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夸張的表達實現(xiàn)幽默效果
夸張,很容易讓聽者展開聯(lián)想,從而產(chǎn)生幽默效果。事實上,適度夸張能使人或事物的形象或特征更加突出,給人的感覺更加強烈,從而使人受到話語的感染而投入更多注意力。在講話時,為了表達需要,我們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chǔ)上,故意夸大或縮小一些人或事在某方面的特征,可以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當(dāng)你讀到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時,你就不能不用心去體會廬山瀑布那從天而降、磅礴的氣勢——由于夸張手法的運用,瀑布的美震撼了人心。
當(dāng)然,適度夸張是在某些方面“言過其實”,但又需要有真實來作為基礎(chǔ),這樣才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殊性,進而激發(fā)聽眾的想象,突出個性形象,從而達到幽默效果。
一個法國人、一個英國人和一個美國人在一起吹噓他們國內(nèi)的火車行駛得如何快。
法國人說:“在我們國家,火車行駛得快極了,路旁的電線桿看起來就像花園中的柵欄一樣。”
英國人忙接上說:“我們國家的火車行駛得真是太快了!得往車輪上不斷潑水,不然的話,車輪就會變得白熱化,甚至?xí)刍!?/p>
“那又有什么了不起!”美國人不以為然地說,“有一次,我在國內(nèi)旅行,我女兒到車站送我。我剛坐好,車就開動了。我連忙把身子探出窗口吻我女兒,卻不料吻到了離我女兒6英里遠的一個滿臉黑乎乎的農(nóng)村老太婆。”
在跟人交流的過程中,運用夸張的說話方式給予巧妙暗示,極易產(chǎn)生特殊的幽默效果,這樣做既不傷雙方和氣,又能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意圖。
另外,夸張制造出來的幽默通常會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
有一次,馬克·吐溫乘火車到一所大學(xué)講課。講課的時間已經(jīng)快要到了,他非常著急,但是火車卻開得很慢。于是,他想出了一個發(fā)泄怨氣的主意。
等列車員過來查票時,馬克·吐溫拿出一張兒童票給他。
這位列車員也挺幽默,故意上下打量了一番,說:“真有意思,看不出您還是個孩子呢!”
馬克·吐溫幽默地回答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孩子了,但我買火車票時還是個孩子,火車開得實在太慢了。”
火車開得確實是有些慢了,但也不可能慢到讓一個人從小孩長成大人。馬克·吐溫想表達的是車速太慢,但他沒有直接將自己的不滿對列車員抱怨,而是巧妙地對火車緩慢的行駛速度做出了無限制的夸張,令人捧腹大笑,并在相對輕松的氛圍里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抗議。
一個初學(xué)寫作的青年,給馬克·吐溫寫了封信。信里面說:“聽說魚骨里含有豐富的磷質(zhì),而磷質(zhì)最能補腦子,那么要想成為一個作家,就必須得吃很多的魚了。”
他又問馬克·吐溫:“你是不是吃了很多魚?吃的是哪種魚呢?”
在回信中,馬克·吐溫告訴他:“看來,你要吃一條鯨魚才可以。”
大家都知道,鯨魚是最大的“魚”,這里的夸張已經(jīng)達到了極限,甚至讓人覺得有些荒謬,但這種幽默卻收到了良好效果。
夸張本身就是荒謬的,當(dāng)我們在講述一件荒謬的事情時,那肯定是引人發(fā)笑的。夸張本身包含了不協(xié)調(diào)因素,這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幽默效果。當(dāng)然,人們之所以會笑,那是因為他們知道夸張是不可能成為事實的,于是才有了夸張后的想象與事實之間的差距,這樣差別越大,幽默的效果就越明顯。
有一天,國王覺得無聊,對杰克說:“如果你能講一個我從未聽說過的謊言,我會賞給你100枚金幣。”
“好吧,一言為定!”杰克說完開始胡吹。
“從前,我家有一頭騾子。一天,它掙斷繩子逃了出去。我四處尋找,哪兒都沒有找到。過了幾天,我從集市上買回一個大西瓜,拿回家切開一看,我那頭逃出去的騾子竟然躲在西瓜里給王后補破鞋呢。”
國王聽后,笑了笑,說:“這種謊言我聽得多了,并不新鮮。你只不過把自己的妻子說成王后而已。”
“好吧,那我就給您講一個真實的事。一天,我在先父留下的一本書里,發(fā)現(xiàn)了一張借據(jù)。那借據(jù)是您父親也就是已故老國王親筆寫的,老國王曾經(jīng)向先父借過1萬枚銀幣。您現(xiàn)在應(yīng)該把您父親借我父親的1萬枚銀幣還給我。”杰克從容地說。
“杰克,你這是胡說八道!我可從來沒聽說過有這種事。”國王惱怒地叫嚷起來。
“對了,我講的就是您從來未聽說過的。請您賞給我100枚金幣吧!”杰克笑了笑說。
夸張是一種包含幽默元素的修辭方法。夸張是用言過其實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質(zhì),或者加強說話人的某種情緒,以此來烘托氣氛,引起聽者的聯(lián)想。在通常情況下,夸張可以引起聽者豐富的想象以及強烈的共鳴。
當(dāng)然,在運用夸張手法時,我們必須以客觀實際為基礎(chǔ),在不失去真實感的前提下進行夸大或縮小,絕不能無中生有,信口開河,把事物過分夸大或縮小。
另外,夸張還應(yīng)該必須結(jié)合特定的目的與場合而用:如果在一些較為嚴肅的場合,就不宜用夸張的語句;如果在較隨意的場合,就可以靈活地運用夸張手法,以活躍氣氛,增加談話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