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0到1學做社交電商
- 崔希鋒
- 1349字
- 2021-11-24 20:20:33
第一節 傳統電商進入瓶頸期,社交電商迅猛發展
互聯網時代,傳統電商的發展步入衰退期,而社交電商開始迅猛發展。然而,正當諸多傳統線下實體商企還在忙著思考如何嫁接電商,正當人們還沉浸在電商很新奇、很拉風的思想認知的時候,一大波電商數據已經充分表明,傳統電商正在走向衰退。
傳統電商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并且成本越來越高,其成本已經高于實體店。人工、快遞、售后、財務、水電房租等成本的節節升高,使得傳統電商很難實現持續經營。
比如阿里巴巴在用戶基數非常大、增長速度放緩的情況下,獲客成本肯定會日漸升高,除獲客成本以外,電商在稅賦、倉儲物流方面的成本也在不斷地攀升。據相關數據統計,阿里巴巴實際稅賦在四年里提高了8.6%,可見這樣的規模和成本是新創業者無力競爭的。
久而久之,傳統電商必然會迎來傳統實體零售店遭遇的“閉店潮”。顯然,傳統電商已經不再是最佳的商業模式。
以上現象反映出的問題是電商流量模式讓流量越來越貴,店鋪經營成本越來越高。據官方數據顯示,每日有近萬家淘寶店鋪倒閉,那么,電商失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1.競爭者的轉換
傳統電商和社交電商可以形象地比作在魚塘里釣魚,但是傳統電商好比在別人的魚塘里釣魚,而社交電商好比在自己的魚塘里釣魚,何來此說呢?在淘寶、京東這樣的傳統電商平臺做生意,就好比在別人家的魚塘釣魚。魚的數量是有限的,大家都在互相競爭,想辦法釣到更多的魚。而社交電商呢,就好比在自己的魚塘里釣魚,是在經營自己的魚塘,所有的魚都是自己的。結果顯而易見,競爭者的身份不同。
2.互動性較弱
傳統電商的互動性較弱。因為在傳統電商平臺上,用戶與賣家互動的唯一渠道就是客服,而且互動的形式也停留在文字層面。即使有提前錄制好的短視頻,也不具備與用戶隨時互動的特性。而社交電商則不同,與客戶互動的形式靈活多樣,短視頻、直播、社群、微信、QQ、微博等各種社交工具,可以與客戶實時進行互動。
3.與市場發展不匹配
網購平臺的店家更像是一個“十項全能”選手,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店鋪更是如此。店家不但要負責店鋪運營,還要負責產品供應鏈以及與用戶的溝通,這樣店家就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與當下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相符合、相匹配的全新商業模式,更無暇顧及店鋪的轉型。
4.消費者購買欲望減退
電商平臺的流量增加緩慢,一方面,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另一方面,缺乏相應的互動和激勵,難以激起用戶的購買激情。
基于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使得電商的增長空間逐漸被壓縮,電商紅利也開始逐漸消失。所以,后電商時代,純電商也像最初的傳統零售商一樣,淪為傳統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