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爾凡花把五年以上的陳酒,以雙倍于新酒的價錢全部賣給了那四家酒掌柜。換回來的銀子加上家里積蓄的部分銀子,購置了另外一處不遠的一座荒山,又購了這山下面的旱地二十畝。
正好趕上秋種小麥播種。這樣一來,賽爾凡花家有三十畝旱地,十畝水田,兩座林山。一座林山已經植上近兩年的杉木樹。這新購置的林山待明年雨水季節前再植樹。目前正在聯系樹苗。
冬月來了。
接生婆早已在「太無聊」婆姨家接生。賽爾凡花和林紅霞也在場。不久,趙無聊的老婆產下一個七斤重的女兒。
趙太二人老來得一女兒,尤其正合了「趙無聊」的心意。他有一個大兒子,現在又有一個小女兒,一兒一女,完美!只是這個女兒比他的大哥小了整整三十歲。
趙太二人早已經為其未出生的孩子想好了名字。若是個男孩取名叫趙子太,若是個女孩取名叫趙禾太。現在生的是女孩,所以這個剛出生的嬰兒名字叫——趙禾太。
趙禾太出生時——壬寅年正月初六。八字壬寅(年)壬寅(月)丁卯(日)丙午(時),屬虎。據黃歷今日是神胎,胎兒及以后有神一直保護她。只是今日不可隨便敲打物件,會惹惱神靈的。
太婆姨順順利利生下女兒,母女平安,大家這才把懸著的一顆心放了下去,大家都十分高興。尤其是,太婆姨十分的高興。第一,她是萬萬沒有想到除找到了一個如意的丈夫外,還晚年又添一女兒,這女兒一般都會疼爹娘的,所以,她寄托著未來無限的希望;第二,更加的鞏固了她與丈夫的關系,也增加了在趙家的地位。就這兩方面,終算如了她的心愿。當然,趙無聊更是如此,滿心的歡喜。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嘛,何況他到老些的時候,越發的更加需要來自女兒的疼愛。
趙無聊的小弟弟也有十五歲了,去了賽爾凡花的鎮中酒鋪子里當了小伙計。
現在,張先生的弟弟張定宏擔起了哥哥的擔子,在自家的私塾堂當起了教書的先生來了。
張先生則松散的幫助賽爾凡花在「無聊屋」處當講師,打算在充分的準備以后,收那些自愿參與聽課的人的方式,對來者講些儒家等圣賢教育的東西。
張先生準備好了聘禮,過了大年正月十六,已親自上門向東城的譚掌柜提親。譚掌柜已經跟女兒說好了,女兒也同意,便歡歡喜喜的收了張先生的聘禮。雙方商定閨女春節后的農歷四月十六,滿三十六歲時正式圓房。
但是,譚掌柜雖然是收了張先生的聘禮,心里還是非常忐忑。女兒在未過到張家之前,他將所有的聘禮原封不動的保管著。
話說,這西塘鎮東城的酒鋪譚友摯掌柜的大女兒叫譚晶瑩,三十幾歲都未出閣,卻不知為何?但有街旁左右的老太婆傳言,說是有精神方面的問題。為何又有這方面的問題呢?據說是她自己做了個夢。夢中有人相好過她,她自覺肚子里有小寶寶了;她還清楚記得那相好過她的人的樣兒,他還對她說他有一個瞎眼的娘。她從做了那夢之后,自己瘋瘋癲癲的用些東西塞在肚子上,說是有娃娃了。這種情形已持續有好些年了。再后來,房子里便沒聽見有異常的聲音了。最近兩三年更是很難聽見有她的怪叫聲音。
還聽人說,他家請過的郎中不計其數。后來日見稀少。這不,譚大小姐幾月前開始便有坐轎出來閑逛的,說是已有人瞧見過容貌……
瞧見過她的人,都說她人長的太漂亮。臉色偏白、肌膚很亮很潤,可能跟很長時間關在家里有關。真像白仙姑,身材也很豐腴的。是個美人胚子。只可惜已經是半老徐娘了……
這譚姑娘曾經瘋過的事,不僅賽爾凡花不知道,那私塾堂的張先生就更難知道。
自古說,人的婚姻,它自有定數的,不是有一種說法婚姻是倆人前世就拴好了的。姻緣要有「姻」也要有「緣」。
筆者認為,天下結成了的夫妻的,有哪一對不是因女子主導而成的?「姻」也好「婚」也好,「婚姻」二字都與這「女」有關聯。因女方愿意并且是女方主動,才可能成為夫妻。
這次,譚晶瑩也正當「婚」字當頭,又有這姻緣現來,成婚也就自然而然的了。說不準,還真是張定宏修了幾世的福才有這般的「郎才女貌」之好事情?!
