒感染孩子,如“喲,這點小事不用怕,讓我們一起來想辦法。”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克服困難,不斷提高其自身的抗挫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