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溝通心理學(完全圖解版)
- 李萍
- 1604字
- 2021-11-18 18:15:27
了解你的孩子為什么抗拒學習
這天,一位母親帶著一名小女孩來找心理咨詢師。這位母親說孩子最近不想上學,在咨詢師的引導下,小女孩說出了心事:
“我是個挺在乎同學關系的人,我在這方面也很努力。但是,我感到同學們并不是都很喜歡我。而我們班上的另一個女孩卻非常有人緣,她不當班干部同學們喜歡她,她當班干部同學們也喜歡她。您說,這是怎么回事?反正現在大家都冷落我,我不想去上學了。”
“我們先放一放你的問題,你能仔細想想那個同學們喜歡的女孩有哪些表現嗎?想起什么就說什么。”
小女孩沉思片刻說道:“她喜歡幫助人。同學們誰有困難都愿意找她,只要是她能做的,她總是盡力幫忙。她還總是微笑,不喜歡炫耀自己,很少和同學鬧矛盾,也很善于說話。學習也很努力……”
“你能發現這些很好,你不必非要大家都喜歡你。世上哪有讓所有的人都喜歡的人?你今天專門來討論這個問題,說明你將會更好地進行人際交往,將會如那個女孩一樣讓大家喜歡。”
很明顯,故事中的小女孩之所以有“不想上學”的想法,是因為她在學校的人際關系不是很好,而這也是很多兒童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兒童從家庭來到學校,有了新的環境,他們都希望自己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可是在處理和同學之間關系的時候,因為人生閱歷的不足,容易造成一些失誤。
當然,除了這一原因外,兒童抗拒學習的原因還有很多,如孩子學習動機不明、學習壓力大等。的確,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每個孩子都必須掌握大量知識。正是因為如此,不少孩子在天真無邪的童年時代就開始背負學習的壓力,他們似乎已經不再是為自己讀書,而是為父母讀書。除了每天緊張的學習外,他們還要面臨殘酷的學習競爭。一場場考試,一次次排名,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久而久之,他們開始產生厭學的情緒。其實,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是個社會性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但是家長負有最直接的責任。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每一個家長都要格外用心和努力。
作為父母,我們要從以下方面努力:
1.要下大氣力解決孩子的學習動機問題
學習動機是孩子學習的根本動力,只有不斷地明確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孩子的學習才會有持久的動力。
一些家長愛用“將來沒飯吃”“不讀書一輩子干苦力”等話數落孩子,既沒有給孩子講道理,又沒有直接激發孩子的具體實例,往往不起任何作用。
其實,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讓孩子真的愛上學習,他們才能化壓力為動力,因此家長要注意經常鼓勵孩子,想辦法激發他的興趣,并潛移默化地向他灌輸社會性理想,幫助他將目光投向社會、世界和未來。
例如,小明原來對生物學習不感興趣,上課隨便講話,做小動作。班主任老師在一次家訪中,發現了他愛飼養小動物。于是班主任老師有意讓他參加生物興趣小組,并委托他飼養生物實驗室的金魚。由于他的興趣得到了合理引導,他不僅在課外活動中主動積極,而且在生物課上也表現得十分認真。
可見,孩子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消除怠惰。
2.找到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對癥下藥
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溝通,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探討為什么不喜歡學習。父母了解他的問題所在,就要為他解決。對于因學習困難而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家長要耐心地幫助孩子找到困難的原因,幫助他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3.切實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很多父母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只是把眼光放在孩子的成績上,而沒有認識到孩子有時候也需要家長在學習上的輔導與幫助。有的孩子因為某一個問題沒弄明白,一步沒跟上步步跟不上,漸漸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所以家長要真正關心孩子,就要注意他是否能跟上學習進度。有條件的每周都要和孩子一起總結一次,發現哪里出現了問題就要及時補上,也可以請專門的老師給予專題輔導。孩子在學習上的困難得以解決,學習興趣必然能夠得到提高。
而對于學習壓力過大,已經明顯表現出病態心理和行為的孩子,要積極求教于心理咨詢和治療機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孩子予以科學的輔導,及時幫助孩子得到積極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