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喚醒你的藝術細胞
當你還是個不會講話的嬰幼兒時,如果拿到了一支蠟筆,你能馬上在紙上畫出一個痕跡。那個痕跡或許是條彎曲的線,或許是個不規則的圓。
等你再長大一些的時候,你的畫中開始出現肖像,你往往用圓圈代表眼睛或者嘴巴。漸漸地,隨著你的成長,你的畫也越來越復雜。比如,你的畫中開始出現長長的胳膊、長長的腿,你會把眼睛畫得又大又圓,你還會給衣服畫上漂亮的扣子。再后來,你開始用圖畫向別人講自己的故事,比如,你會畫一張全家福,一家人很開心地手拉著手。
每個人天生就是藝術家。只是你沒有發現這種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罷了。然而一旦將它激活,你就會成為一個善于創造,有膽量,自我表現力很強的人。你的朋友們會覺得你很有趣,因為你總是能帶給大家驚喜。
人的大腦擁有無窮無盡的創造力,而幫助你喚醒這種能力的就是繪畫!在繪畫的過程中你還將學會用不同的方法看事物和解決問題,并使用這種特殊的語言來表達自己!
對于藝術來說,想象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正像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如果想要從事創作工作,就必須有想象的才能。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從事某項藝術所取得的創作成果取決于所使用的方法,比如,當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只需處于一種非常有利于想象的環境之中。
我們習慣了從左向右的閱讀順序,習慣了從上到下打量事物,所以,當原本熟悉的東西忽然顛倒著出現在你面前時,你幾乎認不出它。這是因為熟悉的事物顛倒過來就會看起來不一樣。我們會自動為感知到的事物指定上、下和兩邊,并且期望看到事物像平常那樣,即朝正確的方向放置。因為當事物朝正確方向放置時我們能夠認出它,說出它們的名字,并把它們歸類到與我們存儲的記憶和概念相符合的類別中去。
下面我們來進行一項練習——顛倒著作畫。
請你選擇眼前的任何一幅人物畫作為參考,并把它顛倒過來。然后拿起你手中的筆進行作畫。
你將需要:
(1)任意一幅人物畫作;
(2)已經削好的2B鉛筆;
(3)畫板和遮蔽膠布;
(4)四分鐘到一個小時不受打擾的時間。
不過,在作畫過程中,你可以放些喜歡的音樂。但當你逐漸轉換到右腦模式,你會發現音樂漸漸消失了。坐著完成這幅畫,至少給自己四分鐘的時間——有可能的話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在你完成之前絕對不要把畫倒過來進行修改。把畫倒過來將會使你回到左腦模式,這是我們在學習體驗集中的右腦模式狀態時需要避免的。
你可以從任何一個部位著筆——底部、任何一邊或頂部。大多數人趨向于從頂部開始。嘗試不去弄清楚你看到的顛倒的圖像是什么,不知道更好,僅僅復制那些線條就可以了。在這里還是要提醒你:別把圖畫放回原來的模樣!
你最好不要先嘗試畫圖像的大概輪廓,然后把各個部分“填進去”,因為如果你畫的輪廓有任何細小的差錯,里面的部分將會放不進去。
繪畫的其中一個巨大樂趣是發現各個部分如何相互適應。所以,你可以嘗試從一個線條畫到相鄰的線條、從一個空間畫到相鄰的空間,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在作畫的過程中把各個部分組合起來。
如果你習慣自言自語,請只使用視覺語言,如“這條線是這樣彎的”,或“這個形狀在那里是彎曲的”,或“與(垂直的或水平的)紙邊相比,這個角度應該這樣”等。你千萬不能說出各個部分的名稱。
當遇到把名稱硬塞給你的部分時,試著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形狀上。你也可以用手或手指遮住其他部分,除了你正在畫的線條,然后露出下一條線。以此類推,再轉到下一個部分。
為了畫好你眼前的這幅畫,記住你需要知道的每件事。為了讓你覺得簡單,所有的信息就在那。別把這個任務復雜化了,它真的是易如反掌的一件事。
好了,說了這么多,現在開始畫吧。
畫完之后,你會發現有悖于常識的是倒著畫的作品比正著畫的作品好得多!
瞧!你也能作畫,并且畫得很好,不是嗎?所以現在開始不要再對任何人說“我不會畫畫”或“我沒有學過美術”之類的話了,因為藝術家有時就像個孩子,就像曾經的你,可以比任何人都更富有創造力,比任何人都更富有分析力。
我們還可以通過唱歌、做玩具、用碎布拼畫等活動來喚醒自己的藝術細胞,也許有一天,你會聽到他人的稱贊:“嗨,你挺有藝術靈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