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天才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世人原諒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

——張愛玲

寬敞的洋房,一個欲墜的黃昏,不是凄涼,也不是沉落時淡淡的清淺與別離憂傷。頹廢的四壁,渾濁的日暮,在男主人的輕咳聲中反反復復一天又一天地來去。這不是現代人羨煞的所謂的一種潦草的線條美,這是實實在在的空殼里彌散的沉悶、了無生機的氣息。還是那只大狼狗,狼狗旁的騎三輪車的小人兒,小人兒咕吱咕吱的踏板聲。樓上沒人出聲,有書,有落落而垂下的窗幔輕微地搖蕩,依舊是橘紅里一抹最靚色的比對,夕陽、幕簾后或有人兒捧著書本,或是安靜地涂抹勾勒一幅圖。

孤獨的這座小洋樓,誰在寂寞,誰不寂寞?如果說起寂寞,最寂寞無非是大鬧鐘滴嗒滴嗒的日日時時秒秒相同地轉動。

小姑子是烈性的女子,既然哥哥已經是無藥可救的一個人,一個家庭如此被拆散了,何不索性眼不見心不煩,便自己也隨流而去,搬去了黃逸梵的公寓一同吃住。至此,明朗的天過去后,一夜間,這種在天津時的死寂垂暮又死灰復燃了。張愛玲不說,弟弟不言,張廷重他能說出半分什么嗎?

這一家人是奇葩,他們到底缺了什么,又擁有了什么,到底想要什么,而卻一生不曾擁有什么?

張愛玲一生無子嗣,張子靜亦然,當然,78歲高齡才初婚的姑姑張茂淵更不會有孩子了。這一房人,用中國傳統的話說,就是真真地絕了煙火了,一脈無枝,實屬少見。

但,回過頭來,如若我們在這里清晰地透過這些個場景和情面看過去,如果換做你是他們,你愿意讓自己的血緣人出生后飽受冷漠與凄艾嗎,愿意承受心靈的干涸和人生的飄蕩無依嗎?都說因子的耕播,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理所當然的必然和最終結果,不必去幻想和猜忌,作了正常來看待,世間因果輪回而已。

回上海后一家歡喜的日子,算來不多,卻是張愛玲和張子靜最為珍貴的記憶片段。但真正植入膏肓的,是那些在孩子心中永遠抹不掉的父母爭吵、摔瓶、負氣和高調的對峙聲,一浪高過一浪,一次強過一次。黃逸梵說:“我的心已經是像一塊木頭!”最后的絕語逼走了張廷重筆下未斷的猶豫和希冀,也打碎了一個永遠與恒久。沒人再有力為此能拼湊起一個家的美好圖案,想象、期待和憧憬都沒有半分空白可填的余地。

覺得不過癮,或是無所顧忌地放縱,以解其千年煩憂和苦悶,張廷重開始改注射嗎啡了,每天有專職服侍他吸毒的男傭寸步不離地伺候著大煙筒子里的毒草,為他身體隨時注入嗎啡耗著精神。

由此,我們會想到什么,感悟到什么?是麻醉,是腐蝕。是人性的墮落,還是墮落因子的縮影?

各人各感。回過頭去,我們不糾結這些內里的伸張了,再順藤摸瓜繼續深入到另一些領域或細枝末節里,再次理順和重新尋覓一些點滴或線頭,怎樣地植入了年少的張愛玲姐弟倆的人生里去的,進而成為至關重要的左右因素。

黃逸梵離家時,張愛玲已經就讀了黃氏小學,一周回家一次,家里的專車和司機來接送,保姆張干也會隨行帶著各種需要的物品物資迎送她。弟弟張子靜是沒姐姐這么幸運的,一直窩在家里陪著一個吸大煙的老爸張廷重。雖然請了私塾先生教學,可是誰能有正常的心理和心情去學習呢?擱誰在那地兒,估計誰都心怯,都有壓力和恐懼來著。親戚朋友是不再常來他們家了,聽說張廷重吸大煙,再親的親戚都是有多遠躲多遠。現實中,一見到或知曉其是癮君子,我們常人是不會接近的,都這個理兒,像孫悟空化了圈圈的紅線,里外不破,唯一區別的是被動與主動者換位了。外面的人成心不會進入,里面的人沒有幾許人家接受你的到來。還好,同為癮君子的張愛玲舅舅和舅媽倒是和張廷重原來互為“性情中人”,所好一致,如此加之就這么兩個外侄兒、侄女的,自然是親情沒有撂下,不看僧面看佛面,總是有血脈相牽的。黃家孩子多,表哥表姐表妹表弟的一圈子人,張愛玲和張子靜也有一竿子玩伴,還算不錯。這些個兄弟姐妹也時常一起和著做一些游戲,張愛玲總有大帥風范,運籌帷幄于心尖。非特殊,自己是斷然不會親自代征出馬的,都是其他姐妹們沖鋒陷陣,總會將男孩子里最弱勢的幾個搗騰到他們投降為止,罷了,張愛玲總會取笑自家弟弟的縮頭與無能。張子靜從小胞漿的是惹眼的珍貴苗子,沒人碰,都保護,而姐姐張愛玲又是每一次活動中的主心骨,他操哪門子的心啊,所以自主能力和指揮能力是極有限的,難免有懸殊的強弱對比。

張子靜還時常裝了病,逃脫學習。先生是老夫子,家里是死水一潭,姐姐已經離家去學校,空蕩蕩的。小小的孩子沒人約束和關懷,難免三天兩頭的自我作了怪,佯裝這疼那不舒服的,小公子有病是大事,自然休課罷學了。

才學是怎么來的,張愛玲的天才因子是如何迸發而來的?

