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是有規律的
在記憶的過程中,遺忘是必然的。雖然遺忘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各不相同,但是它依然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學者們經過長期的實驗和研究后得出結論,認為遺忘的過程中主要有兩個規律:一個是艾賓浩斯曲線;一個是系列位置效應。
艾賓浩斯曲線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實驗的方法研究出的記憶遺忘規律。很多人都認為,遺忘的過程是緩慢的,也是不間斷的,在時間流逝的同時,記憶也會像是一個泄露的容器一樣,慢慢地把所有的內容漏空。但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它是人們對遺忘規律的一種誤解。
當然,有一點不可否認,遺忘規律確實和時間的流逝有一定的關系,但絕對不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緩慢、不間斷地遺忘,而是一個由快變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遺忘的記憶信息并不均衡。
艾賓浩斯經過實驗后得出結論,遺忘的過程是遵循著一個對數曲線的變化規律,最初遺忘得很快,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逐漸減緩。遺忘的過程從信息輸入到腦海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大部分新輸入到人們腦海中的信息,可能在一個小時之后就會被忘記。但是從這之后遺忘的速度逐漸開始減慢,可能一個月之后這些新信息的20%還留在我們的腦海中。隨后這些剩余信息遺忘的過程將更加緩慢,可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后,這些信息還將留在我們的腦海中。
艾賓浩斯曲線總結的規律,只能算得上是正常情況下的記憶遺忘的規律。艾賓浩斯自己也認為,一個人使用的記憶方法、記憶者的重視程度、記憶材料的性質、記憶策略的選擇、個人的心理因素等會影響到記憶的遺忘。當心理緊張和壓力大的時候遺忘的速度必然會加快,而當信息受重視程度非常高的時候,遺忘的速度也一定會減慢。
艾賓浩斯在研究記憶規律的時候,還發現了艾賓浩斯曲線之外的另一種記憶規律,對于一連串的信息,開頭的部分和末尾的部分往往比中間的部分更容易記憶,也就是說一連串信息的中間部分,是最容易被遺忘的。這種趨勢叫作首位效應和末尾效應,也叫作系列位置效應。
系列位置效應主要是受到被記憶材料特征的影響,指的是在多個信息連續被記憶的情況下,各個信息因為在記憶時的順序和位置不同而影響到回憶。一般來說,最后被記憶的信息往往能最先被回憶起來,因為受到近因效應的影響,這些信息被遺忘得最少;因為首因效應的影響,遺忘較少的是最先被記住的信息;處在記憶中間位置的信息是被遺忘得最多的。很多的研究表明,記憶的中間部分更容易被遺忘,它的遺忘次數相當于兩端的三倍左右。
◇ 影響遺忘的因素◇
經過研究發現,影響遺忘的其他因素有:

了解了以上這些關于記憶和遺忘的關系問題,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根據這些因素做出調整,避免遺忘。
系列位置效應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如果在信息被記憶之后馬上進行回憶,那最先記憶的信息可能已經進入到了長時記憶系統,因此遺忘的比較少;最后記憶的信息可能還處在短時記憶的階段,回憶起來相當的容易,因此遺忘的也很少;而中間記憶的信息則處在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過渡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前面信息的阻擋和后面信息的沖擊,以及記憶信息之間的相互影響,導致信息流逝,因此遺忘的很多。如果是在記憶信息之后過一段時間再進行回憶,則遺忘現象依然會符合系列位置效應,只是這個時候中間部分信息遺忘的多的原因則是因為受到了前后信息抑制的影響。其實這種情況和一些老師記憶學生名字的情況差不多,基本上每個老師在記一個班的學生的時候,最先記住的總是學習好的那一部分和學習最差的那一部分,對于中間的那一部分,總是很容易忘記。
系列位置效應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好處,它相當于給人們指點了一個進行信息記憶的正確方法,那就是要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開頭或者是結尾去記憶,而把那些相對來說不重要的信息放在中間去記憶,免得造成人們對重要信息的遺忘。
遺忘的規律也并不是不能夠改變的,但是必須要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同時也需要人們自己去努力。只有對記憶信息不斷地復習和使用,才能夠真正降低遺忘的速度和改變遺忘的規律。一般來說,對于記憶的復習需要堅持五步法則,主要是要求人們要嚴格把握記憶的時間,第一次是在記憶信息之后馬上就進行復習,第二次是在24小時以后復習,隨后在一個星期后、一個月以后和三個月以后,各進行三次復習,這樣就應該能夠保證記憶能長期留在人們的腦海中,改變遺忘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