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專場,保持聽和說的平衡
我們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副好口才,但是究竟怎么才算是擁有了好口才呢?曾經在不同的場合跟不同的人聊過這個問題。總的來說,一談到好口才,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能說”。就像在電影電視里看到的法庭上的律師或者賽場上的辯手一樣,只要一開口就如滔滔江水一般綿綿不絕,那才是真正的口若懸河。一段長長的臺詞說出來,中間都覺不出有停頓的感覺,不等他收場,誰都別想插上一句。
但是一般這時候,筆者會再追問一句,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位朋友,你會喜歡他嗎?或者是你會喜歡經常跟這樣一位朋友在一起聊天嗎?這么一問,很多朋友就都笑而不答了。我知道他們多半也是不喜歡的。現實當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這樣的超級能說的朋友,他儼然就是我們身邊的“話霸”。有的人把聊天當作是展示自己口才抑或是淵博的秀場,有的人則把聊天看成是競賽場上的搶答,生怕自己慢了一點,話語權就落到了旁人的手里。但是這些朋友可能都沒有意識到,聊天的感覺既不是單一的輸入,也不是單一的輸出,而是充滿互動的形的交流。你只聽不說,沉默不語當然算不上是溝通的高手。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說,不肯停下來給對方一點機會的話,同樣也不會是一個好的聊天者。而且這樣的話霸,一旦聊得興起是很少會顧及場合和對象的,不管什么場合,也不管對面坐的是誰,只要開口,就再也管不住自己了。
陳陽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總經理,前幾天請一些生意場上的朋友在自己的別墅里舉辦了一次聚會。快到散場的時候,他發(fā)現有一位自己開車來的朋友竟然有了幾分醉意,于是安排自己新來的司機開車把這位客人送回家去。幾天之后,這位朋友公司來拜訪,交談中看似隨便地說了一句:
“非常感謝你那天讓司機送我回家,那幫朋友真的是太熱情了,說好了不喝酒的,最后也沒少喝。多虧有小黃送我,不然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呢!不過,這個小黃還真是很健談呢……”
雖然朋友說得輕描淡寫,但是陳陽還是聽出了弦外之音,忍不住皺了皺眉頭。他知道這當中肯定有什么問題,但是既然人家不方便明說,自己也不好再問。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他特意留意了一下,才發(fā)現這個司機小黃還真不是一般健談,有一次他出去應酬,沒辦法多喝了幾杯。在回去的路上,酒勁上涌,弄得他有些難受,很想在車上休息一會。但是健談的小黃卻還在不停地說著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這讓陳陽心中暗暗有些不快,但是忍著沒有發(fā)作,閉眼睛聽著。但是聽著聽著,就聽出了一身的冷汗。
“陳總,我今天跟張副總的司機聊天,您猜怎么著?他家里竟然養(yǎng)了一條大蟒蛇當作寵物,我的天呀!那東西多嚇人呀!要是把一條蟒蛇擱我家里我晚上絕對睡不著覺。”
“您知道嗎?劉副總最近一段時間的運氣可不怎么好,請了一個據說很厲害的理財師,結果虧得一塌糊涂。聽說這幾天還到處籌錢呢!”
第二天,陳陽讓公司的人力部門調出小黃的簡歷看了一下,發(fā)現他在來公司之前開過好幾年的出租車。也許,他的健談是在那時候養(yǎng)成的。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了,陳陽讓人力部門通知小黃明天不用來上班了。他真的不敢再留一個健談的司機在身邊,一想起那天晚上讓小黃開車去送朋友的事情,再想到幾天后朋友有意無意地提醒,真的是有些后怕。
看完小黃的故事,我們終于知道原來“健談”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以后當別人在夸我們“健談”的時候,我們就能夠聽出一些別的東西了。當然有些人過于健談可能是出于習慣,一開口就收不住。而另外一些“話霸”的情況卻不是這樣,他們說得過多是因為把聊天看作展現優(yōu)勢的秀場了。相對于習慣性的話多來說,他們的話更像是一種有意為之。
有一位女性朋友相親歸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問她感覺如何。因為根據去之前的信息顯示,這位男士就是傳說中的“績優(yōu)股”,學歷不錯、家境不錯、工作不錯、長相不錯,據說口才也不錯。這讓身邊的朋友們都覺得十有八九有戲。誰知道這美女只是幽幽地吐出兩個字:
“沒話。”
“沒話?不是說口才不錯的嗎?”