丁俊暉不苦練不逼迫,他斷然不會是斯諾克的世界領軍人物之一。朗朗不勤奮,不受挫折和不琢玉雕成,何來一手曼妙的天籟音迷倒了世界各地的鋼琴發燒友們。當然,開采了的也不盡然都是璞玉,但是,如若是一塊璞玉得有人去認識、開采、打磨、定樣、雕琢、合成,這些是一件件也少不了的大工程。

張愛玲到底是誰或者怎么樣炮制出來的文學天才呢?我們只有跟隨著時間的鏡頭和步伐,慢慢地走進一個真實的張愛玲和她周遭的人、事、物,即使不是很全面的廣角捕捉和深入的了解,但是,也能在現象中詮釋幾分道理和原由的必然。

她是一塊最美的璞玉,這是不需爭辯的事實。家族遺傳因子里濃得化不開的墨韻,這會子是說得通了的。連一直不被外人看得起的張廷重都是有一摞摞的書籍典藏堆了書案,中西文化相融,可見,這家人造就的書香氛圍是非常自然甘洌的,從小耳目暈染在這種環境里生長發育,打骨朵的花兒都是潑墨的山水造景。何況張愛玲天生就對文字敏感而又有自我醒悟和要求。

在天津時,兩兄妹接觸的教書先生,因為他們還小,一時理解能力有限。但是,父母都有經常讀書和朗誦喜好,在張愛玲看來,是最美的一種狀態,她喜歡父親走著獨自輕吟,雖然她聽不懂其中的之乎者也,但是,卻是悅耳的。父親有許多散了沉香氣味的書籍,這是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這不是裝,是真正骨子里的愛。不像現在的一些暴發戶,大字不識幾個,書房堪比小球場,一味地放上古董、異石、珍藏版的各種點綴,說啊——我好有格調,好有品位。這是裝,裝得令人生厭,貽笑大方而已。這個家族不一樣,黃逸梵也博學,留學的幾年里,涉及了語言、音樂、繪畫等許多新奇的學科,回家后,也將這些前衛的玩意兒灌輸給女兒,便請了人,重金教學張愛玲學鋼琴。本來,張愛玲在文學、繪畫和鋼琴上是難以取舍的,也不知道自己要學哪一個?繪畫自然有天賦和基礎,文學自不說了,自從看了一部電影說是一個畫家頹廢憂郁的人生狀況后,她才下定決心選擇了學鋼琴,鋼琴是在輝煌漂亮的演奏大廳高貴的演出,這自是一般人無法及達的。

張愛玲的鋼琴夢隨著母親與父親離婚,漸漸地因高昂的學費,張廷重不那么情愿給課時費了,自愛而敏感的張愛玲,也不再問及這事,學琴之路不了了之。

而后,也就促成了她全身心地撲在文學上的自然契機。

1932年,張愛玲撰寫的《不幸的她》在上海圣瑪利女校年刊《鳳藻》總第十二期刊出,這是張愛玲在期刊上發表的處女作(華東師大陳子善考證)。時年12歲。實際上,張愛玲之前用小抄本寫的連載故事,在同學們間廣泛傳閱,手抄本一磨再磨地損壞掉了,張愛玲是滿足的,欣喜的。這是張愛玲一生最為得意的一件事了,一生難忘。

張愛玲喜歡制作明信片,遇到節日,便會一門心思地撲在這上面,她有繪畫的功底,制作的明信片好看,會得到許多收件人(親朋好友、同學)的喜歡。特別是,這個時候,她可以名正言順地為母親制作一張心愛的明信片,借此表達和傳達思念母親的念想,大多時候都是由姑姑張茂淵代發去了的,那時母親已經出國。張愛玲還學著制作一些小報,照了學校的小報模子,自己設計和撰寫內容,完成得非常漂亮,父親以此為榮,有時會驕傲地在客人造訪時,一起與人分享這份難得的喜悅之情,很是自豪自家孩子的天分,羨煞外人了。

這是張愛玲才情的另一面延展。她做喜歡的事細膩妥帖,要求完美,注重小節。

小事做好,必會做好大事。

琴棋書畫是相通相融的,文字的造詣,觸類旁通非常重要,這是張愛玲文字天賦后面的諸多營養素,不得不提的優美片段。

天才,有夢。有夢,付諸行動才可能實現。張愛玲便是如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鸭山市| 青浦区| 托里县| 辉南县| 广平县| 福泉市| 宁武县| 金沙县| 射阳县| 韶关市| 南康市| 平安县| 邹平县| 库车县| 长宁区| 广河县| 平遥县| 登封市| 洛浦县| 白山市| 青州市| 吐鲁番市| 临漳县| 右玉县| 玉林市| 广南县| 克山县| 申扎县| 富锦市| 渭南市| 长春市| 望奎县| 门头沟区| 阿拉善盟| 垣曲县| 额尔古纳市| 红安县| 枝江市| 南丰县| 宁都县| 集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