舊時的社會,兒女們的婚姻都是媒說之言,父母之命,熟能抗拒的?這下,就靜靜的等著農歷四月十六譚姑娘滿三十六歲時完婚。
壬寅年正月十二,這日是雨水節氣。
這天的這個雨水節氣,雨水之多,好呀,預兆會是個豐收年呀。
這吳賽夫婦早已經備好杉松苗子,等雨下完后,抓緊把光禿禿的一座山,全部植上樹苗。十年后便可成材。到那時,一山的杉樹,不用則是一座青山,用者建的房子是「一座城鎮」。反正都是風光,山有樹風光,鎮有木房風光。
雨后不久,這個光禿禿的山被植上了杉木苗子。
這張先生,就是張定宏的哥哥,叫張定偉。自來到「無聊屋」處已經開課講學。主要講的都是些儒家思想學說。前來聽課的學者,大部分都上了些年齡的有些學識的老頭,沒有一個太婆之類的。這些老頭他們的歲數,最小的四十多歲,最大的有六十多歲。多數人是閑著沒事的人。他們平時。也無什么事,讀書寫字唱歌下棋的,要么是去書齋長亭,要么去集市場地。養鳥的書生最愛去閑會交流的那個場所。
這下可好,來了好些「才子」。幾乎滿滿擠了一大屋。也有三十多人,正好把桌子位置坐滿了。這些人有幾個原因來這里——
第一個原因:大家喜歡賽爾凡花夫婦;
第二個原因:是退隱的進士張先生在此授課;
第三個原因:不曬太陽,不怕下雨,還有茶水、午飯吃。
說這第三條,也不知道吳賽夫婦是咋想的,是養「食客」?還是「籠絡文人」?為何目的「用此手段」?
其實,拋開他們是「文人」這一層,他們幾乎大多數都是老人。閑暇無事來坐坐聽課,未尚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你看,這賽爾凡花便把那個「丁友均」過六旬的瞎子媽媽由「丁友均」背著下山來安置于自己的三合宅院的房子里,由她照顧。
賽爾凡花對這身強力壯的近四十歲的「丁友均」說:
“你以后,抽時間把屋里屋外收拾干凈整潔些。該修補的修補好,要像模像樣的,屋前屋后栽種些果樹之類的。至少讓人著是人生活居住的齊碼的那個樣子。別再懶散,別讓人看不起!”
其實,這「丁友均」人長像不差。取不到老婆,主要是一條,家景貧窮。其瞎眼娘在其他人的眼里,就是個累贅。
現在,他的瞎眼娘不要他親自管,看以后找對象是不是要順利一些呢?這倒是賽爾凡花她個人的想法而已。
眼看農歷四月十六日娶親的日子一步步逼近,譚掌柜心里更加七上八下的。之前,他未把大女兒生病而且瘋過好些年的事情告訴賽爾凡花和張先生及張先生之弟弟張定宏,覺得心里愧疚。他思前想后,決定趁還未成定局前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他們。
本來姑娘未出嫁前,姑娘是不可以出閣見客人的,實屬無可奈何,叫大女兒譚晶瑩在丫環的陪同下,會客廳處見過張定偉先生、張定宏先生和賽爾凡花。譚掌柜及夫人也在坐。譚晶瑩并一一從侍人茶盤里將茶杯禮貌地送到三個客人手中,也送去了爹媽處一人一杯。譚晶瑩送茶與客人時,也在其父親的提示下禮貌地稱呼了三位客人的稱謂。
譚大小姐送完茶后禮貌告退回到自己的房子。這一切都還顯得沒什么異常。當然,無異常并不等于就正常。
當面,大家也無多話。譚掌柜早先已經說好。只要在取親日子前三天張家給他一個準信:是「娶」,還是「退訂親」即可;若「退訂親」便「退聘禮」!
這樣一來,譚掌柜總算對張家的人把話挑明了,并讓其親眼見了大小姐。下去后,只等待張家回話了,他心里坦然了十分,也舒服了十分。
…………
作者:墨傾似淚痕