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通心理學: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 冠誠
- 740字
- 2021-11-18 17:06:54
交談的語言要能打動人心
埋頭做事者常常是事業心很強或對某事很感興趣的人,一旦開始做事,便全身心投入,不愿再見他人。這種人往往惜時如金,愛時如命,鐵面無情。要敲開這種人的門,首先不要怕碰“釘子”,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并且要善于區分不同情況,或硬纏或軟磨,直至達到目的。
畢加索之子小科勞德的母親弗朗索瓦茲·吉洛特十分愛好繪畫,一入畫室便不容有人打擾。一次她正在作畫,兒子想讓媽媽帶他去玩,便敲響了門,可吉洛特已全身心投入到繪畫上,聽到敲門聲和兒子的喊聲,只是回應了一聲,仍舊埋頭作畫。停了一會,門還沒開,兒子又說:“媽媽,我愛你。”可得到的回應也只是:“我也愛你呀,我的寶貝兒。”門還是沒開。兒子又說:“我喜歡你的畫,媽媽。”
吉洛特高興了,她答道:“謝謝!我的心肝,你真是個小天使。”可仍舊不去開門。兒子又說:“媽媽,你畫得太美了。”吉洛特停下筆,但沒有說話,也沒有動。兒子又說:“媽媽,你畫得比爸爸好。”
吉洛特的畫當然不會比丈夫畫得更好,但兒子的話卻句句說到了她的心里,她也從兒子那夸大的評價中感到了兒子的迫切心情,所以,最終還是把門打開了。
自命清高者常常是潔身自好的墨客或仕途失意的文人,或者是那些自命不凡、看破紅塵的人。這種人文化層次一般都較高,不愿與常人來往,卻希望同有才華的人結交。因此要順利地叩開這種人的大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善于表現自己,設法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因其愛“才”便會自開家門。
另外,一個文化層次較高的人到鄉下或基層找普通農民或工人辦事兒,就不應該裝腔作勢、滿嘴文縐縐的高談闊論,也不能以“文”交心,以詩會友,而應該放下文人的架子,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話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顯得平易近人,與對方沒有文化距離和心理距離。對方有了這樣的感受,辦起事情來才不致產生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