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改變思維,改變人生
思維:人類最本質的資源
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來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來航海,中國卻用它來測風水;外國用鴉片來醫病,中國卻拿它當飯吃?!蔽覀冊诨匚遏斞赶壬倪@番尖銳的評論時,不應只將其作為揭露國人悲哀的樣板,更應當思考其中蘊涵的更深層的意義:面對同樣的事物,中國人與外國人為什么會采取不同的態度?同樣的東西,對于不同的人為什么會有截然不同的用途?
難道說中國人沒有外國人聰明?但事實是中國發明火藥、指南針的時間比外國早了幾百年。難道說中國人不思進取、甘愿落后?這恐怕也不符合事實。中國人一向以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面孔示人。那么,我們只能將其歸結為思維方法的不同。
思維是人類最本質的一種資源,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心理學家與哲學家都認為,思維是人腦經過長期進化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機能,并將其定義為“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規律性所做出的概括與間接的反應”。我們所說的思維方法就是思考問題的方法,是將思維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用于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考模式。
人們常說,思路決定出路。因為思維方法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與方式就不同;因為思維方法不同,所采取的行動方案就不同;因為思維方法不同,面對機遇進行的選擇就不同;因為思維方法不同,在人生路上收獲的成果就不同。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兩個鄉下人外出打工,一個打算去上海,一個打算去北京??墒窃诤蜍噺d等車時,又都改變了主意,因為他們聽鄰座的人議論說,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向其問路都要收費;北京人質樸,見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送舊衣服。于是,去上海的人想,還是北京好,賺不到錢也餓不死,幸虧車還沒到,不然真是掉進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還是上海好,給人帶路都掙錢,還有什么不能賺錢的呢?我幸好還沒上車,不然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機會。
于是他們在退票處相遇了。原來準備去上海的人得到了去北京的票,原來準備去北京的人得到了去上海的票。來到北京的人發現,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個月,什么都沒干,竟然沒有餓著。不僅銀行大廳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商場里歡迎品嘗的點心也可以白吃。來到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一個可以發財的城市,帶路可以賺錢,開廁所可以賺錢,弄盆涼水讓人洗臉也可以賺錢。只要想辦法,花點力氣就可以賺錢。
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他從郊外裝了10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向不見泥土又愛養花的上海人出售。當天他在城郊間往返6次,凈賺了50元錢。一年后,憑借出售“花盆土”,他在大上海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面房。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個新發現:一些商店樓面亮麗而招牌較黑,一打聽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負責洗樓而不負責洗招牌的結果。他立即抓住這一機會,買了梯子、水桶和抹布,辦起了一個小型清洗公司,專門負責清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名員工,業務也由上海發展到了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車去北京考察市場。在北京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臥鋪車廂,向他要一個啤酒瓶,就在遞瓶時,兩人都愣住了,因為5年前他們交換過一次車票。
我們常常感嘆:面對相同的境遇,具有相近的出身背景,持有相同的學歷文憑,付出相同的努力,為什么有的人能夠脫穎而出,而有的人只能流于平庸?為什么有的人能夠飛黃騰達、演繹完美人生,而有的人只能一敗涂地、滿懷怨恨而終?
不得不說,這些差距的產生往往是源于思維方式的不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掌握并運用了正確的思維方法。正確的思維方法可以為人們提供更為準確、更為開闊的視角,能夠幫助人們洞穿問題的本質,把握成功的先機。而失敗的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善于改變思維方法,陷入了思維的誤區,就像一位工匠雕琢一件藝術品時選錯了工具,最后得到的必然不會是精品。
從蘋果落地的簡單事件中,為什么只有牛頓能夠引發萬有引力的聯想?看到風吹吊燈的擺動,為什么只有伽利略能夠發現單擺的規律?看到開水沸騰的景象,為什么只有瓦特能夠將其原理運用到蒸汽機的創造之中?因為他們運用了正確的思維方法,所以他們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