“是他沒話,還是你沒話?他沒話你可以跟他說呀!”
很顯然,她的兩個字的評價徹底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朋友們忍不住七嘴八舌地打聽著。
“我沒話,是因為我沒說話,因為我根本就沒機會說。不過也不錯,就當是我上了一堂科普教育課,可惜的是,一句沒聽懂。”
在深吸一口氣之后,她穩(wěn)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跟我們講述了自己的相親經歷。
原來,在她準時出現在事先約好的咖啡廳的時候,對方已經在那里等候了。這讓她在心里默默地給他點了個贊,覺得他非常紳士。而且,本人跟照片上也差不多,也算是比較有眼緣的那種,最起碼,她不討厭。在坐下去的那一刻,她就已經做好認真聊聊的準備了。但是對方開口第一句話,就非常出乎她的預料。
“你知道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嗎?”
“我告訴你,宇宙是由一個點的爆炸形成的。”
對方都已經自問自答了,她還一臉錯愕地愣在那里,完全弄不明白狀況。不過這沒什么關系,對方也似乎也完全沒注意到她的窘態(tài)。
“那你知道,沒有宇宙之前,那個點是在哪里嗎?”
“還有,你知道地球為什么會轉嗎?”
還沒等醒過神來呢,又是一連串的問題。同樣是等不及她回答,對方就又自動解答了。這還不算完,幾個自問自答之后,小伙子就開始系統(tǒng)地講解起宇宙起源了。剛才還心情不錯的她只能一邊“欣賞”,一邊無聊地喝著咖啡。她雖然心有不快,但是又不忍就此判對方出局,她在等著他停下來。她好趁機換一個別的話題,不過很快她就發(fā)現自己再一次誤判了當前的狀況。因為對面的小伙子越講越興奮,就連服務員過來加水的時候都不舍得停下來。
這次她是徹底懵了,除了傻傻地聽著根本沒什么好做的,有心要說點什么,但是面對如此高難度的問題實在不知道該怎么接茬,只能是強打精神,心中暗暗祈禱這場相親早點結束……
等她說完事情的經過,旁邊的朋友早已笑倒一片。還有人忍不住調侃:
“這哥們是不是腦子太小,擱不下這些知識呀?相親就相親,你聊什么宇宙起源呀!哦,鬧不好這并不是人家想說,知識太多了自己順嘴就跑出來了……”
客觀一點說,這樣的“書袋男”在我們身邊還真不怎么少見。這樣的人,一般來說,各方面的條件都還不錯,自我的感覺更是不錯。他們經常會在陌生人面前侃侃而談那些高難度的問題,讓對方感覺完全不能溝通。其實,他們這么做并不是有意要為難別人,而是想給別人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只不過他們不明白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明白這么做不僅無法做到一鳴驚人,還經常會因此把人給嚇退。同樣的情況我們在職場中也會經常遇見。
張經理主要負責公司的人員招聘工作,由于公司的發(fā)展需要,到某著名高校進行校園招聘。經過一番認真篩選,他從數十位應聘者中挑選出來三名參加最后的面試。
看到第一位參加面試的學生在自己面前坐下,張經理準備向他詳細介紹一下這次招聘的崗位職責說明。但是還沒等到他說話,就被面試者給搶了先。
“我知道這個職位是做什么的。我面試過好幾家公司的這個職位,對于這個職位的工作內容和崗位責任了解得非常透徹。我覺得這個職位對我來說非常合適……”
張經理很想告訴他,就算是同樣的職位在不同的公司它的崗位職責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你之前了解過再多的公司,只要沒了解過我們公司,就很有必要再認真聽一下。但是他并沒有機會這么做,因為對方一直在扮演一個陳述者,完全不給他機會。
后來,張經理聊起這件事的時候感受頗深。他并不認為最后被錄取的學生,比其他兩個要優(yōu)秀多少,他之所以會這樣選擇,是因為只有跟被錄取者坐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是在聊天,是在溝通。但是其他兩位,很顯然都是在表演。最后張經理坦言,如果他們弄不明白什么是溝通,什么是聊天,他們就無法擺脫被拒絕的命運。只有當他們不再把聊天當秀場,不再做“話霸”的時候,機會才會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